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他是中共創始人之一,後卻因政見不合憤然退黨,晚年對此懊悔不已

2024-04-19歷史

1925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四大」,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只有一個,那便是是否要和國民黨聯合鬧革命,兩黨共同舉義,向軍閥勢力、封建勢力開戰。彼時共產黨剛剛建立不過四載,力量十分有限,想要靠一己之力實作民族解放的宏偉目標幾乎是天方夜譚,因此蔡和森等黨組織的核心領導者一致同意和國民黨合作,借助國民黨的力量實作共產主義。然而,有一個人卻對國共聯合表示反對,他便是張申府。

張出身豪門世家,早年曾在北大讀書、任教,期間還與毛主席有過數面之緣,1920年,為了追求更加高深的學識,他離開中國前往法國留學,期間系統學習了社會主義理論著作,並與周恩來總理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他又在德國待了一段時間,並與周總理聯合創立了中共旅歐支部,隨後發展了不少有誌青年加入紅色陣營。

時間來到1924年,受中共中央召喚,張申府離開歐洲返回國內,在廣州協助孫先生創立黃埔軍校,與蔣介石共事了一段時間。張是知識分子出身,向來比較清高,而蔣介石則是江湖出身,渾身都是「江湖氣」,談吐十分粗鄙,張因此對老蔣很是鄙視,而老蔣則對滿口大道理的張申府也是很是討厭,兩人在一起經常吵架、鬧矛盾,實在沒辦法相處下去。

最後張申府忍無可忍,索性便離開黃埔軍校,轉而前往上海從事黨建工作。上海當時有不少國民黨員,其中有不少以前都是混過幫派的,一身的匪氣,絲毫沒有革命者的覺悟,張申府由此對國民黨愈發厭惡,他曾親口對一位好友說國民黨好似一鍋「大雜燴」,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組織度和凝聚力極其低下,這樣的黨派根本成不了大事。

也正因為如此,在1925年,張方才在「四大」上公開反對與國民黨合作,一再要求共產黨保留獨立性。此番言論幾乎立即遭到了同誌們的反對,蔡和森更是直言張太過「幼稚」和「理想」,不像是革命者,倒像是個「空想家」。張申府被蔡和森的話激怒,他隨即和蔡和森大吵一架,隨後拂袖離去。

眼看著事情鬧大了,周總理急忙出來打圓場,總理在會場外攔住張,一再給他說好話,請他回到會場繼續參加會議,不要意氣用事,有什麽事可以商量著解決。當時張申府是黨內「第三人」,地位僅次於陳、李二人,享有非常高的威望,此事如果鬧大的話,極有可能影響黨內的團結,所以周總理才極力調解矛盾,希望張、蔡二人能重歸於好。

可張申府是個倔脾氣,他決定的事情就算天塌下來都不改!「四大」結束之後,他便公開表示要脫離紅色陣營,回北平繼續在大學擔任教員。在土地革命時期,北平市委的同誌曾兩度去找他,希望他能重回中共,與黨組織共患難。但張申府拒絕了黨內同誌的邀請,他還是無法忘懷在「四大」上的遭遇,因此拒絕恢復黨籍。不過張雖然身在黨外,但內心還是偏向「紅色」,他曾多次營救被反動派逮捕的共產黨人,盡力為紅色陣營保存有生力量。

抗戰爆發後,張申府前往重慶躲避日寇入侵,後來又受邀加入了國民政府參議院,但僅僅過了1年時間,他便因為數次抨擊老蔣而遭到國民政府的警告,老蔣更是直接派人向張申府施加威脅,勒令他以後註意言行,不得肆意妄言。而張申府為了表達對蔣介石的抗議,選擇辭去公職,居留鄉野。

解放戰爭時期,張突然在權威報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國共雙方罷兵言和,不要再繼續打下去。此舉很快在中共引發了軒然大波,人民日報社當即發表文章回懟張,稱他是國民黨反動派的「爪牙」;另外一邊,國民黨也對他多有抨擊之詞,說他是「赤色分子」,張這下子倒成了風箱的老鼠,兩頭受氣,他此前所積累的名望也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

建國後,張的處境一直很微妙,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被定義為「右派」,他的文章被全面封殺,他的自由甚至也受到限制。晚年他一直對退黨一事耿耿於懷,他覺得自己實在太過意氣用事,如果當初能聽從周總理的勸告就好了。1986年,這位歷經波折的老同誌因病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