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湖北黃安一位母親石順香懷著激動和不舍的心情,送別自己兒子徐花奎參加紅軍。
戰場兇險、刀劍無眼,石順香求神拜佛日日期盼著兒子平安歸來,未想到兩年後,聽到的卻是已經擔任副團長的花奎犧牲的訊息。
石順香悲從中來,日日以淚洗面,時過境遷,徐花奎的衣冠冢每年都會被自己添土祭掃,多年前手植於兩旁的松柏今已亭亭如蓋。
17年無音訊,石順香終究還是承認兒子已經死了,可新中國成立不久,一名戰士敲響徐家的大門,為石大娘遞上一封來自北京的信。
這封信來自一位將軍,拆開信看到這熟悉的字跡,石順香熱淚盈眶,徐花奎也改了名字叫徐深吉,信中開口稱「娘」,要接她去北京享福。
當年,徐深吉是如何參加革命的,又何故在犧牲17年後「死而復生」?
徐深吉是湖北人,1910年出生於黃安縣一戶富庶的農民家庭,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自小備受父母關註。
萌祖蔭,徐家到了徐深吉這一世時,田產頗豐、家資頗厚、長工若幹,父親雖是農民,卻無需操持生產,出身富裕家庭的徐深吉自小不曾過吃苦,自幼時便能在學堂裏踏踏實實讀書習字。
民國建立之初時局動蕩,軍閥混戰、世道大亂老百姓的日子很是艱苦,三座大山的層層剝削下,花錢大手大腳的父親很快就敗光了家產,生活難以為繼,徐深吉的學業也不得不停止。
1926年,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搞軍校練兵北伐、中國共產黨深入基層發動群眾搞組織工作,革命的隊伍進駐黃安,他們辦夜校、教授文化知識宣傳革命思想。
16歲的徐深吉正是在夜校學習期間,積極擁抱先進思想,閱讀進步書籍,立誌改造舊中國,正式投身革命。
那時,黃安有很多有識之士舍家紓難舉家投身革命事業,其中就有徐家,徐深吉和父親兩人全部參與其中,次年,黃麻暴動之時,徐深吉奮勇當先,在革命運動中開始嶄露頭角。
新生的革命力量尚且弱小,面對反動地主武裝的猛烈反撲,父親和鄉親們一起英勇抵抗在徐深吉20歲這一年犧牲在了敵人的炮火下。
父親去世之前,特意交待兒子要參軍,只有紅軍才能讓老百姓翻身。
抱著父親的殷切期盼,心懷對反動派的國仇家恨,徐深吉告別母親離開家鄉開啟自己的軍教生涯。石順香縱使有萬般不舍,就像那個年代所有革命英雄的母親一樣選擇為兒子餞行,祈禱他平安歸來。
進入部隊後,徐深吉在踏踏實實從基層的一名革命小兵做起,認真勤奮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期間由於文化知識豐富、軍事素質出眾、作戰勇敢身先士卒晉升神速,22歲起便已擔任團級幹部,成為獨當一面的青年軍官。
縱使走上了領導崗位,徐深吉仍事必躬親,在作戰時親赴一線,與戰友們並肩作戰。
戰場上刀劍無眼,在一次作戰中,徐深吉被敵人的炮火所傷,傷重就醫,昏厥三日,生死不明,憑借著超人般的意誌力奇跡般從鬼門關生還。
由於前線與後方通訊不暢,徐團長活過來的訊息,沒有第一時間傳到戰友那裏,在一次同鄉戰友回鄉探親的過程中,徐深吉犧牲的訊息傳到了石順香的耳朵裏。
徐深吉歸隊以後,指揮千軍萬馬歷經大小戰役,建功無數,軍職水漲船高,雖有心與母親聯系卻迫於嚴峻的革命形勢難以實作。
建國後,徐深吉派出警衛員回到家鄉,多方打聽之下終於聯系上母親。
母子一別17年在北京相會,這個英雄的家庭捱過最艱難的革命歲月,迎來革命的勝利人民的解放,母子重逢令人欣喜。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