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哦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
在中國多民族的語言中,滿語屬於不完善的小語種。滿語為滿洲人使用的語言,其屬於艾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
漢語對滿語的影響
滿語中存在著大量來自漢語、蒙古語、藏語、梵語等語言的借詞,其中尤以漢語借詞數量巨大,有一種觀點認為滿語中的漢語借詞占滿語詞匯的三分之一左右。
說到滿語中的漢語借詞,可追溯到滿語的前身女真語。明代的【華夷譯語】中,收錄了八百多個女真詞語,均用漢語標音,其中漢語借詞約占10%。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開始統一女真各部的事業。至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並自稱滿洲。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從遼陽遷都沈陽,整個遼東全部劃入後金版圖。清太宗天聰十年(1636年),建大清國,改元崇德。
直至1644年入關前,這一個甲子的時間,是滿族形成,活動範圍日益擴大,與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期。
在這段歷史時期中,滿族作為一個新興民族,充滿活力,蓬勃向上,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接受新鮮事務,學習了不少新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 .....................................................................................................................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適應自己的發展,向其他先進民族學習、借鑒是必不可少的。滿語中大量漢語借詞的出現,是順應這種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
滿清入主中原後,曾想在全國普及滿語,但卻沒能成功。原因很簡單,由於滿語的詞匯量不夠,滿清皇帝在治國理政時,很多號令用滿語根本無法表達,朝廷為此十分尷尬。為了方便處理國事,滿清皇族不得不向漢人學習漢語。
民族的融合逐漸改變著滿語的地位,漢語日漸在漢滿語言接觸中處於強勢地位。清軍入關後,雖然朝廷力主滿族人要說滿語,但是北京話的影響力太大,沒過幾年,在北京住下來的很多滿族人就以會說北京話為體面了。到康熙朝,滿族人一張嘴都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康熙皇上看到漢語的普及,意識到會導致滿語的失傳,為此專門下旨要求滿族官吏要學滿語,但似乎效果不大,因為皇上自己個兒就喜歡漢語,做得好詩寫得好文。康熙他爹順治皇上的生母孝莊皇太後是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後佟佳氏,是漢族大臣佟圖賴的女兒,是漢軍八旗,所以,康熙身上有滿、蒙、漢三種血統,漢族占了一半。所以,他喜歡漢語也是有原因的。康熙的兒子雍正帝胤禛十分喜歡漢文化,他自幼學習並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而雍正的兒子乾隆皇帝更是對漢文化鐘愛有加,他的漢文化修養甚至遠超一般漢族官員。
到了清朝末年,會說滿語的人還有,但懂滿文的人就已然鳳毛麟角了。20世紀80年代,要成立北京滿文書院,有關人士對全國會滿文的人進行了統計,全國不到100人,北京僅有30多人,而且年齡都在50歲以上。
滿語對漢語的影響
兩種語言接觸後影響是互相的,只不過在滿語和漢語的接觸中,漢語處於強勢地位,滿語處於弱勢地位,但是不等於說滿語對漢語完全沒有影響。
滿語對漢語的影響是呈區域化的,女真族乃至後來的滿族入關前一直聚居在東北,後來清軍入關,又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因此,滿語對漢語造成影響較大的地方主要就在這兩塊區域。隨著民族的融合,滿族和漢語難免互相碰撞,並在碰撞的過程相互滲透最後達到了融合。
我們通用的普通話,按照百科的解釋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滿語作為底層語言遺留在東北方言和北方方言中,這是滿語對東北方言和北方方言的豐富和發展,同時也是滿族對漢語普通話乃至世界語言寶庫的一大貢獻。
在如今的東北話和北京話中,仍然留著滿語的痕跡。
北京語音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輕聲和「兒」化韻。這個其實就是受到了滿語的發音習慣以及音素的影響。輕聲是因為滿語是無聲調語言,但是有輕重音的變化,而這個輕重音的變化規律就是「重輕」或者「重輕重」。「兒」化韻 是由於滿語的音素比漢語的發音位置靠後並且有小舌顫音。
滿語中一些深入生活的個別詞匯,至今仍在北方方言中有所保留。例如,普通話中的膝蓋,東北方言則為啵棱蓋兒,是滿語音」pelegar「音譯過來的;普通話中意為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的一個孩子,東北方言為老嘎達,是滿語音」lokata「音譯過來的;普通話意為變質,東北方言為哈喇,如」剩菜隔夜了,都有哈喇味了「,是滿語音」xar「音譯來的。等等。
一些東北地區的人們至今仍稱豬後腿上的距骨為「嘎拉哈」,稱小米飯為「星星布達」,稱高粱米飯為「蘇蘇布達「,稱坐為「特」,稱走為「牙布」,稱勇士為「巴圖魯」。而滿語音」japu「音譯來的壓馬路(軋馬路),隨著漢語的發揚光大,甚至成了南方談戀愛的代名詞。
語詞匯在漢語中的保存
如今,滿語雖然幾乎消亡,但它的一些詞匯被漢語借用,由於生產生活、地名等的沿襲,這些詞語至今仍保留在漢語中。
一、地名
哈爾濱:滿語原義為「曬網場」;
齊齊哈爾:舊稱「蔔奎」,滿語是角力手之意。也有一說認為,齊齊哈爾是滿語「皙陳嘎拉」的音譯;
佳木斯:滿語意為「驛丞村」或「站官屯」;
伊春:滿語意為「皮毛之鄉」;
吉林:源於「吉林烏拉」,滿語吉林謂「沿」,烏拉謂「江」,現在稱吉林其實就是使用了漢語的略稱,如果意譯的話,叫沿江就不好聽,音譯叫吉林江也不好聽,還是吉林好;
鴨綠江:滿語音」yalu ula「,yalu意指田地的邊端。鴨綠為音譯;
塘沽:滿語音」tanggu「,意指百,據說是因為塘沽離京有一百裏。
二、名詞
嬤嬤:漢語意為乳、奶,現轉意指乳母;餑餑:指糕點,餅乾,漢語又將其發揮,如你真是一個香餑餑;薩其馬:原意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為野果名)」,現各大超市有售,也叫沙琪瑪;嘎達、疙瘩(ga da):漢意地方、區域。比如趙本山就是大城市鐵嶺那嘎達的;
妞:滿語音為「nionio」,女孩兒的意思,這個傳播得挺廣,試問哪位不喜歡小妞?
三、動詞
咋呼: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在東北話裏則是瞎喊、不禮貌或不文明的意思;
呵斥:源於滿語」hacihiyambi「,漢意為責備、斥責;
剋:滿語意思指打,北方方言則參照為指責,如挨剋了;
克扣:源自滿語」keike「,意同漢語敲竹杠、揩油,比如軍閥克扣軍餉;
磨蹭: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漢意為繁瑣緩慢,拖拖拉拉;
胳肢;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人發癢、發笑,這個女孩子好像最喜歡這樣,漢語發揚光大又在後面加了個」窩「字,就成了名詞,至於指哪兒,你擡起胳膊去聞聞。
四、形容詞
埋汰:滿語」mai tai「,骯贓的意思;
磨嘰:也有說墨跡,滿語」moduo「,指辦事拖拉,如」那個人真磨嘰,一碗飯吃了倆小時「;
各色:也有說個色,指性格特殊,不合群;
白:來源於滿語」baibi「,意為徒然。這個流傳很廣,如白幹了、白辛苦、白跑一趟等;
挺:來源於滿語ten,意為很、甚,我們常用,如做女人挺好,做男人要挺起來。
......
其他的如影視劇中保留的也有很多且為人們熟知,如阿瑪、額娘、阿哥、格格、額駙、包衣等等。
由於古漢語博大精深,且滿語中原有大量的漢語借詞,因而有些被誤認為是保存於漢語中的滿語借詞,實際上原本就是漢語,比較難以區分。
如」邋遢「,就是地地道道的漢語。
眼見得路迢遙,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風鞭瘦馬。——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
漢語中的滿語詞匯遠不只以上所舉的例子,只不過隨著滿漢民族融合的加深,一些詞語早已被人們忘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滿語並沒有消亡,它還活在方言中,活在漢語的細枝末節中。現在雖然已經難以找出會說完整的滿語的人,但是滿語已經透過其他方式存活了下來。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