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身後事

2024-05-16歷史

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說到明朝歷史上那些舉足輕重的人物,能文的不少,能武的也不少,但是說到能文能武還有謀略的,非黑衣宰相姚廣孝莫屬,此人作為明朝第一謀士,他的故事那是精彩極了。

姚廣孝從小熟讀經略,跟隨著名道士席應真學習陰陽之術,大成之後,姚廣孝又仔細鉆研了佛教、道教和儒教,成為了精通三教的第一人,也憑借這身本事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

在被朱元璋分配到燕王朱棣身邊之後,姚廣孝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不僅幫助朱棣坐上了皇位,還以文臣的身份進入了朱家的太廟,可是在105年之後,他為何會被移出去呢?

一身本事

姚廣孝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小時候的生活對於姚廣孝來說是衣食無憂的,並且良好的家境還能讓姚廣孝擁有一般人沒有的資源,他看了很多的書。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富家子弟,姚廣孝卻在14歲的時候選擇了出家為僧,沒有人知道他腦子裏想的是什麽,姚廣孝只是在自己準備出家的時候給母親留了一句話:何處惹塵埃。

在寺廟中,姚廣孝並不像其僧人那樣只鉆研佛教,而是選擇了大開眼界,無論是道教還是儒教,姚廣孝都用心鉆研,並且還開始涉獵陰陽術數,這些經歷讓他更像是一個術士而非僧人。

時間來到洪武八年,明朝皇帝朱元璋對於科舉選出來的官員非常不滿,他崇尚儒家思想,於是就打算招攬一批精通儒家的僧人來宮裏當官,姚廣孝得此機會,來到了京城。

本以為來到京城之後姚廣孝可以飛黃騰達,但是他卻發現京城的人事關系實在是太繁瑣了,不過姚廣孝本身也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就這麽在朱元璋手下待著。

朱元璋對姚廣孝非常賞識,但是並不重用,這不是說姚廣孝沒有本事,而是他的一身本事是用來打天下的,朱元璋此時的江山已定,姚廣孝的本事根本得不到發揮。

不過姚廣孝自己並沒有沈淪,反而他是默默等待,終於在七年之後,馬皇後去世,姚廣孝以主錄僧的身份被朱元璋派到了燕王朱棣的身邊,這倆人一見面,可以說是相見恨晚。

太子朱標本來是朱元璋的完美繼承者,為了讓朱標繼位,朱元璋可謂是煞費苦心,他把其他的兒子全部趕到了外地去,為朱標往後執政掃清了障礙。

可是朱標早死,朱元璋悲傷欲絕,新的皇位繼承人他沒有選擇其他的兒子,而是選擇了孫子朱允炆,這便是建文帝。

建文帝的行事風格和爺爺朱元璋一模一樣,可是他太年輕也太著急了,沒有朱元璋的本事,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一連讓自己的五個叔叔下獄。

還好朱棣的封地在燕京,同時他的軍事力量也是最強的,朱允炆才沒有拿他第一個開刀,不過建文帝的做法卻引起了姚廣孝的警覺。

靖難之役

姚廣孝敏銳的政治嗅覺讓他明白,要是朱棣還這樣按兵不動的話,等到建文帝收拾完其他的藩王,燕王無異於坐以待斃,於是開始勸朱棣起兵。

朱棣也是深得朱元璋真傳的人,他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如今朱允炆才是明朝的正統皇帝,他要是起兵,這不是謀反嗎?那天下的百姓會支持他嗎?

得知了朱棣的顧慮之後,姚廣孝勸他,我們此次起兵,並不是為了跟皇帝作對,而是為了清君側——誅殺齊泰和黃子澄,這樣天下百姓是不會反對你的,這是順應天道。

隨後朱棣起兵,姚廣孝和朱高熾留守北京城,朱棣則北上求援,朝廷得知朱棣造反後,由大將李景隆帶五十萬大軍直奔北京。

在姚廣孝的運籌帷幄之下,李景隆的幾十萬大軍竟然打不下北京城,隨後朱棣帶著援軍趕到,內外夾擊之下,李景隆大敗。

此戰的勝利讓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本來打算在京城整頓之後,再逐步吃下華北地區,但是姚廣孝再一次開啟了上帝視角,讓朱棣帶兵直奔首都金陵。

此時朱允炆的身邊已經無人可用,大量的部隊在外,金陵空虛,朱棣的大軍在靈璧突圍之後,渡江直取京師。

此時的朱允炆身邊全是文官,攛掇他削藩的齊泰和黃子澄也已甚大用,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叔叔搶走自己的江山。

建文四年的時候,朱棣終於當上了皇帝,是為永樂大帝,朱棣許以姚廣孝高官厚祿,可是姚廣孝全部推辭,他說自己的使命就是幫助朱棣奪取江山,如今大功告成,還望朱棣當一個好皇帝。

見姚廣孝對官職不感興趣,朱棣便賞賜給他很多的財寶,姚廣孝也不愛財,他把這些錢財全部份給了窮人,同時,姚廣孝畢竟還是太子少師,平日也會上朝,可是他上朝的時候才會穿官服,一下朝,立馬換回自己的僧衣。

從這些表現可以看出,姚廣孝對於自己僧人的身份是最為看重的,那些所謂的名利他壓根不在乎。

永樂年間,朱棣南征北戰,監國的重任就落到了太子朱高熾的身上,還好有姚廣孝的輔佐,朱高熾為父親坐好了大後方,與此同時,姚廣孝也開始教導以後的宣宗皇帝朱瞻基。

移出太廟

永樂十六年,已經八十四歲的姚廣孝病重,只剩一口氣的時候,朱棣來看他,兩人做了最後的道別,不久後姚廣孝病逝,黑衣宰相終於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盡頭。

朱棣對自己的這位良師益友十分不舍,他以僧人的最高禮遇安葬了姚廣孝,追封他為榮祿大夫、榮國公,甚至還親自題寫了姚廣孝的碑銘,並且讓姚廣孝進入太廟。

太廟是明朝供奉皇室的寺廟,廟中全是皇帝和皇族的頂尖人士,能讓外姓的姚廣孝入太廟,對於文臣來說是極大的殊榮。可是在105年之後,一輩子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卻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姚廣孝移出太廟。

嘉靖為何敢這麽做呢?難道他不怕對不起祖先嗎?這都是因為嘉靖崇尚道教,但是姚廣孝是靖難的始作俑者,他的很多做法和道家思想相悖,嘉靖認為這樣的人不適合進入朱家的太廟。

姚廣孝是一個很認同自己僧人身份的人,他應該是相信人死之後靈魂不滅的,倘他地下有知,他自己對進出太廟的這一段經歷,又會怎麽看呢?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