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諸葛亮臨終前,阿鬥派人問個問題,諸葛亮恍然大悟:他傻都是裝的

2024-04-22歷史

【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在歷史上,「阿鬥」這個稱呼通常不是一個好評價,因為劉禪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表現得相當「太菜了」。即使有睿智的諸葛亮輔佐他,他依舊成了蜀國的亡國之君,這給人留下了一個較為負面的印象。

然而,劉禪作為蜀漢的皇帝,能夠在兩大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堅持了幾十年,也並非完全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

對於這個問題,或許後人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解釋,但在諸葛亮心裏或許有自己的答案。 在諸葛亮去世前不久,劉禪的使者前來與他長談,臨走時留下一個問題,這或許給諸葛亮帶來了一些安慰——這個被人稱為「傻小子」的劉禪,似乎也並非完全愚蠢。

劉禪天生喪母,自幼隨劉備流離失所

劉禪,字阿鬥,是蜀漢後主,也是三國時期最神秘的君主之一。他從小就遭遇了不幸,生母甘夫人早逝,他被過繼給劉備做養子。

五歲那年,劉備帶著妻小準備投奔劉表,路過長阪坡時遭遇曹軍追擊。小小劉禪在垂死掙紮的劉備懷中哭個不停。幸好趙雲英勇護駕,才保住了這個孤兒的性命。

不久劉備到了荊州,劉禪也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更慘的是,還差點被小媽孫氏挾持回東吳當人質。還好張飛追趕上來,奪回了劉禪。

在這漂泊無依的環境裏,劉禪性格孤僻,不善言語,給人懦弱無能的感覺。劉備只能寄希望於諸葛亮能培養教導劉禪,幫他成長為理想的君主。

劉禪從小喪母,十分缺乏家庭溫暖與關愛。他的生父劉璋也對他冷落刻薄,造成他性格的孤僻。劉備雖然過繼了劉禪,但處處征戰,無法給予劉禪系統教育,只能讓劉禪跟隨左右,偶爾過問他幾句。

長阪坡一役,劉禪親眼目睹劉備的狠心,這給他小心靈帶來極大沖擊。他也體會到了弱小和無助,需要依靠他人庇護的恐懼。幸好有趙雲護駕才保全性命,但劉禪心裏的陰影卻久久無法消除。

在荊州期間,劉禪過著後方飄零的生活。孫氏企圖把他抓走作為人質,更讓他感到自己的卑微和可有可無。這給劉禪的自卑情結灌了助燃劑,他越發退縮孤僻起來。

十六歲登基,政務悉數委予諸葛亮

章武三年,劉備終於統一蜀地,在白帝城駕崩。年僅16歲的劉禪繼位為帝,是為蜀後主。

劉備知道劉禪資質平庸,為了國家的延續,力排眾議托孤於諸葛亮,讓他「自取」輔助劉禪。

諸葛亮欣然接受,開始以相國身份執掌蜀漢大權,軍國大事悉數決策。劉禪則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治國之道。

為了鍛煉劉禪,諸葛亮還特意在成都北的射山為他建立騎射場,讓他勤加操練。劉禪也不辱使命,勤奮練習騎射,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

在諸葛亮十余年的治理下,劉禪逐漸從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溫和睿智的君主。這期間,諸葛亮用心良苦,視劉禪如己出,可見劉禪的成長讓他欣慰。

劉禪16歲就要承擔起君主重任,心理壓力非常大。他其實內心十分慌亂和無措,但為了不辜負眾人期望,他只能強打精神應對。

諸葛亮把國家大局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劉禪才得以安心地學習治理國家。諸葛亮對他處處細心教導,讓他從政務中體會到成就感。

射山騎射場成為劉禪最好的成長陣地。他不再是那個軟弱少年,而是勇敢騎馬射箭,充實自己。諸葛亮的目光一直追隨著劉禪的進步,時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十年後的劉禪已然蛻變成人,諸葛亮幾乎是看著這個君主從嬰兒成長為值得托付國家大任的成熟男子。劉禪的進步,也代表著諸葛亮努力沒有白費。

問世間接班人,穩國策兼顧民心

建興十二年冬,北伐失敗的諸葛亮病重在臥,知時息高。他心中最大的牽掛就是蜀漢的未來。

這時,劉禪派近臣李福來探望諸葛亮。諸葛亮連忙詢問,此行是否有聖上的其他吩咐。

李福說這次只是探病問候,諸葛亮點點頭,又囑咐他多保重龍體。

過了兩天,李福突然又來了,說上次匆忙離去,忘問丞相一個重要問題了

諸葛亮聞言,立即明白劉禪的用意——這是在詢問自己去世後,誰能接班大任。

李福追問了幾個人選後,諸葛亮終止不再回答。李福立即回復劉禪,而諸葛亮也放心了,寫好遺表托付後事。

其中他提到家人只需薄葬,不必優待,以顯示自己無權力傳承之意。這消除了劉禪的顧慮,也讓諸葛亮倍感欣慰。

此時的劉禪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君主,他思慮問題比過去深刻了許多。

李福追問繼任者,劉禪的用意無非是在試探諸葛亮的權力意圖。一旦諸葛亮力推自己人,劉禪必然要防範和收回權力。

但諸葛亮卻並未如此,他了解劉禪的思慮,也明白自己應有的位置。所以他交出了一個賢明的答案,將選擇權留給劉禪,同時消除後繼者奪權之慮。

這成熟的處事,讓劉禪見識到自己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懵懂少年。他有能力去管理國家,而諸葛亮也信任他作出正確決斷。這種相互成全的關系,正是蜀漢能夠長治久安的基石。

揮淚斬侮亮首逆,報答知遇之恩

在諸葛亮的荼毒喪儀上,一名興盡李邈竟高呼「亮死的好」,引發軒然大波。

原來他生前就不看好諸葛亮用兵,認為諸葛亮死後就可與魏言和,這番發言又點燃了劉禪的怒火。

劉禪立即下令將李邈逮捕處死,為諸葛亮討公道。這表明劉禪並非完全沒主見,也明白諸葛亮對自己的恩情。

同時,這也顯示劉禪的成長與魄力。他不會任由大臣公開侮辱逝去的心腹之人。這份報恩必殺之氣,正體現出他作為君主的風采。

也許劉禪還記得,當年正是諸葛亮百般周旋,才從劉備手中保住李邈一命。現在他以死相報,可謂知恩圖報。

劉禪親手斬殺李邈,淚水夾雜著心中的痛苦與仇恨。他終於醒悟,自己不能再被動被擺布。他必須為諸葛亮討回公道,彰顯君主的威嚴。

其實李邈的言論刺痛了劉禪,讓他反思是否太過依賴諸葛亮,疏於維護自己的君權。但同時,他更看到了諸葛亮對自己一片赤誠之心。

處死李邈,既是對逝者的哀思,也是對自己成長的宣告。劉禪終於不再是那個懦弱少年,他敢於親自執劍,為恩師諸葛亮主持正義。

這一幕無疑震懾了蜀漢群臣,讓他們見識到劉禪的堅決與剛毅。也讓劉禪自己見證了內心的蛻變。

樂不思蜀裝傻自保,活得最長的是阿鬥

263年,在魏滅蜀的進攻下,劉禪終於投降,被帶到洛陽軟禁。

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故意用蜀音樂蜀味菜肴,想試探劉禪是否想奪回政權。

劉禪卻大快朵頤,連聲稱洛陽生活已經非常滿足。眾臣無不暗自痛心。

司馬昭見狀,追問劉禪是否想念家鄉。劉禪裝傻否認,還把郤正的提醒說漏了嘴。

司馬昭果然放心大了。劉禪這番裝傻,保全了性命。當晚如果言語激烈,只怕就被滅口了。

事實上,劉禪在位40年,終老65歲,遠超其他兩國君主。在動蕩分割的三國時代,能夠全身而退,終老安穩,劉禪的政治智慧毋庸置疑。

他也許不如曹丕雄才大略,不如孫權雄武英勇,但唯有劉禪保全了江山社稷,也保全了自己,這已足以證明他也是一個出色君主。

劉禪在餐桌上故作輕松,心裏卻提著一口氣。他深知稍有不慎就可能丟了性命。所以他違心地演這出戲,哪怕引來群臣側目,但只要能保命回天,有什麽關系呢?

劉禪也明白自己終究難逃一死,但他還想再爭取時間。活一天是一天,他還想看看這個大規模統一的局面能維持多久。哪怕他已經無能為力,但心中也還期盼著什麽奇跡發生。

這番裝傻自保的表現,或許不夠豪邁,但卻展現劉禪政治智慧的一面。他清醒認識到自己的軟弱與無力,也看穿了司馬昭的目的。選擇低調從事,正是保全自身的唯一出路。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