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文|逆北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但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一個事實就是,失敗者與勝利者之間,有時候只有一念之差。
李密就是這樣一個距離成功僅有一步之遙,卻不自覺地走向失敗的角色。
01
初戰不利
隋朝末年,群雄並起,地方叛亂此起彼伏,隋朝統治集團內部也離心離德,如越國公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便借著隋煬帝禦駕親征高句麗之時,舉起反旗。
楊玄感敢於在這個時候發難,除了內地防禦空虛的原因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李密願意給他當智囊幫忙。
李密也是關隴集團的一員,他的父親是隋朝的上柱國、蒲山公,李密年輕時候,一開始不怎麽喜歡讀書,靠著父親的恩蔭,才勉強得了個「左親侍」的職務,妥妥的「官二代」。
李密衣食無憂,原本也想糊弄著過下去,但是,隋朝的重臣宇文述認為李密前途無量,勸他奮起。李密這人倒也聽人勸,他開始嘗試著進入「手不釋卷」的精神狀態。
李密的好學,很快贏得了越國公楊素的好感。楊素欣賞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有事沒事,經常喜歡跟兒子楊玄感嘮叨——
「看看人家李密多有才華多有見識,你們根本比不上!」
父親的瘋狂安利,讓楊玄感打小就開始對李密生出一種難以言說的崇敬。這一次造反,楊玄感決定拉著這個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一起幹。
但是,一起幹是一起幹,對於李密的一次又一次溫馨提示,楊玄感卻置若罔聞,或者幹脆對著幹。
李密給楊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抄隋煬帝的後路,把他堵到遼東回不來;中策是進取關中,利用天然屏障做番事業;下策則是進攻東都。
楊玄感這個人也挺怪,人家都給你標明了建議中什麽好什麽壞,他偏偏選那個最蹩腳、最糟糕的。
楊玄感決定集中兵力攻打東都,他想得倒是挺好,攻下這座新興的政治中心,大隋朝的文武百官都得跟著自己走。
可是他就是攻不下啊!攻不下也就算了,得到後方不穩的隋煬帝正快馬加鞭領著大隊人馬殺過來,和東都的守軍,對楊玄感形成了夾擊之勢。
隋煬帝劇照
楊玄感眼看有軍覆危險,只得臨時撿起李密給出的中策,帶著剩余人馬往關中邊打邊撤,而且還是「慢慢地撤」。李密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想不到我剛出道就翻車…
最終,楊玄感也沒進入關中,他的軍隊徹底瓦解,自己也身首異處,至於李密一開始被抓了俘虜,後來靠著賄賂押送官員,得以撿了條命。
02
投奔翟讓,威望日隆
第一次起事失敗了,但李密不甘心,讀過的那些兵書戰策不能無的放矢,他決定先在村裏隱姓埋名教書,順便觀察一下形勢再做打算。可是,這種安穩生活畢竟與李密壯誌難酬的性格格格不入,他的異端言論很快被地方官察覺,李密不得不再度踏上了逃亡之路。
這一次,他投奔到了東郡的翟讓手下,給這位草頭王出謀劃策。
翟讓和楊玄感不同,他禮賢下士,能夠虛心采納李密的意見,在李密的協助下,這支河南義軍到處襲擊州縣,開倉放糧,接濟百姓。
隋朝的悍將張須陀率兩萬多官軍來鎮壓,也被李密略施誘敵小計將其擊破。
一個又一個勝仗,讓李密威望大增。李密當然不滿足於一個出主意的角色,他想往上爬,每次打勝仗,李密都會把財物分給部下,籠絡人心。
日子久了,翟讓似乎也察覺出李密的野心,不過,翟讓是個實在人,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才不配位,老賴在一把手位子上也不是個辦法,所以他幹脆以退為進,把李密推上了前台。
李密成了魏公,不僅如此,他還組建了自己的決策班子——行軍元帥魏公府。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以前李密站在旁邊給主帥出謀劃策,利益與風險都是翟讓這個做老大的先承受,自己倒也過得四平八穩。
可是現在不行了啊!李密的確有謀略,但是隋朝一方也不白給,東都的王世充,就讓李密傷透了腦筋。雙方在洛水南北打了好幾仗,互有傷亡,有些翟讓的舊部覺得李密領導得不行,懷念翟讓在的時候,想讓他稱「大冢宰」,把李密這個書生架空。翟讓沒怎麽表態,但是這事情傳到李密耳朵裏,卻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
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一把手高位,李密對翟讓以及其親信痛下殺手,當然,李密也知道此時正在創業階段,殺人太多影響不好,所以他百般寬慰單雄信與徐世勣等翟讓的舊部,強調自己絕不會把火並翟讓這件事擴大化處理。
有一部份人認為,李密殺翟讓導致河南義軍內部離心離德,為其最後瓦解埋下了禍根。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可能不是導致李密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什麽?舉個例子,李密死後,訊息傳到了徐世勣那裏去,徐世勣沒有表現出絲毫高興,而是號令全軍為李密縞素服喪。不少人因為李密的死甚至難過得嘔血。
那時候,李密已死多時,天下基本是大唐的了。徐世勣等人反應如此激烈,很難說沒有真情實感夾雜在裏頭。
可這又是為什麽呢?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李密可以為大家帶來不斷地勝利,他是一個成功的象征。
打勝仗,部下就能經常得戰利品,這在亂世,是維系人心最簡單粗暴,卻也最有效的方式。更何況,翟讓被殺後,李密也的確遵循承諾,沒有繼續誅殺內部的將領。
跟著魏公,有錢賺,有地盤拿,它不香嗎?
李密還是頗有號召力的。
03
敗給王世充
不過,李密也知道,隊伍越來越龐大,跟著自己打天下的人越來越多,為了維持龐大的創業團隊,不能總是打遊擊戰,還得有塊穩固的根據地。
於是,他把目標釘選在了東都,對於李密個人而言,這個選擇或許有些似曾相識,因為這正是當初自己給楊玄感設計的下策。
他會重蹈前任的覆轍嗎?
李密可能覺得不會,因為這時候他兵強馬壯,已經變成了中原義軍的盟主,竇建德、徐元朗、孟海公等爭先恐後,排著隊給他打溜須。
為了展現自己當王者的雄風,他下令構築起金墉城。不少人勸他「高升一步」做皇帝,但是李密有自己的想法——
打下東都再說。
東都不好打,王世充的精兵猛將都集中在城內,這是塊硬骨頭。李密攻了幾次沒得手,雙方竟然在這裏僵持起來。
這時候,天下局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與李密同為關隴集團成員的李淵率軍出太原,向關中進軍,李淵一邊獨開雙臂把關中往懷裏捧,一邊寫信恭維李密。
李密真有些飄飄然了,關中本來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可是如今卻被悶聲發大財的李淵捷足先登。
李密不在乎,他仗著自己兵強馬壯,眼睛緊緊盯著東都的一舉一動。巧的是,此時,隋煬帝在江都被叛臣宇文化及所殺,宇文化及利用軍人歸鄉心切的情緒,把皇帝置於死地,然後率眾北返。
隋煬帝死了,東都的隋朝留守官員決定擁立小皇帝楊侗,但是,在分配政治權力上,東都內部起了矛盾,其中,以太府卿元文都為首的一派占了上風,為了壓制王世充,他們還慫恿小皇帝赦免了圍城的李密,給他加官進爵,好利用這支義軍來對付正在北上的宇文化及。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隋朝這時候大勢已去,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楊侗就是個傀儡而已。
李密未嘗不知,但是 ,他還是接受了對方的招撫,並且心甘情願地去為這個形同虛設的小朝廷擋子彈,擋宇文化及射來的子彈。
宇文化及帶的部隊,基本都是原先隋朝護衛皇帝的親軍,戰鬥力萬裏挑一,如今他們急於返回故土,更是勢不可擋。
李密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那就是拿自己辛苦積攢的一點本錢去和宇文化及硬碰硬,而這麽做的唯一理由,就是他名義上歸順了已經成為自己嘴邊肉的東都小朝廷。
李密一開始想得不錯,自己堅壁清野,等宇文化及糧草耗盡不攻自破,但是,後來他低估了對方的實力,過早地同對手決戰,結果雙方損失慘重,宇文化及還是溜了,李密因此元氣大傷,他自己都負了箭傷,狼狽不堪。
更要命的是,李密方面的損失,都被東都內部的王世充掌握的一清二楚。李密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利用元文都和王世充之間的矛盾,最終達到控制東都局勢的目的。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王世充搶先下手,消滅了元文都一派,掌握了東都的形勢。自己辛苦半天,一無所獲。
李密的處境急轉直下。
趁你病,要你命。王世充看到李密被宇文化及消耗的差不多了,假意派兵出戰,雲集洛水,實則將一部份精兵預先埋伏於李密的大本營邙山附近。
李密的輕敵,讓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自信王世充不堪一擊,結果開戰不多久,便被王世充的江淮勁旅和伏兵打亂了陣腳。曾經的圍城一方兵敗如山倒,更雪上加霜的是,李密的部下看到形勢不利,一個接著一個背叛。
李密往偃師跑,偃師守將投降了王世充,李密往洛口跑,洛口守將還是投靠王世充…
過去轉戰河南的時間裏,李密把大部份精力都放在打仗上,唯獨忽視了對新加入力量的團結與整肅。到現在,李密也嘗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金墉城的王伯當看到李密軍潰,自己再守下去也沒多大意義,幹脆也溜之大吉。
04
政治生命的雕零
李密遭遇了軍事生涯的滑鐵盧。
但是,對於李密而言,情況還不算太差,他翻盤還有機會,因為現在他手中還有兩萬左右的兵力,黎陽又有劉世勣的一軍人馬。
只要他到那裏站穩腳跟,被打散的人心還能慢慢聚攏起來,而王世充的得手只是暫時的。因為王世充肚量比李密還小,一部份暫時歸降東都的李密舊部已經後悔了。
可是,李密卻沒有選擇去和劉世勣的隊伍匯合,以便等待時機東山再起,而是決定去投奔一直很仰慕自己的李淵。
李淵的確很仰慕李密,但那只是過去,現在李淵集團已經於關中站穩腳跟,自然不會再像過去那樣靜立一旁坐山觀虎鬥。
「李密和王世充已經耗得差不多了,該我們登場了」。
李淵和他的兒子們迫切希望由自己來收拾這紛亂殘局。
現在,李密來投奔自己,李淵覺得他可能還有價值,便把他軟禁起來,打算利用李密來招攏他那些散落在中原各地的舊部。
時間一長,李密也覺察出了李淵的真實目的,於是先假意順從,實則想逃離李淵父子的控制,重新自立門戶。
李淵劇照
自立門戶?哪有那麽容易!你過去帶著人幹是一回事,現在跟著人家幹是另一回事。此一時彼一時也,李密雖然只有三十七歲,但他的政治生命,在他投靠李淵的那一刻,已經基本宣告終結了。
李密千算萬算,最後還是沒有逃出李淵的控制,在他投奔舊部張善相的路上,李密與好基友王伯當被盛彥師襲殺,從此徹底告別了中原爭雄的舞台。
李密死後,曾經跟隨他創業的文官武將,除少數被殺外,其余大多歸降了李唐王朝,如前文提到的徐世勣(後改名為李勣),還有名臣魏徵等。
辛勞半世,最終還是給別人做了嫁衣。這時候,筆者還是忍不住想多問一句李密,為什麽當初你勸楊玄感等人的那一套,沒能拿來說服自己呢?
是取代翟讓後的魏公光環讓你喪失了「先入關中為王」的初心,還是敗給王世充讓你徹底失去了問鼎中原的勇氣?
五行不定,輸得幹幹凈凈。
李密終究沒有當王者的命。
——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參考文獻:
1、(後晉)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
2、(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
3、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4、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