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浴血南疆:一次出人意料的擦槍走火

2024-03-27歷史

點我關註

這是白駒說原創的第120篇文章

【浴血南疆】前情回顧:

法國遠東艦隊

01 條約

清光緒十年 (1884年) 四月,天津直隸總督府。

看著 緘默不語、 陷入沈思的直隸總督李鴻章,廣州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忽然想起了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對當前中法兩國的經典評價: 姑娘們因為你要吻她而惱怒起來,但你如果先要求她與你結婚,你再與她接吻,豈不是成了很自然的事嗎?」

想到這裏,德國人德璀琳不禁心中一陣暗笑。

此次受法國軍艦 「伏爾達」號艦長福祿諾囑托,德璀琳特意前來拜會老朋友李鴻章,就是為了中法兩國議和一事,而對於把又當又立的兩方重新拉回到談判桌前,德璀琳是很有把握的。

自北圻戰事重燃以來,法軍攻勢迅猛,先後攻克山西、北寧、興化等戰略要地,基本完成了對越南 北圻地區 的占領目標,顯然,繼續讓軍費燃燒下去對法國人來說並不劃算。

反觀大清,遭遇法國人連番胖揍、徹底喪失小弟越南之後,朝堂上下也不得不接受中法兩國軍事實力懸殊這一事實,勝算渺茫的情況下,如何及時止損、體面收場已成為當權者首要考慮的問題。

既然雙方都不願繼續開戰,那和談一事自然水到渠成,德璀琳也樂得替中法牽線搭橋,來一力促成此事。

果然,德璀琳的撮合給了雙方一個很好的台階,四月十一日,法方談判代表福祿諾一行抵達天津,中法和談再度重新開機。

德璀琳

攜法軍大勝之勢,又有法國遠東艦隊停靠在上海的十余艘戰艦撐腰,福祿諾談判底氣十足,一上來就丟擲了四項基本條件:中國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南省通商、賠償軍費、撤銷曾紀澤駐法公使職務。

但開啟和談之前,清廷就明發上諭,向李鴻章傳達了此次談判的底線,除曾紀澤調任以外,其余三項恰恰是清廷難以接受的。隨後,福祿諾與李鴻章的討價還價正式拉開帷幕。

對於對越宗主權的問題,李鴻章的態度是中越之間必須延續朝貢慣例。反復溝通無果後,福祿諾決定擱置爭議,提出: 中國不過問法越條約,並非認同這項約定,同理,法國不問越南朝貢中國之事,亦非承認越南是中國之屬邦。」

法國人的邏輯清晰,反正越南已基本落入法國囊中,面子給你,裏子歸我,亦無不可。 對此,李鴻章表示默許。

對於賠償軍費的問題,李鴻章堅決不談此事,他對福祿諾說道: 「如果要說賠償軍費,那絕對無法辦到,你要是真心想達成議和,就千萬別再提了。」 另外,對於法方提出的南省通商,李鴻章同樣不準。

顯然,賠款一事是中方的逆鱗,福祿諾也意識到在這件事上恐難占到半分便宜,因此也不再堅持。於是,福祿諾做出讓步,表態念在中國此次懷有和好協商的態度,姑且同意將軍費免去。但福祿諾借題發揮,提出了作為補償,清廷須優待法國人,對於中越邊界的貨物應聽憑運銷。

至四月十五日,根據雙方初步談判結果,福祿諾迫不及待地草擬了一份條約,核心內容為以下五點:

1、中國北圻邊界,法國應保全助護;

2、中國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

3、法方不提賠款,中方須以毗連越南北圻之邊界所有法越與內地貨物,聽憑運銷;

4、法方在條約中不插入傷害中國威望體面字樣;

5、此約限三月後悉照以上所定各節會議詳細條款,畫押後,各執一份,應按公法通判,以法文為正;

在出示這份條約後,法國人態度變得異常強硬,言明這已經是最後版本,不可更改分毫。李鴻章意識到此時談判已無斡旋余地,且認為此五項條款尚可接受,便將其呈報給了總理衙門。

很快,清廷頒布上諭: 「法國 不索兵費,不入滇境,其余各條均與國體無傷,事可允行。」 朝廷點頭了,事情也就好辦了。

兩天後,也就是四月十七日,李鴻章與福祿諾在天津正式簽訂【中法簡明條約】。

條約一簽,法國人可算是達成了吞並越南的既定目標,自然心滿意足。然而,清廷對此卻不以為然,朝廷內部主戰派的呼聲依舊占主導地位,與其說此次條約簽訂是大清放棄越南的巨大讓步,倒不如說是對法國的緩兵之計,對越南這個小弟,大清上下依然難以割舍。

正如清廷在上諭中所強調: 將來詳議條款,如法國另有要求,自然不難再予駁正。此時,整兵備邊,仍不容懈,已派吳大徵、陳寶琛、張佩綸會辦海防,並疊諭沿海疆臣,實力整頓防務,不得粉飾因循,以為自強之計。」

果不其然,法國人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奏效,打臉接踵而至,墨跡未幹的條約也隨之變成了一張廢紙……

02 走火

光緒十年 (1884年) 五月二十四日,越南北黎

「快看對岸!」

滄江之畔,守備清軍聞言先是一怔,隨後齊刷刷擡頭望向對岸。但見一支近千人規模的法軍正在集結列隊,而幾名軍官則手持望遠鏡,同樣也在註視著清軍的一舉一動。

沒錯,法軍來了,此番馬不停蹄而來不為別的,正是為了執行條約的第二款。 自從【中法簡明條約】簽訂 後,法國政府便迅速派出一支九百人的縱隊,由陸軍上校杜森尼統領,妄圖一舉將北 圻地區最後的清軍驅逐出境。

但是,前線清軍卻並未接到朝廷撤防的指令,相反,這股清軍接到的是「 不準稍退示弱,亦不必先發接仗」的死命令。

面對咄咄逼人的法軍,清軍守將第一時間便致信杜森尼,恭敬地表示:」我方未接到撤退命令,希望貴方與總理衙門交涉,若收到命令,我方將立刻撤回邊界。「但法軍並沒有回復

既然寫信不成,那就派人前去交涉。

於是乎,當天上午,一連幾波中方使者走進法軍駐地,表達了既然雙方條約已簽 ,何必節外生枝,希望法方停止進兵,以等待上峰的進一步指令。

但杜森尼顯然是個急脾氣,絲毫沒有與清軍繼續磨嘰的意願,對於眼前這些」冥頑不靈「的中國使者,杜森尼暴躁地訓斥道: 」我奉命開赴諒山,以我這樣的一支軍隊,直搗北京亦非難事,不論爾等和與不和,三日內我必取諒山!「

為了給對手一點顏色瞧瞧,杜森尼更是下令屠殺三名中國使者,其中兩人槍斃,一人斬首,只有 主使胡弁僥幸逃離。

等到下午分時,杜森尼下令全軍開拔,向清軍陣地挺進。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是道義,法國人的兇殘已令清軍將士大為憤慨,而眼巴前,法軍又向己方陣地直撲而來,都是當兵的,同樣一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呀!

兩軍 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肯後撤一步 隨著法軍兵鋒的不斷抵近,擦槍走火也就成了必然。下午四時左右,也不知是哪邊先開的第一槍,戰鬥遂立刻打響。

法軍杜尼森縱隊

此前法軍一路攆著北 圻清軍窮追猛打,對清軍自然十分輕視,再加上 這支法軍縱隊是奔著接收地盤而來,並未攜帶火炮等重武器,戰鬥剛一開打,杜森尼就意識到自己這次怕是要吃大虧了。

以區區九百人對陣四千清軍,兵力薄弱又沒有火炮壓制,法軍自交火之初便陷入苦戰,激戰一夜,法軍傷亡數十人,被迫從清軍陣地敗退下來。此時的杜森尼還在想著固守待援,但清軍卻並不打算給法國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

第二日,清軍援軍抵達前線,立刻開始迂回包抄法軍,以切斷法軍的退路。法軍四面楚歌,危在旦夕,杜森尼不得不承認失敗,倉促下令全軍突圍,在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後,法軍於當天下午退回了滄江對岸。

此役,杜森尼為自己的狂妄買單,法軍 遭到了清軍的迎頭痛擊, 共陣亡二十二人,傷六十六人,另失蹤二人。 隨軍的英國記者斯柯特記錄下了法軍潰敗的一幕: 」法軍迅速開始退卻,不久就成了一場正式的潰退……「

清軍盡管趕跑了法國人,成功守住了陣地,但其拉胯的戰力卻也表露無遺。在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清軍此戰竟折損三百余人,傷亡遠超法軍,其糟糕表現令這場戰鬥難稱勝利。

而這樣的擦槍走火顯然是雙方都始料不及的。

法國人對此怒不 可遏,法國駐華公使謝滿祿當即向清廷發出嚴正抗議,指責清軍先行開火,要求清廷對違背雙方條約的後果負全責,並保留要求賠償的一切權利。

清廷同樣一肚子委屈,你法國人在沒有提前知會的情況下武力驅逐駐防清軍,還率先開火攻擊,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與此同時,北黎沖突的訊息迅速傳至天津,老李同誌徹底不淡定了。原因也很簡單,這次擦槍走火,與李鴻章脫不了幹系……

03 爭議

光緒十年 (1884年) 六月初,天津直隸總督府。

直隸總督李鴻章鄭重地將一份檔遞給了英國【泰晤士報】駐天津記者,示意其仔細瀏覽。此時的李鴻章面無表情,淡定自若,仿佛不久前在越南發生的一切紛擾都與他毫無幹系。

這份檔是法國人福祿諾擬定的一份條約補充說明,誠如法國人所言,中法雙方曾明確討論過清軍撤出北 圻地區的時間安排。

但更令人震驚的是,文中關於清軍撤軍的所有條款均已被劃掉,而這份檔是經福祿諾簽字同意的,這無疑說明了李鴻章此前拒絕了法國人關於撤軍的要求,也證明了北黎沖突的責任應由法國承擔。

對一個記者來說,這就是夢寐以求的獨家爆料啊!

這名記者在詢問李鴻章具體細節之後滿載而歸,幾天後,【泰晤士報】便刊登了這則新聞,同時發表時評: 李鴻章采取的立場是信守條約文本,承諾在適當的時候實作撤軍。「

望著記者離去的背影,老李不禁一聲嘆息,亡羊補牢,猶未晚也,讓西方報紙將此事宣揚出去,從而替自己洗脫幹系,自己能做的也就僅剩於此了。

至於李鴻章為什麽要這麽做,還得從【中法簡明條約】簽訂後說起……

李鴻章

【中法簡明條約】簽訂後,福祿諾便多次催促李鴻章履行條約之第二款,將駐守北 圻的清軍即刻調回邊界。 清廷當然是能拖就拖,福祿諾回國在即,對此看在眼裏,急在心頭 ,但 很快,福祿諾便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四月二十三日,也就是福祿諾離津的前一天,福祿諾再次拜訪李鴻章,並親自遞交了一份條約補充說明。在這份檔中,法國人詳細規劃了法軍接收北 圻地區的時間表,即二十日後,法軍前往高平、諒山,四十日後,前往保勝。中國兵營則須限時結束。

看完福祿諾遞來的檔,李鴻章當即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

自簽約以來,朝中主戰派官員群情激奮,遂將滿腔怒火傾瀉在了李鴻章一人身上,一時間,老李成了過街老鼠,彈劾他的奏折竟多達三百余份。

再者,朝廷上諭說得明明白白,嚴令清軍 不準稍退示弱,法國人妄圖清軍能夠不戰自退,顯然也是異想天開,癡人說夢。

正因如此,關於法國人責令清軍限時結束的蠻橫要求,李鴻章無論如何都不敢上報朝廷,否則,等待他的或許就不是口誅筆伐那麽簡單了。想到這裏,老李不禁冷汗直流。

朝廷不好對付,眼前的法國人同樣不是善茬,福祿諾這次前來並非協商,而是一次通知,李鴻章百般無奈接下了這份補充說明,但卻並未給予福祿諾一個明確的答復。

一番思想鬥爭之後,老李同誌決定瞞下這份補充說明,希望透過資訊不對稱來化解這場個人危機,但這一次老李偏偏碰上了福祿諾這個直腸子,相比其他老練的外交家,福祿諾顯然沒能體會到李鴻章的微妙意圖。

在這位海軍艦長看來,不反對即為同意,既然李鴻章都默許了,那咱們可不得就按時間表推進嘛。

隨後,北黎沖突爆發,李鴻章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發生了。

事發後,法國人第一時間將老李同誌拎了出來,謝滿祿在照會中憤怒地提示道: 」此前接到福祿諾詳細匯報,知道清軍退兵一事已由福祿諾開具清單,並在其啟程回國之日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也已批復,所以我方才通報了貴部即將撤軍的命令,這本是福祿諾防止混亂發生的有效辦法。「

清廷對此大為驚訝,當即責問李鴻章為何隱瞞如此關鍵的資訊。李鴻章當然不會承認,按老李為自己辯白的話來說: 今汝國商令限期退兵,語近脅制,我實不敢應允,亦不敢據以入奏。「

至此,雙方進入相互扯皮環節。李鴻章堅稱是福祿諾劃掉了撤軍要求,自己也從未許諾撤軍時間,更拿出證據,請西方媒體見證宣傳;法國人則斷言是李鴻章自己塗改了檔,失信於法方。

而這一次,無論李鴻章的口水仗是否能打贏,都不影響清廷的態度。

清廷咬死認定法國人先行開火,開釁之責全在法方,並且嚴詞拒絕了法國人提出的賠款要求。

大清當了一回真男人,這是法國人所沒有想到的,事已至此,繼續這場戰爭便成為了雙方的唯一選擇。在法國人看來,此時遠東艦隊必須采取一次強力行動,攻取某一地為質,方能迫使清廷履行既定條約。

六月十五日,三艘法國軍艦抵達基隆附近海域,炮擊岸防清軍,企圖占領基隆港,最終卻被劉銘傳率軍擊退。

不甘心的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遂決意幹一票大的,立刻集結大批戰艦,怒氣沖沖向福州殺去……

下一篇馬尾海戰之前寫過,請點選連結閱讀:

(未完待續)

點 擊 關 註,更 多 精 彩 不 錯 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