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43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分 鐘
「金屋藏嬌」的典故來自於漢武帝求娶館陶公主之女陳阿嬌時,向其承諾若阿嬌嫁給他,他願用金子造一間屋子給她住。然而,這並不是漢武帝劉徹與陳阿嬌美好愛情的開始。在成功登臨帝位後,漢武帝劉徹很快就厭棄了驕縱的陳阿嬌,以她利用巫詛咒之術為名,將她廢入冷宮,後又再娶衛子夫為後。歷史再次輪回,衛皇後及太子最終也死於巫蠱之禍。
兩次巫蠱之禍導致了漢武帝兩任皇後的廢黜,但她們悲劇背後真正的原因真的是巫蠱嗎?漢武帝與兩任皇後之間的婚姻隱合著哪些武帝統治政局的變化?
漢武帝畫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金屋藏嬌」陳阿嬌
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幼年曾對長公主說:
「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此為「金屋藏嬌」的典故以及陳皇後小名「阿嬌」說法的由來。其實,二者皆不見載於正史,而【漢武故事】則是一篇雜史雜傳類誌怪小說,其成書年代、作者多有爭論,但歷代史學家都不能完全否認其史學意義。為了方便敘事,以下暫將陳皇後稱作陳阿嬌。
電視劇【美人心計】演繹「金屋藏嬌」的由來。來源/騰訊視訊
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後,她出身顯貴,外祖母竇漪房是當朝太皇太後;母親劉嫖即館陶公主,是竇太後唯一的女兒,封長公主,位比藩王,極得寵愛;父親陳午是世襲堂邑侯,乃漢朝二十等級爵位之首的列侯。據【史記】記載:
「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後……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
但本應在榮華富貴中度過余生的阿嬌,卻在與漢武帝結婚數年後遭遇了重大變故。元光五年 (公元前130年) ,阿嬌後位被廢,罷黜長門。
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
「陳皇後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後,而立衛子夫為皇後。」
「媚道」即一種巫術,主要指「蠱詛他人,求己親媚」,即為了讓自己受到寵愛,攻擊陷害他人,甚至不惜置他人於死地。這在兩漢宮廷中是被嚴厲禁止的行為。【資治通鑒】中亦言:「皇後所為不軌於大義,不得不廢。」
陳阿嬌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漢武大帝】截圖
事實上,巫術只是導致阿嬌後位被廢的導火索之一。據【漢書】記載:
「(陳後)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聞衛子夫得幸,幾死者數焉。上愈怒。後又挾婦人媚道,頗覺。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阿嬌本人因母親館陶公主的擁立之功自恃驕貴。開始時,武帝處處忍讓寵溺,然而阿嬌本人卻越發恃寵而驕,這逐漸影響甚至破壞了二人間的感情。隨後,漢武帝轉而寵愛衛子夫,陳阿嬌見此又數次謀害衛子夫,更激化了二人之間的矛盾。另外,陳阿嬌十年無子,這對於古代女性尤其是講究「母憑子貴」的後宮妃嬪而言,是十分致命的事。總而言之,一個驕橫無德且無子的皇後,讓羽翼漸豐的武帝在婚後越發不滿,失寵也只是早晚的事。
「嘉夫德若斯」衛子夫
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後,與陳阿嬌顯赫的家世背景不同,衛子夫只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出身卑微的衛子夫性格淡然、柔軟,不如阿嬌般嬌貴蠻橫,與喜歡獨斷專行的漢武帝更為契合。進宮後不久,衛子夫就為二十九歲的漢武帝誕下第一個皇子,深受武帝寵愛。
衛子夫的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漢武大帝】截圖
另外,衛子夫雖出身不高,但其家人英勇,軍功不斷,顯赫一時。其弟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三個孩子尚在繈褓就皆為列侯;其姊子霍去病, 多次領兵 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亦以軍功為冠軍侯,至大司馬驃騎將軍。
而且,衛子夫也並沒有因個人受寵、母族勢大而獨冠後宮,加害後宮中其他女子。 司馬遷曾在【史記】評價道:「陳後太驕,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可見衛子夫德行兼備,這應該也是她後位穩固多年的原因之一。然而,這樣一個德行兼備且有子嗣的女子同樣因巫蠱而被廢。
【漢書】記載:「衛後立三十八年,遭巫蠱事起,江充為奸,太子懼不能自明,遂與皇後共誅充。」
清代土家族八寶銅鈴,又名八寶銅鈴,是土家族土老司的一種法器。來源/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博物館
「巫蠱」是另外一種以民間禮俗迷信作為觀念基礎而施行的加害於人的一種巫術形式。兩漢是中國古代崇拜鬼神、巫術頗為盛行的時期,不僅民間的街巷有巫祝,上層社會也充斥著及其濃厚的巫風,這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漢代後宮中的「巫術」。然而巫術本身不足懼,可怕的是有人利用巫蠱之術將其作為權臣、後妃之間攻擊仇敵或誣陷他人的有力工具。
而和陳阿嬌為重新奪回武帝寵愛而施行巫蠱之術不同,衛子夫是遭到了近臣江充陷害而被動裹挾到巫蠱之禍中。最後,貴為皇後的陳阿嬌和衛子夫二人,一個被收玉璽,廢去後位;一個則被逼自殺,「衛氏悉滅」。她們二人深陷巫蠱之術,除了漢代盛行巫蠱之術的時代環境外,和漢武帝本人的政治謀劃以及國家政局走向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政權至上」漢武帝
經過漢初幾代統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朝的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對外一改此前戰略防禦政策,開始征戰四方,開疆拓土;對內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對地方諸侯的控制;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大一統」局面。總體來看,漢武帝是一位頗有遠見和魄力的君主,他渴望權勢,註重對王權的加強,不容許其他勢力對王權的幹涉。然而,武帝當政初期,羽翼未滿,他非但沒有大權在握,而且還受祖母竇太後、館陶公主、陳阿嬌等為代表的外戚勢力控制。
如竇太後就曾憑一 己之意任免重要官吏,直接插手國家政事,這無疑是對皇權的掌控與分割。另外,因竇太後好黃老之術,不好儒術,還幾度幹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進度。竇太後的種種幹政行為,無形中也助長了備受其寵愛的陳阿嬌的驕橫品性,這在令武帝與阿嬌感情心生間隙的同時,也使漢武帝明確了後位的重要性——後妃不僅是皇帝的妻子,她們極有可能在皇帝駕崩後成為地位更高的太後,如此便可透過太後之位幹涉帝位更替甚至國家政治。
銅瓦紐「山陽尉丞」印,此印為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以後山陽郡都尉佐官之印。來源/故宮博物院
而且,漢武帝與阿嬌的婚姻本就是一場政治聯姻。館陶公主劉嫖先是將女兒許配給太子劉榮,在劉榮母親拒絕後,才將阿嬌許配給了當時只是普通皇子的劉徹,後用多方計謀致使劉榮被廢,將劉徹扶上王位。漢武帝即位初期處處受到來自竇太後、館陶公主的掣肘,不免對日益驕橫的陳阿嬌心生怨懟,兩人矛盾漸長。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後曾告誡:
「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為明堂,太皇太後已怒;今又忤長主,必重得罪。婦人性宜悅耳,宜深慎之。」
漢武帝在政局面前,只得與阿嬌重修舊好。
張掖太守虎符,西漢。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來,隨著皇權地位的鞏固,漢武帝開始對陳氏外戚予以削弱。可以說,二人的婚姻成也政治,敗也政治。林劍鳴先生曾認為陳皇後的巫蠱之獄實際上是武帝借機誅殺竇太後在宮內余黨的一次鬥爭。廢黜陳皇後,是出於肅清竇太後的殘余勢力的政治考量。陳皇後被廢後,漢武帝雖未遷怒陳皇後的母家,但陳氏外戚自此開始走下坡路,陳皇後的兄弟陳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陳融「坐母薨未除服奸,自殺」。自此,漢武帝掃除了竇太後以及陳氏外戚對其政權的影響。
陳氏外戚肅清後,武帝專寵衛子夫。盡管衛氏家族因衛子夫的恩寵以及衛青、霍去病的赫赫戰功而不斷壯大,但是衛氏家族並未和陳氏外戚一般恃寵而驕,而是謹慎小心,與武帝融洽相處到晚年。
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雖奉行開邊、興利等統治政策,被司馬遷稱為雄才大略,然而如此殺伐決斷之人也十分執迷於神仙方術,他曾大力賞賜一位名為欒大的術士,還對其封官加爵,甚至將自己與皇後生的女兒衛長公主嫁於他,執迷程度可見一斑。到了晚年,漢武帝精神經常恍惚不定,疑心更重,甚至總是認為有人想暗中利用巫蠱之術加害自己,這就為別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西王母門吏圖門柱畫像石,東漢。來源/故宮博物院
是時,衛子夫的兒子劉據作為嫡長子,已經被立為太子,且勢力愈發雄厚。不過,他和漢武帝的政治理念有所不同。劉據「性仁恕溫謹」,對漢武帝「用法嚴,多任深刻吏」的做法多 持反對態度 ,他「得百姓心」「朝廷中寬厚長者皆 附太子」。 這不僅引來了之前頗受漢武帝 重用的「用法大臣」們的不滿,也開始令一貫 唯我獨尊的漢武帝對衛太子心生間隙——太子不僅有朝廷勢力的支持,還有以衛青為首的軍事集團以及以衛皇後為首的後宮勢力的支持,這最終引來了漢武帝對太子勢力的忌憚。 奉行嚴刑峻法的江充深受漢武帝信任,他利用了漢武帝父子政治風格不同的矛盾,以及漢武帝深信巫蠱之說的心理,制造了太子宮中埋木人行「巫蠱」的冤案。 太子為自保而起兵刺殺江充,漢武帝則是命令嚴厲鎮壓太子軍,太子軍與政府軍「合戰五日,死者數萬人」,後兵敗出城東逃,在追捕中自殺以明誌。 此前,武帝派人收回衛子夫皇後璽綬,衛子夫亦選擇了自殺,衛氏家族自此衰落。
從被廢的陳後和衛後來看,巫蠱之術的背後往往牽扯到權利爭端、政局變動、太子廢立等,與政治生活密切相關。陳、衛二人的命運因漢武帝起,也因漢武帝落。
縱觀漢武帝的一生,他的感情自始至終服務於政治目的。從最初接受館陶公主的提議締結政治婚姻開始,就可見漢武帝是個不會沈迷於感情的帝王。無論是陳氏外戚勢力,還是衛氏太子勢力都是漢武帝大權獨攬、實作政治抱負的障礙,只得以巫蠱之名紛紛清除之。
到了晚年時,漢武帝擔心因 「子少母壯」,再次出現類似呂後執政的局面,在立幼子劉弗陵之後直接賜死其生母趙婕妤。可見,當感情和政權相沖突時,漢武帝一貫奉行政權至上的原則。此時的帝後關系與其說是夫妻關系,不如說是君臣關系,皇權的獨尊性和專制性,使得哪怕貴為皇後的女子也只能是皇權的依附者、服從者,「最是無情帝王家」,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參考文獻:
[1] 趙妍.因巫術而被廢後的深層原因剖析——對漢武帝陳皇後和衛皇後的考察[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3):47-49.
[2] 王子今.晚年漢武帝與「巫蠱之禍」[J].固原師專學報,1998(05):10-14.
[3] 陳金花.漢武帝和後妃的情感悲歌[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1,26(03):3-7.
[4] 韋知秀.愛情與政治視域下的「長門遺恨」——【史記】阿嬌婚姻悲劇分析[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8,33(09):59-65.
[5] 趙妍.漢武帝時期帝、後關系探微[J].重慶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36-41.
*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杜若
編輯 | 胡心雅 郝芮(實習)
校對 | 火炬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