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苦守遼東,鞠躬盡瘁:孫承宗如此人才,為何被崇禎皇帝丟在角落?

2024-07-17歷史

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引言

關山秋盡雁隨陽,

雁去人閑不下堂。

絕塞貒弓空抱月,

孤城畫角自吹霜。

明帝國經歷了近二百八十個春秋之後,也漸漸油盡燈枯了,在帝國的最後一段時光,除了內部起義運動的硝煙彌漫,外部勢力也是群雄並起,出現了一個什麽局面呢?就是所有人仿佛都在向前奔跑,妍妍向榮,只有明帝國自己一天天地虛弱了下去。

明亡清興

後金勢力開始向著明帝國發起攻擊,可能開戰伊始,後金的軍隊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真的可以徹底打敗明帝國,開啟一個屬於自己的王朝,雙方在戰爭中只是想著上陣殺敵,消滅眼下的敵人。

明帝國不知不覺已經和後金的軍隊交戰了許久,雙方好像是在進行一場沒有盡頭的戰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可以說是非常貼切,不知道有多少將士們在漫天的廝殺聲中埋骨沙場,不過這一切都不可能停止了。

明帝國自從和後金勢力戰端一開,遼東地區就一直是一個機要重地,坐擁雄關的遼東地區的戰事尤為激烈,在遼東的土地上,不管是督師、總督還是巡撫,加在一起就有好幾十位,這塊土地好像是有一種魔力,不管是怎樣的英雄都會被吞沒在這一塊浸透了鮮血的土地上。

年少有為

這幾十個人裏,有三個被後來的人一直銘記,被寫在一本又一本的歷史著作裏,也寫在了許多人的記憶深處,至少他們在自己的位置上都已經竭盡全力了。他們的名字是孫承宗、熊廷弼和袁崇煥。

在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承繼大位之時,熊廷弼早已經被殺害化作了一縷清風,而督師袁崇煥也被崇禎帝用一種最慘烈的手段淩遲處死,袁崇煥那天好像是什麽都沒有說,好像是連疼痛也沒有喊叫出口。那一天,袁崇煥只是眼睛很紅,比他在城頭奮戰的那一天還要紅,可能是在那一天他的心早就已經死了。

三位忠臣良將其時活在人世間的還剩下一位,就是孫承宗。可是孫承宗面對崇禎帝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死罪雖免,活罪難逃」。孫承宗被罷了官,看到後金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一點一點地占領著明帝國的土地,他只能在一旁看著,難道崇禎帝真的不知道孫承宗是一個可用之才嗎?為什麽要把孫承宗罷官不用呢?

孫承宗出生在保定府高陽縣,當年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就一直在邊塞重地來來往往。孫承宗對軍隊有一種熱情,經常和士兵們來往,在他的眼裏,一定要在第一線才懂得打仗,他還經常向那些老兵們詢問一些關於軍事的問題,孫承宗覺得這些討論和在前線的調查能讓他受益匪淺,學到很多東西。果然,孫承宗在長時間的積累之後,成了一個軍事通。

帝師經歷

到了1604年,孫承宗和所有讀書人一樣,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去參加了科舉考試,因為他一直以來的實地調查和在前線的實踐,所以,他的學問可不是死讀書讀出來的,於是,靠著自己的學識如願高中榜眼,這一下子孫承宗進入了廟堂之上,時光荏苒,十幾年之後,孫承宗成了明熹宗的日講官,一下子成了帝師。

孫承宗除了非常有學問,更有其他學者們沒有的實踐經歷,旁征博引,一講起課來生動明快,滔滔不絕,明熹宗非常喜歡聽孫承宗的課,也跟孫承宗學到了很多知識。

隨著明帝國和後金軍隊戰爭情況的不斷推進,明帝國的戰況越來越不樂觀,遼東地區的重要地點,遼陽和沈陽全都被後金軍隊攻破,因為孫承宗在少年時就有著許多一線軍隊的經驗,而且對於軍事非常了解,這樣就有人推薦孫承宗去擔任兵部尚書,希望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是由於明熹宗從小就受到孫承宗的教育,兩個人的感情很好,不願意孫承宗離開自己,就沒有同意這一條推薦。

孫承宗畫像

但是好景不長,比之前的戰事更加危急的廣寧之戰爆發了,明帝國在這一場戰爭中又一次遭遇了潰敗,這一下不只是遼東地區,現在就連整個明帝國都是危如累卵了,萬般無奈之下,明熹宗不得不把孫承宗推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

壯誌難酬

從小就希望可以在軍隊裏工作的孫承宗當然是非常高興,覺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主動申請,到最危急的地方去工作,就是去往遼東地區去,明熹宗對孫承宗的這種報國之心自然是非常高興,直接滿足了他的要求,在孫承宗出發的時候還給了他尚方寶劍,這一下孫承宗可以說是擁有了無上的權力。他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到了任上之後,馬上任用了祖大壽和袁崇煥這樣有能力的人,整個遼東地區的防務可以說是一掃陰霾。

孫承宗在遼東幹得熱火朝天,帶來了非常難得的新氣象,可是孫承宗表現得這麽好,可就有人要不高興了,那就是魏忠賢,魏忠賢覺得孫承宗現在的勢力日漸強大,而且還和東林黨的關系往來密切,這以後一定是一個不小的麻煩,所以找了一個借口就把孫承宗罷免了,讓他淡出了核心的權力。

到了崇禎帝即位之後,兵部尚書換成了王在晉,因為王在晉和孫承宗一向不和,孫承宗就更是沒有翻身之日了,一直到了崇禎二年,後金的軍隊已經是揮師入關,而且崇禎還自己把袁崇煥除掉了。火燒眉毛的崇禎帝終於想起了被扔在角落裏的孫承宗,於是又把孫承宗請了回來,果然是立竿見影,孫承宗一回來就收復了關內地區原本的失地,還取得了「遵永大捷」,一下子就改善了原來潰敗的局面。

孫承宗在勝利之後開始主持修建大淩河城,可是這個時候,後金的軍隊顯然不會給孫承宗這個機會。皇太極率領著軍隊開始殺向了大淩河城,孫承宗只能在手忙腳亂之中調兵遣將,要派吳襄和宋偉前去支援,可是問題又一次出現在了內部,遼東的巡撫邱禾嘉一向和孫承宗關系不好,就是按兵不動,最終明帝國的援軍也失敗了,大淩河城被攻占,孫承宗被迫辭去了軍務。

孫承宗的一生一心報國,可是每次到了關鍵節點,都會在內部出現問題,可悲可嘆。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