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老李打定主意要蓋新房,他就覺得一股無形的壓力接踵而至,沈甸甸地壓在心頭。
老李家的老宅基地占地180平,規劃著要建三大間房。因為資金有限,不打算建太高,兩層半足矣,總面積估算超過300平,預算控制在大約26萬上下。
蓋房過程中,老李意識到,各種不確定性與瑣碎問題層出不窮,很多情況是他始料未及的。
鄰裏之間的心理狀態最微妙復雜。有人見你境況不佳時暗自竊喜,一旦你有所成就,又心生嫉妒。人情世故,真是門深奧的學問。
有的鄰居,從老李動工那天起就開始找茬,直至新房竣工,麻煩事接連不斷,仿佛沒有盡頭。對於這些,老李只能提前在心裏築起防線。
地基工程順利完成,耗資兩萬多。接下來,著手搭建第一層,可到底需要多少預算,老李心裏完全沒底。
建築材料已經到位:紅磚4萬塊,單價三毛四;水泥每噸380元;沙子一方90元;鋼筋則是一噸4200元;石子一方150元;人工費用為每平方米150元。
這些年來,老李攢的積蓄,如潮水般嘩嘩的,讓他心疼不已。望著眼前逐漸成形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他不禁自問: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老李是個自尊心強的人,不願向親朋開口求助。他的母親倒是看得開,說蓋到哪兒算哪兒,錢不夠就暫停,等有了錢再繼續,總歸會有建成的一天。
而老李的父親則主張向親戚朋友借些,先把房子建起來,以後慢慢還。在農村,蓋房哪有不借錢的,畢竟大家都不富裕。
兩位長輩的意見各有千秋,這讓老李一時難以抉擇。
經過一番思量,老李還是傾向於采納父親的建議。拖延不是辦法,更何況,他可不想讓周圍的鄰居看了笑話,說自己沒錢還硬要蓋房,打腫臉充胖子。再者,建築工價年年攀升,晚蓋不如早蓋。
至於當前手頭的資金是否足夠蓋完,老李自己也沒把握。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錢成了壯膽的資本,蓋房簡直就是在燒錢,賺錢不易,花錢卻如流水一般。
準備建房的朋友,一定要看清錢包。
農村自建房中人們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不知道如何抉擇,比較困惑如何選擇,下面就幾個主要問題我們來探討一下:
0 1
層高
城裏樓房的層高,多是緊湊的2.6公尺到3公尺徘徊,但咱農村自建房,講究的是個敞亮。傳統風俗裏,這層高可是有講究的:
一樓,咱們常選個「一丈一」,大約3.6公尺,意在「萬事皆大吉」,讓家的起點就頂著好彩頭。
二樓,「九尺九」即3.3公尺,象征著「富貴長流」,日子越過越紅火。
三樓,若是「六尺六」,相當於2.2公尺,寄寓著「鴻運當頭」的美願。
當然,時代在變,現在也有人偏愛更現代的尺寸,比如一層3.9公尺、二層3.6公尺、三層3公尺,頂層或許還留個2.2公尺的小閣樓,既實用又不失風雅。建房時,量力而行,不必一味攀比,適合自家的才是最好的。
0 2
衛生間
說完了擡頭見喜的層高,再聊聊低頭的日常——衛生間。幹濕分離,這可是現代家居的標配。濕漉漉的浴室不僅不方便,還容易藏汙納垢,影響健康。
設計時,別舍不得那點空間,給衛生間多留些余地,寬敞了,心情也跟著舒暢。記住,舒適比面子重要得多。
0 3
取暖的選擇
寒冬臘月,如何取暖,也是咱們農村自建房繞不開的話題。煤球爐子雖傳統,但煙熏火燎的,既不環保也不衛生,漸漸成了過去式。現在,有這麽幾條路可走:
空調,方便快捷,但極寒天氣下,暖風效果打折,不太給力。
暖氣片配壁掛爐,經濟實惠,大多數家庭的選擇,溫暖看得見。
地暖,高檔享受,初裝費和執行成本都不菲,適合腰包鼓鼓的家庭。
每種方式各有千秋,得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和預算來定奪。畢竟,溫暖過冬,舒心才是硬道理。
總而言之,自建房是個細致活兒,一定要方方面面了解清楚再動工。
點個「在看」不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