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藥材市場有冷暖——選對品種很關鍵!

2024-04-07鄉墅

點選 上面 農民手冊」 免費學習種植技巧,了解最新三農政策!

近年來,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中藥材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種植戶的青睞。分析近20多年的市場行情,感覺總體種植前景依然不錯。但少了是寶,多了是草,中藥材種植尤其要因地制宜選好品種。 看清市場趨勢再發展!


這些品種價穩趨漲,值得種植:

黃芪、黃芩、白朮、牛膝、旱半夏、天南星、射幹、桔梗、防風、柴胡、白芷、麥冬、板藍根、藿香、菊花、北沙參、南沙參、徐長卿、苦參、紅花、當歸、甘草、遠誌、川芎、白芍、膽草、細辛、人參、西洋參、貝母類等。

這些品種價格穩定,可適量發展:

知母、山藥、荊芥、金銀花、南韓枸杞、紫蘇、敏督利、雞冠花、玄參、丹參、附子、黨參、急性子、大黃、穿山龍、木香、黃連、王不留、瓜蔞、沙苑子、玉竹、紫苑、白芥子、前胡、生地、玫瑰花、錦燈籠、車前子、連翹、紫草、白花菜子、天麻、大力子、半枝蓮、地丁、合歡花、茯苓、蘆巴子、花粉、蒼朮、三七、決明子、夏枯球、土貝母、辛夷花、薏米、杜仲、山萸肉、冬花、薄荷、丹皮等。

這些品種野生變家種可長期發展:

關防風、羌活、川貝、蒼朮、白芨、白鮮皮、重樓、貓爪草等。

這些品種市場弱勢,慎重發展:

王不留為市場弱勢品種,西紅花產量低,人工蟲草市場不收。此外,一些品種如三七、黃連、人參、西洋參、天麻、川貝等價格高、生長周期長,受產地、氣候限制,發財不易,請善待本金。

明星品種推薦:

黃芪

為二年生植物,藥用根,可以直播,在中性、堿性土壤中生長良好,酸性土壤次之;還可以育苗移栽,育苗一畝可以移栽10-12畝,近年來畝效益在7000-10000元。其為半旱田作物,不宜多澆水。

板藍根

大葉板藍根在市場上不受歡迎,不宜種植和發展。小葉板藍根主要以根入藥,葉次之。板藍根春種秋收,中性、堿性土壤均可。在種植板藍根的同時可以育黃芪苗,第一年收完板藍根,第二年移栽黃芪,采取平栽技術。

牛膝

因繁殖快、產量高、效益高,在市場上漲跌十分明顯,所謂的「高三年低三年」幾乎成為市場慣例。在2013年秋末,牛膝畝效益為1600元左右,而在2014年末,牛膝畝效益為4000-5000元,所以2017年效益應該是可以的。

天南星

近幾年來家種天南星效益一直都很好,適宜在沙壤土或半沙壤土種植,低窪地和酸性土壤不宜種植。生長過程中如遇積水會全部腐爛而沒有收成,所以選地很重要。

天南星分球莖繁殖和種子繁殖兩種,用球莖繁殖的畝投資2000-3000元,用種子繁殖的畝投資3500-4500元,當年畝效益為1.2萬-1.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種植天南星有風險,管理技術復雜,但效益很誘人。

旱半夏

顧名思義,半夏不怕旱,多年來半夏一直都缺貨,價格高昂。半夏怕水,但喜濕潤,所以選地以沙壤土為宜,還要利於排水,這一點十分重要。半夏同天南星一樣投資較高,一般畝投資在3000元以上。半夏喜歡密植和陰涼環境,如果在樹當中間作是可以的,葡萄地不宜種植。半夏有毒,應註意防範。

射幹

連續幾年高昂的價格,現在回歸平穩和理性,但人們還是不願舍棄,目前出現了一個合理的種植模式,可以效仿:在春天種射幹,待出苗後在田間套種玉米,早秋玉米收獲後射幹繼續生長,因射幹第一年長不高,種玉米相互不影響。第二年不再套種,到秋末采收射幹,畝產150-200公斤,按目前行情可賣4000-4500元。射幹根淺,適應各種土壤,山地坡地都可以,並且生長年限越長品質越好。

白朮

白朮為菊科植物,一年或多年生,用種子或秧繁殖。其最怕重茬,前茬種過菊花、花生、紅薯、馬鈴薯、煙草及各類豆類的土地都不宜種植白朮。白朮對根瘤菌特別敏感,稍有不慎會造成大面積死亡。

前茬作物最好為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等。白朮也可以在樹下套種,因其根莖生長深度在4-6厘米,最深也只有8厘米,所以林下種植不會給樹帶來影響。白朮投資少、見效快,一般畝效益3500-5000元。

知母

俗稱蒜辮子草,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根莖,3年采收一次。知母近幾年來種植偏少,市場孕育著無限商機。其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適宜坡地、林下套種,為懶漢型藥材,不論沙地還是其他土壤都很適應,屬於半旱田作物,其畝產鮮貨1500-1800公斤,價格高時畝效益過萬元,目前畝效益5000元左右。

瓜蔞

也叫串瓜蔞,意即不用搭架,可以像西瓜一樣在地裏串著長果,還可以爬坡爬山,適應力很強。瓜蔞一次種植多年生長,不占好地,年年結果,果實和根都可入藥,一般畝效益3000-4000元,投資少。

黃芩

也叫黃金茶,多野生於荒山荒坡上,喜歡冷涼氣候,可林下生長,年限越長越值錢。山坡地種植可撒播,蓋嚴種子即可。

重點提醒:當心藥殘超標毀了中藥

國際上某組織釋出的【藥中藥:中藥材農藥汙染調查報告】引起的所謂「中藥農殘」風波已經過去了,其後「中藥農殘」報道也有不少。農藥殘留超標現象,不禁讓人擔心中藥行業就此出現信任危機。

「中藥農殘」超標恐怕與源頭不無關系。以前,中藥材尤其是傳統藥材大多靠野外采集,「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讓人對其藥效產生美好期待。如今,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已是大勢所趨。

一些藥農為了保產增收減少病蟲害,大量使用各種農藥,甚至是國家明令禁止套用於藥材上的農藥,導致農藥過多殘留,人為地降低了藥材品質。「藥材好,藥才好」,一旦藥材自身的品質與安全無法保證,恐怕再好的宣傳都難以讓消費者信服。所以,抓好中藥材品質也必須從根源入手。

一方面,構建健全而先進的標準體系,比如農藥的殘留指標等力求最低化。中國中藥行業供貨源頭過於分散、進入門檻過低,必須完善品質標準和安全準入制度,將各種紛繁錯亂的標準統一起來,將落後的淘汰掉,同時,完善提高準入制度,讓企業更正規、更具競爭力,讓更多的「散兵遊勇」成為正規軍。規範的操作量化標準和足夠的規模,或許是破解藥材安全難題的途徑之一。

另一方面,構建相應的監管法律依據,將中藥監管納入法制化軌域。首先,必須使中藥材種植中的農藥施用有法可依,在 統一制定出中藥材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才能以此來加強對農藥使用的指導和監督,廣大患者用上高品質的「綠色藥材」也就指日可待了。

此外,還要構建中藥材發展的國家規劃,在做好相關產業研究的基礎上,加大產業布局和實施,將其做大做強。同時,要完善現有的監管體制,變「九龍治水」為「主體責任」,建立專門的中藥管理機構,實施身份管理,使管理責任能夠真正落實。

唯有從嚴把關藥材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嚴禁劇毒農藥使用,逐步實作有機種植,利用現代物流科技,做到藥材的可追溯、能監管,「藥材好,藥才好」的目標才能實作,中藥才能真正成為治病救人的良藥。

文章來源:【藥材市場有冷暖—選對品種很關鍵!】中國藥材市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