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若在玉米上見到這種「黴物」,可別丟了,如今很值錢,至少30元/斤

2024-06-07鄉墅

讓我們探討一個現象:大家對於發黴食物的態度如何?不出所料,絕大多數人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的確,發黴食品含有有害物質,攝入後會對我們的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因此,面對黴變的食物,丟棄成為了共識。

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特別容易受到黴菌的侵襲,包括大米、花生、玉米以及各類糧食制品,如糕點、剩飯、饅頭等熟食。這些易黴物品在儲存時需要格外小心,以免不慎變質,既影響食用安全,也白白浪費了資源。

但有趣的是,如果告訴你有一種食物,在特定條件下發黴非但無害,反而成為了一道珍饈美味,你是否會感到好奇並願意嘗試呢?本文就將揭秘這樣一種獨特食材,它挑戰了我們對「發黴即棄」的常規認知。

許多農民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或許都曾面臨過各種病蟲害的挑戰,為了確保豐收,及時防治這些問題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在此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過這樣一種現象:玉米植株上似乎長出了形似「黑色蘑菇」的異物。

我猜部份讀者或許已有此經歷,而首次目睹此景的朋友很自然會誤以為是玉米遭了黴變。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這其實是玉米患上了一種名為「黑穗病」的病癥,主要侵襲玉米的穗部和葉片,嚴重威脅到作物產量。

鑒於此,經驗豐富的玉米種植者們一旦發現這種不尋常的「黴狀」生長,往往會迅速采取行動,將受感染的玉米穗移除並丟棄,以防止病情擴散,保障其他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長及最終的收成量。

黑穗病是一種由「高粱絲黑穗病菌」真菌誘發的植物疾病,不僅侵擾玉米,還影響高粱和黍子等作物。這種病原真菌一旦侵入這些谷物,會在受害植株上生成異常的病穗結構,通常位於果實或種子部位——在玉米中即表現為玉米棒上的「烏米」。

初期,烏米內部孕育著一條白色棒狀結構。隨時間推移,這白色組織逐漸轉為黑色並膨脹,最終釋放出類似黑粉的孢子,外觀上看似黴變,實則不然。

此過程並不涉及黴菌生長,但其對作物的危害不容小覷。烏米在成熟過程中汲取寄主植物的營養,削弱植株健康,並且能夠借助風力散播至其他健康玉米植株,進而大振幅削減玉米產量,構成重大農業威脅。

鮮為人知的是,盡管玉米上出現的這種黴菌對作物本身不利,它卻是一種非同尋常的食材,其味道異常鮮美,且營養價值頗豐。

在烏米前進演化至釋放黑粉階段之前,這段時間裏的烏米是適宜食用的。或許令許多人感到驚奇的是,烏米早已有其飲食歷史。不少在北方鄉村成長的朋友,可能在童年時期就已品嘗過一種名為「烏米豆」的小吃,這正是從玉米上精心剝離下來的烏米,形似黑豆,承載著一代人的味蕾記憶。

更有趣的是,在美洲地區,玉米烏米已被創造性地轉化為一款知名的美食佳肴,因其風味與珍貴的「松露」相似,而被昵稱為「玉米黑松露」。進一步而言,現有研究資料揭示了烏米不僅美味,還蘊藏高價值的營養與藥用潛力,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多樣化的營養元素,堪稱天然保健佳品,也因此榮登食用菌名錄,備受推崇。

盡管玉米烏米蘊含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其對玉米、高粱、黍子等作物的產量造成的負面影響,加之其不討喜的外觀,使得許多消費者難以接受。因此,專門種植玉米烏米的農戶較為稀少,這一狀況間接推高了其市場售價。

據我查閱,目前在各大電商平台中,不論是玉米烏米還是高粱烏米,價格普遍不低於每斤30元,部份甚至高達50多元一斤,足見其市價之昂貴。

簡而言之,如今玉米烏米已成為一種相當珍貴的食材。若您在玉米上發現了這種常被誤解為「黴變」的珍饈,請勿輕易丟棄,不妨嘗試一下它獨特的風味。烹調方法也十分簡便,無論是炒菜還是與肉類同炒,都是不錯的選擇。

那麽,各位讀者,您是否有過品嘗玉米烏米的經歷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感受和烹飪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