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草莓白粉病防治難點解析及對策!

2024-03-03鄉墅

白粉病常發於草莓上,可致嚴重減產,病菌喜濕耐旱,防治效果差,易產生抗藥性,藥物防治時易產生藥害。因此,辨識該病的癥狀,掌握該病的發生流行條件、防治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其現象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對策。

一、白粉病的特征、危害及發生特點

1、發病特征和危害。 草莓的常見病害之一是白粉病。該病屬專性寄生菌,為害葉片、葉柄、花及果。在侵染初期,葉背及莖上出現白色星狀小粉斑,以後向四周擴充套件,在邊緣出現不明顯的連片白粉。

葉緣向上卷曲變形,葉質變脆,最後病葉逐漸變得枯黃;使花蕾受害不能開放;果實在早期受害,幼果發育停止,病部變成褐色、著色不均,其表面覆蓋白粉,使漿果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2、發生特點

(1)該病在周年全生育期均可發病。在整個生長期內均可感染發病。

(2)適溫範圍廣。病菌分生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15-25℃,如若抑制需是溫度低於10℃或高於30℃,病菌才能不再萌發和侵染。

(3)潛育期短,再侵染頻率高。在草莓的生長中,白粉病的分生孢子經風吹雨濺會傳播到葉、花、果實上,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只要葉、花、果實的表面有足夠的濕度,病菌即可萌發侵入。病菌從萌發到侵入只需24h。萌發後產生的菌絲在植物體表面生長,7d便又形成分生孢子,再侵染為害。

(4)喜濕耐旱,與濕度基本呈正相關。在真菌中,草莓白粉病菌是耐旱性比較強的一類,其發生的最低濕度僅為25%,濕度越大,越容易發病,空氣濕度80%-90%為最適宜。

(5)與品種抗病性及其單體的抵抗力呈反相關。章姬、豐香和幸香等容易感染病,紅頰、明寶、賽娃、千禧、益香等抗性較強;在過多施氮肥、長勢嫩綠時病情發生重;過分抑制植株生長時也易發病。

二、防治難點與對策

1、蓋棚前空氣濕度不大時也發病

(1)現象。雨水不多,氣溫先降後升時,草莓易發白粉病,病狀多在葉背面,而且病株率很高,發展流行速度也很快。

(2)原因分析。經過調查發現,發病草莓長勢嫩綠,氮肥過多,磷、鉀肥較少,部份草莓田施行了漫水澆灌,因草莓栽後不久,地面葉下濕度大,而病狀多在葉背面,因此容易發病。

(3)對策。深溝高畦,排水降濕,將地下水位降低。嚴禁漫灌,有條件的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沖施嘉美紅利、贏利來,噴施嘉美腦白金、金點。培育壯苗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關鍵。栽植時增加鉀、磷、微套餐肥嘉美紅利、海力寶、贏利來,減少單一氮肥用量。

2、防治不利,草莓苗萎縮不長

(1)現象。施藥多次後不見效果,白粉病菌仍很多,且此起彼伏,草莓植株變得萎縮黃瘦。

(2)原因分析。發生白粉病後,莓農表現較為急躁,會超量、同時使用多種農藥噴施,這些農藥中多數屬三唑類殺菌劑,對植株體內生長素和吉貝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導致草莓植株萎縮;同時因病菌吸取部份營養而致草莓植株營養不良,因此表現瘦弱。

(3)對策。避免使用3次以上三唑類殺菌劑,用量和濃度要適當,不要按高限量用藥。使用時要同時配用碧護等生長調節劑。

3、藥物防效差

(1)現象。施藥多次病害仍存在,藥物可能有問題或診斷有誤。

(2)原因分析。一是施藥不均或不到位,特別是沒有施到葉背面,導致藥物不能與病菌接觸,同時一些藥物又不具備內吸傳導性,因此效果差。二是白粉病菌是真菌中較高等的一類,很容易產生抗藥性,特別是對同類藥物會產生相同的抗性,因此藥效差。三是由於受到三唑類藥害後,草莓植株生長不協調,反復感染病菌。

(3)對策。不可換藥太頻,為了減少病菌產生抗藥性的廣度和速度,要將一種農藥持續使用2次後再換藥。施藥時一定要施到草莓葉片正反面,可以2人配合,一人用樹枝將葉片挑起,另一人進行噴藥。也可使用機動噴霧裝置。實行健身栽培,培育壯苗,使植株抗病性增強。要及時摘除重病葉和老葉,減少菌源、增加光照、使葉片周圍濕度降低,以減少反復感染。

註意: 噴藥一畝地必須四桶(30斤/桶)以上,正反面都要噴到,一定要噴施仔細,正反面都要著藥,這是最重要的。

4、熏棚熏死草莓苗

(1)現象。使用硫磺熏棚導致草莓被熏死。

(2)原因分析。熏蒸硫磺殺菌的原理主要是將其加熱到一定溫度,使其昇華成為氣態,達到充分與病菌接觸而殺菌。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技術不到位,溫度掌握不好,常常過高甚至出現明火,導致硫磺燃燒,產生二氧化硫而使梅苗出現中毒癥狀,其結果可引起葉綠體解體,葉片形成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焦枯。

(2)對策。及時噴1%-2%石灰水或0.5%-1.0%碳酸鋇可以將二氧化硫中和。改用硫磺熏蒸器棚或熏噴煙器。在棚內每100平米安裝1台熏蒸器,內盛含量99%的硫磺粉20g,在大棚蓋簾後開始加熱熏蒸。每次4h,隔日1次,當硫磺粉不足時再補充。熏蒸器溫度在280℃以下,以免亞硫酸對草莓產生藥害。

5、白粉病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其他現象

(1)現象。用農藥防治白粉病,噴施後見草莓苗逐漸失水且葉片幹枯,其癥狀如高溫燙死,疑為藥物原因。

(2)原因分析。經現場檢視發現癥狀普遍且一致,可排除藥害癥狀,卻像氨害癥狀。經調查,是施用尿素後,施用復合肥且又大量施用碳酸氫銨,因空氣流通不能達到氣害濃度,而未致藥害;而蓋棚後氨氣濃度逐漸加大,很快施藥,使棚內溫濕度突然加大,致使氨害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迅速產生。

(3)對策。在植株受害尚未枯死時,將受害葉摘除,保留尚綠的葉。放風將有害瓦斯排除後,加強肥水管理,施用「碧護」,噴灑800倍金點溶液,可使植株逐漸恢復生長。嚴禁氮肥偏高,嚴禁在溫室大棚的地表施用可以產生氨氣的肥料,在使用有機肥、餅肥、雞糞時,要充分腐熟後再施用。

6、草莓白粉病防治措施

草莓白粉病防治應以前期做好預防措施為主,綜合套用農業防治,安全使用藥劑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1)選用抗病品種,采用脫病毒組培苗。

(2)采用與豆類或蔥蒜類蔬菜輪作及土壤消毒的方式降低病害發生程度。

(3)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除施用有機活化營養、氮、磷、鉀、鈣等套餐肥補充營養成分外,還要平衡施用鋅、鐵、鈣、錳等微量營養元素肥料,建議施用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等。底肥以農家肥為主,追肥以滴灌和根外追肥為主。

(4)及時摘除老葉、病葉,清潔田園,增加溫室草莓的通風透光性。

(5)通風操作。草莓苗生長的土壤濕度應在70%-80%為宜。棚內空氣濕度以60%-70%為好。因此,當棚內氣溫超過30℃時,應通風。11月至12月應於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揭開大棚及中棚兩頭塑膜通風。當棚內濕度超過70%時,也應通風,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6)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拜耳露娜森(氟吡菌醯胺+肟菌脂)、巴斯夫翠澤(啶酰菌胺+醚菌酯 )、先正達綠妃(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德國巴斯夫健達(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陶氏益農卡拉生(36%硝苯菌酯乳油)、秘魯克瑞姆等防治,嚴重的對葉子正與背面盡量都要噴到位,間隔10-15天噴施一次,幾種農藥交替使用。也可在發病中心株及其周圍,重點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采收後全園摘葉清理,噴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30%氟菌唑5000倍液等。

參考資料:

【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難點】姚文麒

中華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草莓白粉病防治方法】王瓊芬

部份圖片來源於191論壇、百度圖庫

學習 農業技術 /掌握 種植 技巧

農技推廣站,10萬農人都在看

若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 左下角 分享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