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田園生活:搬離城市,七旬老人打造的「盆景庭院」實作了他所有的田園夢想

2024-02-06鄉墅

今年 68歲的湯華自稱是個「奔七」 老人, 2012年他賣掉了市區的房子,和老伴一起搬到了離市區15公裏的郊區鹽河鎮,在這裏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家盆景園,他既像一個農民,又像一個世外仙人,在盆景的世界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走進湯華家的院子,就像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院子裏有亭子,有水景,還擺滿了 120多盆樣式各異的盆景,或古拙蒼勁、或飄逸輕盈、或意境深遠。

這個盆景園是 2011年湯華搬到這裏之後開始設計打造的,用了六年的時間才算完全建成,大約占地1100多平米,湯華為之取名樂仙居。

盡管已是秋天,但樂仙居禮卻依然生機勃勃,有翠綠的松柏,有金色的碩果,有陣陣的桂花香,也有雞鳴狗吠,院子中間的水池中還有魚兒在遊蕩,湯華和老伴兩個人過著如隱居一般的生活。

「我每周會到市區采購一些生活必需品,大多數時間,我都是和老伴、還有我的小孫女在這裏生活,很清靜自在。有時候會有喜歡盆景的朋友過來玩玩,聊聊天,交流技藝」。

湯華穿著一身已經有些褪色的衣服,皮膚被陽光曬得黝黑,雖然已經滿頭白發,但他依然很幹練、很精神。他不懼風吹日曬,每天像個農民關心自己的莊稼一樣,關心自己的這些盆景。

院子裏的盆景一共有 120多盆,每一盆都是湯華親手栽培、修剪、設計的。看到這些盆景,讓人不得不驚嘆於這些盆景的精致、特別。有俯首垂枝的黃楊,成雙成對的刺柏,古樸滄桑的真柏、迎風飄搖的瓔珞柏、碩果累累的老鴉柿,造型蒼勁、錯落有致的山石盆景……每一盆都與眾不同,令人驚嘆。

「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了一場關於盆景的培訓講座。其實在這之前,我也養過花花草草,但是沒上心,透過這次講座,以及和其他人的交流、學習,真正感受到了盆景的魅力,體會到盆景的內涵,所以打那以後我就買了很多盆景」。

退休後,他更是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盆景上,遇到喜歡的盆景就買回來。 「其實要打理這麽多的盆景,每天還是很忙的,一年四季都閑不下來。每年從2月中下旬一直到清明節,要給它們換盆換土。春天的時候要養護、澆水、打藥;夏天要治蟲;秋冬要修剪枯葉、老針」。

在湯華的家中, 一大摞各種國家級、省級的獲獎證書。他常常帶著這些盆景去全國各地參展,他說參展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和更多的人交流,提升技術,特別是和一些大師學習養護盆景的經驗。在他看來,要想把盆景養好,不僅要走出去和更多的人交流,還需要耐得住寂寞,潛心實踐和研究,絕對不能心生急功近利之意。

因為湯華的盆景非常漂亮,所以一些盆景愛好者看了之後,想要購買他的盆景,但是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從來不賣盆景。這麽多年,他從來都是 「只進不出」,一盆都沒有賣過,有的盆景和當初購買時的價格相比已經翻了幾十倍、幾百倍,但是他也沒動過心。其實不僅不賺錢,養護盆景還需要很多的金錢投入,湯華笑言:「我這一輩子都沒什麽存款,錢都花在這些盆景上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淡然心態,他對待盆景有更多的耐心。其實從市場上買回來的盆景多是最粗糙、最原始的樣子,沒有造型,沒有特點,要將其打造成造型獨特、富有意境的盆景需要一年又一年的養護、修剪和打理。他說: 「養一盆盆景就像養孩子一樣,慢慢雕琢,慢慢培育,讓它變得更漂亮、更特別、更有內涵,更有意境,可以說這些盆景都是我一手養大的,跟著我十幾年的時間了,所以我對它們的感情很深」。

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湯華收獲的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他說,以前脾氣很急躁,做事沒耐心,而打理盆景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比如說,我最近正在給這些黃楊摘花種,不摘除不僅消耗營養,還影響出芽,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每個花種都要一個個摘去,一盆就需要摘三四天的時間,特別考驗耐心,這個過程讓我靜下心來,可以說真正是起到了修身養性的作用」。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 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 ,加微信xhgzwx1 成為 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 「田園養老社群」 的社群會員 ,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

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點選 「田園養老社群」 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