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根是吸收、輸導水分、養分、內源激素合成的重要器官,對草莓高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說,草莓的根系金貴,不僅是因為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還有一部份原因是草莓的根確實有點「嬌氣」。
因此,草莓要健康生長,獲得高品質和高產量,對根系的合理養護是草莓生產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一、草莓的根系特性
1、根系分布
草莓為須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淺,絕大部份集中於0-30cm的土層內,20cm以下的土層根系分布明顯減少。
分布深度與品種、栽植密度、土壤質地、耕作層、溫度和濕度等有關。在密植、耕作層深、土壤疏松分時布較深。
2、根系形成
草莓根系是由新莖和根狀莖上發生的不定根組成。首先從根莖上發生直徑為1-1.5mm的一次根,一般20-35條,多時達100條。
從一次根上,又分生許多側根,側根上密生根毛。新發出的不定根為乳白色,隨著時間增長逐漸老化變為淺黃色以至暗褐色,最後變為近黑色而死亡。然後上部莖又產生新的根,代替死亡的根繼續生長。
水分和礦質營養的吸收主要是透過根毛來進行;一次根主要起到貯藏和輸導作用,將根毛吸收的水溶液輸送到地上器官。
隨著莖的生長,新根的發生部位逐漸上移。如果莖露在地面,則不能發生新根,即便發生也在到達地表之前幹枯。但若及時培土保溫,可促進新根萌發和生長。新根的壽命通常為1年,結果過多會加速根的死亡。
3、根系生長動態
草莓根系的生長動態與地上部的生長動態大致相反。秋季至初冬是生長最旺盛時期,冬季休眠期生長緩慢或停止,早春又開始旺盛生長,在葉和果實需水量較高的春季至夏季又生長緩慢,在果實膨大期部份根枯死,一年內有2-3次生長高峰。
開花期以前,草莓的根以加長生長為主,少有側根產生。開花期的到來,標誌著白色越冬根加長生長的停止與新不定根從根狀莖萌生的開始。
由於根的形成層極不發達,次生生長不明顯,因此根的加粗生長較少,達到一定粗度後就不再加粗。
4、土壤條件對草莓根系的影響
溫度:草莓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2℃左右, 最適溫度為20℃左右,最高溫度為36℃。
根系在-8℃時會受凍害,-12℃時會凍死全株。10℃以下時,根系不僅生長不良,且不利於吸收養分,特別是磷的吸收。
水分及透氣性:草莓根系生長要求充足的水分和良好的通氣狀態。
當土壤幹旱時,根系發育受阻,老化加快,嚴重時幹枯死亡。此外土壤幹旱時,土壤鹽類濃度上升,根系易出現鹽中毒。
當土壤嚴重過濕時,通氣不良,根系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動受抑制,初生根木質化加強,根系功能衰退。
酸堿度:土壤中酸堿度影響著土壤中有機質和礦物質的分解和利用,也影響著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草莓適宜在中性微酸的土壤中生長,即土壤pH值5.6-6.5為宜。
二、如何養好草莓的根?
1、高壟栽植
高壟栽植能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溫度,改善通風透光,降低果間濕度,促進根系生長,也便於排水、地膜覆蓋和采收等。目前已廣泛采用,故不做重點介紹。
2、地膜覆蓋
透過地膜覆蓋,可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 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速效養分,防除雜草,降低保護地內空氣濕度,防止漿果觸地,促進根系生長,提早開花結果,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3、肥水管理
草莓定植前:土壤消毒、施足基肥、精細整地、帶藥移栽。
草莓合理的用肥順序不能打亂,更不能顛倒。
(1)促根盤,一般草莓移栽是要用藥蘸根的,大家知道吧!緩苗水用嘉美紅利+精甲惡黴靈淋根灌根。成活以後,接下來就是要蹲苗,促根下紮,控溫控水控氮的!
(2)催花肥,現蕾前10-15天,在蹲苗後一周左右最合適,畝用19-19-19平衡性水溶肥或嘉美紅利1袋+嘉美海力寶2-3公斤淋根灌根或滴灌,同時噴施1000倍液嘉美腦白金2-3次,時期不對,效果也不好,有人看到別人的花都開了,他的才開10%,現在才想起用,花芽分化的時間過了,再用效果就不明顯了。
(3)幼果期,少量補充氮磷鉀,多補充鈣、鎂和中微量元素,這個時期是補充鈣鎂肥最好時機,幼果需要鈣、鎂量比較大,同時鈣肥也不容易移動,等發現缺鈣時再補充已經晚了,
另外根據拮抗原理,鉀的濃度太高也會影響鈣的吸收,前期需要鉀肥還不高,正好是補鈣的空擋期,後期使用高鉀肥以後再補鈣效果就很差了,也影響鉀的吸收。 畝用嘉美紅利1袋+嘉美腦白金1袋,葉面噴施1000倍液嘉美腦白金,補充氮磷鉀的同時也補充鈣鎂和中微量元素,調理土壤,壯根促根,是最理想的配方。
(4)膨果期,平衡套餐。一看到要膨果了,鉀肥趕快上,越多越好,含量越高越好,於是30個鉀含量不夠,35個鉀,還是嫌低,40個鉀,廠家也迎合農戶心理,把硝酸鉀原料拿出來了,
我有43.5個鉀的,硫酸鉀原料說了,我含58個鉀,農戶大呼過癮,大量的鉀肥沖了上去,問題來了,草莓硬幣那麽大就變白了,很快就紅了沒有產量,也不好賣。
(5)光補充高鉀是不行的,草莓是連續開花作物,有的草莓要膨大,有的草莓還處於幼果,有個還在開花,還有的處於花芽分化期,要照顧齊全才行,並且膨果不是鉀肥功勞最大,他只是搬運工和一小部份材料,
有機活化營養、有機碳、氮、鈣才是主要材料,另外在分化的花芽細胞還需要磷、硼、鋅等營養呢,光是高鉀是不夠的,畝用嘉美紅利1袋+嘉美贏利來4-5公斤,嘉美紅利1袋+海力寶2-3公斤交替滴灌,同時葉面噴施1000倍液嘉美腦白金,既膨大果個,又兼顧後邊的花芽分化。
4、病害防控
草莓白根少,出現死株現象除漚根、肥害等情況外,通常是根腐病、紅中柱根腐病、炭疽病、黃萎病或青枯病等危害。
那麽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用藥,用肥來預防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呢?
草莓根系不發達,容易被病害侵染出現死棵,尤其以苗期剛剛定植後死棵最為嚴重。因為定植時不可避免要傷根,不但使得根系吸收的營養減少,抗病性降低,還造成了大量傷口,更利於病原菌侵入。
所以,防治草莓死棵要重點在於病原菌侵入,重點在於草莓定植前後和緩苗時期。簡單來說,防治死棵的秘訣就是定植前蘸根、定植時封地、定植緩苗後淋根灌根。
如何科學的淋根灌根
1、灌根時間
想要草莓病害少預防是很重要的,灌根也一樣不一定在草莓發病了再灌,除了以上幾個關鍵時期重點用藥外;一般在草莓定植緩苗期過後還要統一進行淋根灌根預防炭疽病、根腐病、黃萎病。
2、農藥選擇病害預防的話藥劑選擇要保護劑和治療劑(內吸)同時施用。
(1)保護劑
殺菌劑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噴施在植物體表面,起保護作用,即使病菌再來也侵染不了植物。如波爾多液、福美類和代森類及有機硫殺菌劑等。
(2)治療劑
殺菌劑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後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長發育甚至致死,可以緩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復健康。
有經典治療作用的農藥殺菌劑多是內吸劑,如多菌靈、甲托、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中生菌素等均具有很強的內吸治療作用。而甲霜靈和三乙膦酸鋁這樣的內吸殺菌劑具有向頂性與向基基雙向內吸傳導作用,發揮治療作用特別優越。
病菌對保護性殺菌劑(如波爾多液、福美類和代森類、有機硫類等)不易產生抗藥性,而對內吸性殺菌劑(如多菌靈、甲托、甲霜靈、丙環唑、中生菌素等)很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建議同時施用。
3、註意事項
草莓灌根前不要澆水,灌根後也不要立即澆水,至少要在灌後3天再澆水,這樣殺菌防病的效果才更好。如果沒有病害的話7天左右噴淋一次就可以了,如果遇高溫、連續陰雨和發病初期就要3-4天噴淋用藥了。
淋根灌根需註意的問題
第一: 使用殺菌劑淋根前不宜進行澆水。
一是因為草莓的根部病害已經發生,若澆水,病菌會隨流水進行傳播,造成更多死棵。
二是因為澆水容易導致土壤透氣性下降,根部缺氧,產生漚根,抗逆性降低,使病原菌更容易浸染。另外,澆水後再進行淋根,藥液更難下滲,用藥過多還容易使土壤透氣性更差,易造成草莓漚根,加劇死苗。
第二:
淋根後不宜立即澆水。
淋根後立即澆水,會使土壤中的藥液很快稀釋,殺菌防病效果降低。所以,在使用殺菌劑淋根後的幾天內盡量不要澆水。
第三: 在使用殺菌劑淋根後,若出現藥害癥狀時,可以結合澆水葉面噴施嘉美金點進行補救,以免造成較大損失。
措施是迅速溜一次小水,以稀釋土壤中藥液濃度,而後及時用蕓苔素或嘉美金點噴淋加灌根,緩解藥害、恢復植株長勢。
結合定植前後、緩苗期的一些操作,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台建議:
1、移栽前蘸根澆穴。
就是在草莓定植前,用廣譜性殺菌劑,如嘧菌酯(阿米西達)2500倍或甲霜惡黴靈(瑞苗清)3000倍+嘉美紅利800倍液混和一起蘸根澆穴,根部帶藥,根系周圍接觸的土壤也帶藥,預防死苗效果會更好。
2、 定植後灌根。
(1)嘧菌酯(阿米西達)+甲霜惡黴靈(瑞苗清)+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2)嘧菌酯(阿米西達)+精甲咯菌腈(亮盾)+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3)精甲惡黴靈+咪鮮胺+高效氯氟氰菌脂+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3、灌根應根據天氣、長勢、病蟲害情況進行調節。
根據以往經驗和植株生長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淋根灌根,如防線蟲,可用噻唑磷+乙蒜素+嘉美紅利1000倍液,或者阿維菌素+嘉美紅利1000倍液,或者路富達+嘉美紅利1000倍液等進行淋根灌根。
4、不要直接使用激素生根。
如因草莓根部病害或土壤板結、鹽漬化,致根量少時,盡量用腐殖酸類營養調土生根,補充營養,促苗生根,而不建議直接用激素生根。
5、及時及早噴淋施藥預防土傳病害。
土傳病害主要是根腐病、炭疽病、葉斑病等病害,建議施用
凱潤+溴菌腈+代森錳鋅+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阿米西達+苯醚甲環唑+代森錳鋅+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二氰蒽醌+苯醚甲環唑+甲基托布津+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啶氧菌脂+腈菌唑+春雷黴素+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咪鮮胺+阿米妙收+氟啶胺+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苯醚甲環唑+咪鮮胺+代森錳鋅+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二氰蒽醌+苯醚甲環唑+噻菌酮+嘉美紅利1000倍液交替噴淋灌根,地面也要噴藥。
6、及時及早防治病蟲害。
還有細菌性葉斑病、白粉病、葉斑病(蛇眼病)等,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從緩苗後到蓋地膜前應該把所有病蟲害防治到最低發生狀態,7天一次殺菌劑,15天一次殺蟲劑,殺蟲劑和殺菌劑最好分開使用。殺菌劑最好是保護和治療相結合,比如:代森鋅(保護)+苯醚甲環唑(治療)+中生菌素(細菌)。
(1)此時要註意天氣,陰雨天氣容易誘發細菌性葉斑病等,建議10天左右使用噻唑鋅噴灑1次,也可以使用中生菌素,噻菌銅等預防細菌性病害發生。
(2)炭疽病、葉斑病發病時可交替使用可用10%苯醚甲環唑(世高)或者25%吡唑醚菌酯(凱潤)或45%咪鮮胺或22.7%二氰蒽醌+嘉美金點交替噴施。
(3)白粉病可使用25%乙嘧酚磺酸酯或12.5%四氟醚唑+嘉美金點在發病中心及周圍重點噴施;
每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以上藥劑每次打的時候各選一種搭配使用,每種藥劑使用次數不超過3次。
(4)蚜蟲、薊馬:25%阿克泰+嘉美紅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0%啶蟲脒或艾綠士或氟啶蟲胺腈+嘉美金點交替噴施。
(5)夜蛾:康寬或倍內威或維瑞瑪(後兩種可以兼治薊馬)+嘉美金點交替噴施。
(6)蟎類:43%聯苯肼酯或寶卓或24%螺蟎酯或11%乙蟎唑+嘉美金點交替噴施。每10-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以上藥劑每次打的時候各選一種搭配使用,每種藥劑使用次數不超過3次。
(7)地下害蟲:30%惡黴靈15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750倍+嘉美紅利800倍液淋根灌根。
學習 農業技術 /掌握 種植 技巧
農技推廣站,10萬農人都在看 ↓ ↓ ↓
若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 左下角 分享 到 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