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燈籠可以說是中國乃至東方
逢年過節不可或缺的節日元素。
中國的燈籠也是世界上
最早發明的便攜照明工具,
燈火闌珊處,總能想到
一盞盞燈籠星羅棋布,
營造出萬家燈火的溫暖氛圍。
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
燈籠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燈籠不是一種美的存在,而是一種智慧的存在。因為中國第一盞燈籠的出現,全世界才有了第一盞可以照亮前路的人員攜行式照明工具。最早的燈籠,寫在甲骨文上,當時的人們用「東」字來形容最最原始的燈籠的樣子,是用竹條與布紮成的。直到漢朝,燈籠大概都是這麽做的,西漢才有了第一盞紙燈籠,而西漢時,民間就已經有了元宵節前後掛燈籠的習俗。
而平時,燈籠就只是照明,用來標明官銜、字號、身份的門燈(風燈),並沒有太多的含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早已不需要這種古老的工具來照明了,所以燈籠就變成了純粹的象征,象征吉祥、象征中國文化、象征美。
可在國外的華人聚居區,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都還掛著中國的大紅燈籠,讓人走進唐人街,就以為自己回到了故土。在這些國度,紅燈籠,也意味著中國,安慰著遠方的異鄉人。
身在故國的人,每次看到燈籠是沒有這種思念的,可燈籠裏發出的柔和光亮,卻從來都能喚起我們的那股中國情結。
就好像是藍天下雕工精細的檐角、溫潤如玉的汝窯茶盞、意境無疆的水墨丹青一樣,無論南北,只要掛上了紅燈籠,就有了感知中國深處的途徑,這一束溫和柔美的光,會指引人看見過去和未來。
過大年點燈籠的意蘊
說起春節打燈籠的淵源,那可久遠了,傳說姜子牙封完神後,自已卻沒什麽司職。
大年三十眾神都歸位,姜子牙卻沒有地方可去,百姓見他可憐,就在高桿頭點一盞燈,讓他在燈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春節點燈籠的習俗。
臘月三十過大年,孩子們打燈籠,家家戶戶廳堂屋舍掛燈籠,營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圍。
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
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遠遠望去,萬家燈火,形成 「月華連晝色,燈景雜星光」的瑰麗景色。
中國傳統燈籠
中國傳統燈籠的造型精致,制作工藝精湛,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
十萬人家火燭光,門門開處見紅妝。
——【觀燈】張蕭遠
成都城中秋夜長,燈籠蠟紙明空堂。
——【秋興夜飲】陸遊
何妨更悟無生理,露柱燈籠一話新。
——【贈拄杖】陸遊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雲母。
——【夜過舒堯文戲作】蘇軾
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雲母含清光。
——【燈籠】陸遊
燈籠青焰短,香印白灰銷
——【和友封題開善寺十韻】元稹
燈籠簫鼓年年社,酒醆鶯花處處人。
——【宿金陵鎮穩寺,望橫山】楊萬裏
燈籠白葛扇裁紈,身似山僧不似官。
——【答孔平仲惠蕉布二絕】蘇轍
燈籠與中國人息息相連, 廟宇中、客廳裏,處處都有燈籠。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 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 ,加微信xhgzwx1 , 成為 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 「田園養老社群」 的社群會員 ,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
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點選 「田園養老社群」 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