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這種苦涼性野菜,清熱又利濕,涼拌、包餃子都很美味,3月吃正合適

2024-02-21鄉墅

隨著春天的腳步回歸大地,萬物從沈睡中蘇醒,小草兒紛紛破土而出,野花兒也靜悄悄地綻放了她們的笑顏。在這樣一個溫暖而迷人的季節裏,選擇前往鄉村田野進行踏青活動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不僅能夠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飽覽其最絢麗多彩的一面,還可以趁機在野外親手采摘一些春季特有的新鮮野菜,將春天的味道帶回家中品嘗。

時下,野菜因其獨特的美味,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然而,許多種類的野菜只適宜食用其鮮嫩莖葉部份,且采摘期極為短暫,因此在市面上並不常見,一旦錯過最佳采食時機,就無法再品嘗到這些難得的美味。故此,若想享用這些珍稀野菜,務必抓緊時間行動起來。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與大家分享一種來自農村、具有苦涼性質的野菜品種。這種野菜涼拌、包餃子都很美味,特別是用來制作餃子餡,口感獨特且營養豐富,尤其在3月時節食用,既能清熱解濕,又能讓人充分領略春天的滋味。

這種野菜在中國農村地區廣泛分布,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房前屋後的空地、路邊的縫隙、田間的邊界還是山坡上,都能發現其蹤跡。它常常密集叢生,單株能長成蓬松茂盛的一大簇,極具視覺沖擊力,讓人無法忽視其存在。然而,許多人對其名稱和用途卻知之甚少,這種常見的野菜就是「地膚」。

地膚屬於藜科地膚屬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長高度通常能達到約1公尺左右,在眾多野草中堪稱較為高大的種類。地膚植株形態緊湊,整體呈卵圓形、圓球形、倒卵形或橢圓形,枝條繁多且纖細,表面覆有短柔毛,莖基部具有半木質化的特性。

其莖幹分支極為豐富,葉片線狀披針形,互生排列,葉形修長如線或條狀。地膚開花時形成穗狀花序,花朵雖小且呈紅褐色,但由於花型微小,並不具備顯著的觀賞價值;果實為扁球形的胞果。

地膚植物具有卓越的適應力和強大的繁殖能力,這使得其在中國的分布範圍極為廣泛,幾乎在全國各地都能發現其蹤跡,並常常形成大面積的群落生長。盡管在不少地方,地膚常被視為田間無用雜草而被忽視,但實際上,地膚的價值不容小覷,只是許多人對其多元化的用途尚不熟悉。

文章開篇即指出,地膚屬於苦涼性質的野菜資源,這一點揭示了地膚的一個重要用途——它可作為食用野菜。具體來說,在春季新生階段,地膚的幼苗及其柔嫩莖葉部份是可食用的部份,這些部位口感鮮嫩,非常適合用於制作美味的野菜佳肴。

在中國的河南、山東、湖北和安徽等地區,地膚是農村居民在春季常見的食用野菜種類之一。每年春天來臨之際,許多經驗豐富的農民便會采擷這種植物回家作為食材。

在當地民俗中,地膚常被稱為「掃帚苗」或「掃帚菜」,其原初口感略帶苦味,但經過沸水焯燙處理後,苦味消失,轉而呈現出一種微妙的甘甜味道。這種野菜適宜多種烹飪方式,無論是炒食、涼拌,還是用於制作餃子、包子餡料,都能展現出獨特的美味。尤其是將其包入餃子或包子中,不僅口感鮮美爽口,還具有良好的食療效果,有助於清熱利濕。

提及清熱利濕這一功效,就不得不引出地膚另一個重要的價值層面:它在中國民間傳統醫藥中占據一席之地,被廣泛視為一種藥用植物。

地膚作為一種在中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藥用植物,其套用可追溯至古代醫藥典籍【神農本草經】中所記載的內容:「地膚子具有苦寒之性,主治膀胱熱癥,能利尿通淋;長期服用有助於補益精氣,增強體質,使人耳聰目明,延緩衰老,又名地葵,常見於平原、沼澤及田野間。」

簡而言之,無論是地膚的全株還是其種子均可入藥,因其味苦而性涼,故能有效清利小便、祛除濕熱,並有補益中氣的功效。因此,將地膚的新鮮幼苗和嫩葉作為野菜食用,實際上也蘊含著食療的價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這部著作中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他指出地膚的嫩苗適宜作為蔬菜烹調,一株可生數十枝,簇擁直上,質地尤為柔嫩。這種植物對於治療陰部疾病以及緩解熱風癥狀頗有益處,甚至可以煮水用來沐浴,發揮其獨特的保健作用。

不僅幼苗、嫩莖葉和種子具有實用價值,地膚植株在成熟老化後同樣大有用途。當其莖稈經歷木質化過程變得堅硬時,可將多株老化的地膚連根挖起並捆綁成束,以此制作傳統的掃帚,在過去的農村地區極為常見,許多經驗豐富的老農民都曾親手制作過。

即使在現代,不少上了年紀的農民朋友仍會遵循這一傳統,每年適時采挖地膚來編織掃帚,因此,地膚在民間還被親切地稱為「掃帚草」。

總結來說,地膚絕非無用之物,反而是一種集藥用、食用及經濟價值於一身的多功能植物。正值陽春三月,正是地膚蓬勃生長之時,若你熱衷於品嘗野菜,那麽選擇在3月采摘地膚的幼苗與鮮嫩莖葉烹飪,既能品味春天的新鮮滋味,又能借助其清熱利濕的特性達到食療養生的效果。

各位朋友,你們是否嘗試過用地膚嫩葉烹製的菜肴呢?又或者,你們是否曾經親手利用地膚制作過掃帚?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心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