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田園生活:是情懷,也是事業,女博士後靠種地年入800萬

2024-06-25鄉墅

如果說把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的博士後,特別是鳳毛麟角的女博士後與農村、農業相聯系的話,一定首先認定為一種 「小知」或有產階層的田園情懷。只不過,她將這種「私域」的情懷予以提純,便有了 中國第一個 CSA模式的農場建立,靠種地實作個人年收入 800萬,並帶動鄉村共同富裕的價值體現。

她就是石嫣:北京分享收獲農場 的創辦者。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博士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博士後

情懷尋根: 「城裏娃」的 農業夢

1982年,石嫣出生於河北保定的一個 知識分子家庭 ,石嫣的父母都是當年 下鄉插隊 的一員。在田間相識的二人也在田間結婚,他們對土地的熱愛直到回了城市也沒有消減。

從出生就擁有良好物質條件的石嫣,是標準的 「城裏娃」 。她從父母口中聽到過太多知青與土地的故事,小小的孩子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對鄉下的 田園生活 也漸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向往。

也因著這份興趣與向往,成績優異的她高考之後,做出了一個令所有親友都覺得匪夷所思的決定:和大多數優等生不同,石嫣沒有報考清華與北大,而是報考河北農業大學裏的 「大冷門」—— 農業經濟學 順利讀完四年本科,就在石嫣準備繼續攻讀 碩士學位 時,許多親戚朋友再次出動,紛紛勸告她換個專業就讀研究,擁有更好的人生。

在大多數人看來,中國的農業發展既緩慢又滯後,幾乎沒有 「錢途」。但石嫣並不理會,她把這個農間地頭「不吃香」的專業進行到底,進入中國人民大學進行碩博連讀。 在 人大的農村發展專業 ,石嫣十分關註 三農問題 ,她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把重點放在了城市建設與發展上,從而忽略了農村的發展。城鄉不能和諧共進,那麽早晚有一天,城市也會進入死迴圈,既帶不動農村,也發展不下去。

石嫣把自己的疑惑與擔憂告知老師時,老師告訴她: 想做什麽就去做,但一定要調查實踐,只有心裏有數,才有行動與發言的機會 。在學習、觀察與反思中,石嫣開始跟隨導師一起,紮入農田進行深度調研。 她前前後後分別對 70多個村莊進行了走訪,石嫣認識到了鄉村發展的必要性,以及農業的重要性,並爭取到了去 清華大學進行博士後 工作的機會。

情懷尋夢: 到美國 「洋插隊」

2008年,石嫣前往了美國 。在那裏她並沒有在學校裏開展課題,而是來到了明尼蘇達的 「地升」農場。

她到的時間剛好趕上了播種的季節,大規模的流水線作業模式,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 深深震撼了石嫣 。自動化技術,使整個工作場地就像一個工廠,極有條理又效率非凡。

在美國農場免費工作的半年裏,石嫣嘗試了幾乎所有的農場勞作。她頂著太陽,育苗除草、澆水施肥,從早晨 8:00到下午5:00,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其余時間都在幹農活,每天回去都覺得渾身酸疼。

辛苦的勞動之後 收獲也是巨大的 ,她在小麥收獲後學會了制作麵包;餵農場的牛吃最好的草;喝從奶牛身上擠出的新鮮牛奶。那個原先生活小資的女孩子,拋掉了有些 「小矯情」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雙手放進土裏。

她第一次見識到了完全不打農藥、不放除草劑等化學品的菜,也看到了完全食用 「自然糧食」的牲畜。在這裏,石嫣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愉悅與輕松。

在美國的農場,她接觸到了 CSA模式 ,這種模式強調社群和農業的互動關系,譯成中文是 「社群支持農業」。社群的消費者想要得到最安全、最幹凈的食物,就要 提前支付資金 給農場,到了收獲時節,農場就會 按期配送 新鮮的有機果蔬給社群,風險由農場和社群 共同承擔 。這種 CSA模式讓農場和會員雙方無形中成為相互信賴和依存的關系。

長期對農業的研究和在美國這半年的經歷,不僅激發了石嫣對農村生活的向往,還讓她確定了未來事業的方向 —— 去農村幹農業 。她希望重建人與土地的連線,讓農民和消費者直接建立產銷關系。農民保障消費者能吃得健康,生產得健康,消費者保障農民能得到合理的收益。

她想要把美國農場裏 「食在當地,食在當季」 的理念帶回中國。吃從當地種出來,在當季自然生長的農作物,結合中國國情,改良中國農業,改善中國人的體魄。

半年後,結束了 「洋插隊」的石嫣回國了 。當她說出自己要做中國的 CSA農場時,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清華的博士後竟然會選擇這樣一條在鄉間奔波的道路,種菜、養殖、賣菜就將是她以後的所有生活。

情懷提純: 為夢想起航

所有人不同意她的選擇,就連曾經給了她農業夢想的父母也不願意。幸好與石嫣同為博士的丈夫十分支持她。丈夫默默辭掉自己的工作,陪著妻子一起為夢想起航。

2009年,石嫣夫妻承包了北京西郊鳳凰嶺腳下一片的200畝荒地,正是在這塊荒地上,她建起了她的 「小毛驢市民樂園」 在她想要為當地的農民提供自己研究後培育的種子,組織播種時,並沒有什麽人響應她的呼聲。因為鳳凰嶺以前也來過大學生,他們不懂農業,不懂實地種植中會出現的問題,只會「指手畫腳」,最後害得村民收入減少。

既然沒人相信,這位城裏來的姑娘毫不拖沓地住進了村子裏,她與村民一起幹活,用自己的 專業知識 為村民解決農民在種植中遇到的問題。當年秋天,石嫣的第一批試驗田獲得了 大豐收 ,不僅產量高,她種的糧食成色也比普通種子好很多。

看到了成果的村民紛紛主動與石嫣進行合作,歐美流行的 CSA社群支持型農場模式雛形產生。在石嫣的農場裏,所有人都要堅持絕對的 有機生產 ,不可以使用農藥,也不可以施放化肥。貧瘠的土壤無法生產有機蔬菜,為改良土壤,石嫣開始施用有機肥。 「每年用到地裏的有機肥,價值在十幾萬元以上。」隨著有機肥的使用,土壤品質也變好了。

曾經有一個合作農戶,他認為不用農藥和化肥,產量得不到保障,於是他偷偷給蔬菜打農藥。這種行為很快被發現,為了表示決心,團隊把被農藥汙染的茄子整片都鏟掉了。 「這一茬茄子按照當時的價格,市值至少是三五萬元,可能相當於一個普通農民一年的收入。」

在家禽、牲畜方面,最為典型的就是以 「生態養殖」法養豬 。沒有豬飼料,沒有增肥劑,石嫣農場裏的豬只吃天然的豬籠草,或者是農村裏,家家戶戶吃不完的剩菜剩飯。

情懷張揚:功德人類

經過兩三年的改造, 2012年,石嫣生產的第一批有機蔬菜上市,並且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第一年只有50多戶消費者,後面逐漸增長

農場高品質的產品和穩定的保障體系,贏得了 客戶的信任 。有的家庭從一個孩子到兩個孩子,都是吃農場的菜長大的。

現在石嫣的農場有三個基地,約 300多畝土地,一年有100多種蔬菜,近10個品種的水果。她還在農場裏養了雞鴨鵝,有1000多個家庭在這裏訂菜。

11年的努力 ,使石嫣的 CSA農業模式遍布了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種安全、健康的方式,因為安全與品質的雙高,許多知名餐廳也都紛紛慕名而來,和石嫣簽訂了采購合約,在這裏進口貨源。如今她的年收入已經突破了 800萬

2016年,石嫣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青年領袖」;2017年,她被FOOD TANK評選為全球40歲以下影響食物系統的20名領袖之一。

石嫣說社群支持農業的模式,不僅對消費者有益, 對生產者、環境和農業永續發展都有好處 「生產者和消費者只有達成真正的夥伴關系,不再是買賣關系,才有可能改善我們現在的問題,比如食品安全的問題,環境汙染的問題。」

十年的堅守,石嫣把寶貴的青春放在了土地上。雖然辛苦,但她初心不改, 「寧為田舍郎,不登天子堂」,清華大學出來的博士後,走出了一條許多人都不看在眼裏的工作,並把它做大做強。 「我覺得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是可行的,而且是未來必然的方向。」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加微信xhgzwx1,成為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田園養老社群」的社群會員,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點選「田園養老社群」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