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端午將至,老話說「三人要躲午」,為啥要躲?該怎麽躲?3件事不宜做

2024-05-30鄉墅

「躲午」乃是端午節期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尤其在中國北方廣泛流傳。古時,人們將五月視為「惡月」,而五月初五更是被冠以「惡日」之名。此外,五月被認為是五毒出沒之時,疾病易於傳播。為防止災禍降臨,人們便有了「躲午」的風俗。

端午節的日期定於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之所以被稱為「惡月惡日」,乃因古人透過長期觀察發現,農歷五月多陰雨,衣物易發黴,物品易腐爛,農作物也常遭受蟲害。因此,古時人們視五月為不吉之月,故稱「惡月」。

在這一天,古人認為陽氣達到極盛,陰氣開始滋生,導致「陰陽相爭,生死離別」,故五月五日又被稱作「惡日」。

農歷五月,正值「五毒」活躍之際,所謂的「五毒」,是指蟾蜍、蜈蚣、蠍子、壁虎和蛇等這5種動物。隨著農歷五月的到來,這些動物開始頻繁活動覓食,對人類構成潛在威脅。為防止它們侵擾,人們會在門前掛上艾草、菖蒲,或撒上雄黃粉以驅邪。

那麽哪些人需要「躲午」?又該怎麽躲呢?

關於「躲午」,老話是這樣說的「三人要躲午」,具體便是以下3類人群需特別註意:

1、體弱多病者。他們在這天容易疾病加重,故應減少外出,留在家中以防不測。

2、已婚女兒。端午節當天,她們會回娘家過節,此舉被稱為「躲端午」,旨在祈求家人安康。

古書【論衡】中提到,五月陽氣最盛,此月出生的小孩可能會克制父母。因此,出嫁的女兒在端午節回娘家「躲端午」,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3、年幼的兒童。鑒於兒童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易受疾病侵襲,而五月初五被視為「惡月惡日」,因此,為避免不良影響,端午節當天應采取「躲午」措施。

許多家長在端午節這一天,會選擇在孩子手腕、腳腕或頸部系上五彩絲線,這些絲線被稱為「長命縷」或「百索」,旨在驅邪避災,祈願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除了以上3類人群要「躲午」,端午節當天還有哪些禁忌?

1、當日宜忌房事。古時民眾信奉端午節為「九毒日」之一,乃天地交融、陰陽交鋒之時。為維護身體之陰陽和諧,宜盡量避免同房。

所謂「九毒日」,即農歷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其中,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九毒日」之首,古人尤為註重此禁忌。

在探討民間傳統文化領域時,我們不難發現,在某些地區,端午節承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這一天,人們不僅要慶祝佳節,更要舉行祭祖和祭神儀式,以表達對先人和神靈的敬仰之情。因此,在此類場合中,進行房事被視為對祖先和神靈的極大不敬,是對傳統文化習俗的一種違背。

2、不宜送成串的粽子。在端午節期間,贈送粽子作為祝福之舉頗為盛行。然而,送禮時需留意,粽子不宜以串狀形式送出。原因在於,「串」在漢語中諧音「穿」,可能引發上吊輕生的聯想,從而帶有不祥之兆。

另外,從粽子的文化象征意義來看,它代表著團圓、和諧與幸福。若粽子被串聯成串,其形態顯得較為零散,這與端午節的深層寓意並不相符。因此,為避免可能產生的誤解,建議以散裝形式贈送粽子為佳。

3、禁止下河遊泳。首先,在某些南方地區,端午節被視為祭拜水神的時刻。若在此時下河遊泳,可能會被視為對水神的不敬。其次,端午節標誌著「毒月」的開端,隨著氣溫上升,各種毒蟲開始活躍,從而增加了下河遊泳的風險。

從水溫變化來看,盡管端午節的氣溫逐漸攀升,但河水溫度仍然相對較低,尤其是深層與表層水溫的差異較大。盡管表層水溫可能已經升高,但深層水溫依舊偏低。因此,此時下河遊泳可能導致抽筋或身體不適。

至此,相信各位對於端午節為何要「躲午」、哪些人群需要「躲午」以及如何「躲午」已有清晰的認識。

隨著6月10日端午節的臨近,請問各位所在地區是否有「躲午」的傳統習俗?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