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農村路邊常見,卻常被低估的野草,實則價值很高,可用來做涼茶

2024-03-02鄉墅

經過幾場春雨的洗禮,路邊與田間的油菜花和桃花競相綻放,不僅將芬芳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還以盎然的綠色裝點了鄉村的風貌。

與此同時,無論是引人註目的還是常被忽視的各種野草,也開始悄然從土壤中嶄露頭角。對於路邊的這些野草,農民們往往視若無睹;然而,對於農田內侵占作物生長空間的野草,農民們則對其深惡痛絕,因其可能影響後續的農事活動,故多數農民會選擇及時拔除。

然而,那些看似無足輕重、僅被視為農田禍患的路邊野草,是否真的毫無價值呢?答案並非如此絕對。事實上,許多這樣的野草其實蘊含著一定的利用價值,只是大多數人尚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一種在農村路邊極為常見但卻常被低估的野草——它有個生動形象的俗稱叫做「拽倒驢」,實際上,這種野草可以作為制作涼茶的優質原料。

在民間,當一個人無論受到何種勸說或命令都堅持己見、不輕易妥協時,常會被賦予一個生動形象的標簽——「犟」。為了形象地描繪這種頑固不化的個性,人們往往會借用動物世界中的典型代表——驢,比喻其如驢一般的執拗,由此誕生了「倔驢」這一說法。

而在植物王國裏,同樣存在著一種具有類似「犟」特質的植物,那便是牛筋草。牛筋草屬於禾本科畫眉草亞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形態上與韭菜相似,廣泛分布在中國的鄉村地帶,常見於道路邊緣、田間地頭。

盡管牛筋草外表普通,但它展現出的生存韌性堪稱「犟」的典範。不論遭受踐踏、重壓,甚至被人為移除,短短一周之內,它又能頑強地重新煥發生機。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莖稈極其堅韌,想要徒手將其折斷或拔出絕非易事,因此在民間,牛筋草也被賦予了一個生動貼切的俗稱——「拽倒驢」。

牛筋草以其非凡的生命力和獨特的生長特性而著稱,它緊貼地面蔓延,難以根除,廣泛分布且易於在各處紮根,這樣的生長習性往往導致人們對其產生誤解,低估其價值,殊不知,牛筋草實則是一種兼具藥用和食用價值的寶貴植物。

在清代趙學敏編撰的【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對牛筋草有著詳盡的描述:「此草名為千金草,每逢夏季初期便開始萌發生長,常見於台階邊沿及道路兩側,其葉片類似韭菜卻更為柔軟。至六七月份時抽莖,高度可達一尺左右,開出三叉狀花序。其莖稈雖看似纖細,但卻韌性十足,難以折斷,尤其難以鏟除,因此得名‘牛筋草’。」

這段記載揭示了在清代時期,人們對牛筋草已有深入的認知,不僅了解其固執堅韌的生態特征,而且趙學敏還對牛筋草的實用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認可。

在【本草綱目拾遺】這部典籍中,有一段這樣的記錄:「牛筋草的根部作為藥材使用,對於治療因體力衰竭導致的面色發黃、勞累過度所傷及癆病等疾患有功效。具體做法是將此草連根洗凈泥土,置於烏骨雌雞腹內一同蒸煮至熟,隨後取出草藥,僅食用雞肉,效果甚佳。【百草鏡】進一步指出,牛筋草能夠活血並增強體力,其藥效可深入肝臟經絡。」

此外,在中國泉州地區的民間傳統中,人們習慣於夏季自制涼茶飲用以抵禦酷暑、消除暑氣、降火降溫。在眾多用於制作涼茶的草本植物中,諸如草珊瑚、葉下珠、石香薷、夏枯草、野甘草、淡竹葉、牛筋草以及白茅根等都是常用的選擇。

牛筋草因其獨特的藥性和口感,既可獨立套用於涼茶制作,直接煮水飲用,其自然甘甜的味道頗受歡迎;同時,它也能與其他草藥配合使用,透過相互調和,可以有效地減輕某些植物原料中的苦澀口感。

關於牛筋草為何常被用於燉制雞肉湯品或制作清涼保健茶飲,這與其內在的豐富藥用特性緊密相關。在中國傳統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中,對牛筋草有這樣的描述:「其性味甘淡而平,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及散瘀止血之效。」

盡管在日常生活中,牛筋草可能被誤認為是普通且無甚用途的農田野草,但實則蘊含著不可小覷的價值,自古以來便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因此,只要我們掌握適宜的烹飪方法,牛筋草完全能夠化身為一道兼具美味與藥膳功能的佳肴,或是成為一款有益健康的涼茶飲品。

親愛的朋友們,您們是如何看待牛筋草這一獨特草本植物的呢?期待大家踴躍留言,共同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