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早入伏雨漣漣,晚入伏旱了田」,今年晚伏還是早伏?有啥說法?

2024-05-26鄉墅

隨著氣溫的持續上升,許多民眾開始關註即將到來的三伏天。目前,很多地區的日最高氣溫已超過 30 攝氏度。一旦進入三伏天,氣溫預計將進一步升高。三伏天作為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期,今年的持續時間仍為 40 天。

在此期間,若降雨頻繁,氣溫相對較低,人們會感到相對涼爽;反之,若降雨稀少且氣溫持續偏高,人們將會體驗到較大的不適。此外,對於農業生產而言,幹旱天氣將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按照傳統,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標誌著伏天的開始。古人根據這個時間點,將伏天分為「早伏」和「晚伏」。判斷標準之一是伏天當天的農歷日期。如果日期在農歷五月,那麽該年為「早伏」;若在農歷六月,則為「晚伏」。

雖然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相差不大,但受閏月影響,農歷日期可能相差數十天。例如,2023年伏天是7月11日,農歷五月二十四;2024年伏天是7月15日,農歷六月初十;2022年伏天則是7月16日,農歷六月十八。因此,2024年的伏天屬於農歷六月,是「晚伏」的一年。

早入伏雨漣漣,晚入伏旱了田

在一些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農業諺語:「早入伏雨漣漣,晚入伏旱了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某年是「早入伏」,那麽在隨後的伏天裏,降雨量可能會較多;反之,如果是「晚入伏」,則伏天裏的降雨天氣會相對較少,可能導致田地土壤出現幹旱。

在三伏天期間,夏季作物的生長尤為關鍵。長時間的幹旱條件會影響植株的生長速度,減緩養分的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過程,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以玉米為例,在持續幹旱的環境下生長,玉米葉片會逐漸卷縮,以防止葉綠體結構受損。這將導致葉片的光合面積減小,光合作用能力顯著下降,生育後期容易出現早衰現象。

此外,幹旱還會影響雌穗和雄穗的發育。在高溫幹旱條件下,雄穗的分枝會變小、數量減少,小花退化,花藥瘦癟,花粉活力降低,導致無法開花散粉。

這將進一步影響雌穗的吐絲和授粉,導致結實不良、籽粒瘦癟,果穗禿尖缺粒,最終造成減產。

從行事曆上看,今年為「晚入伏」,根據前述觀點,伏天期間降雨量相對較少,針對可能出現的幹旱狀況,我個人建議農民朋友和廣大老百姓提前做好準備。

首先,就民眾日常生活而言,三伏天降雨稀少,高溫天氣頻繁,需加強防暑降溫措施,特別是戶外工作人員,應盡量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段作業,並多補充水分以防中暑。

其次,從農業生產角度來看,選購夏季作物種子時,應以抗旱性較強的品種為主,如玉米、大豆等,並在購買前詳細了解其特性。

再次,在三伏天的生長周期內,若遇土壤極度幹旱,應及時實施灌溉和澆水措施,確保農作物能夠獲取足夠的水分,保障伏天期間的正常生長。

最後,對於生長較弱的植株,在進行灌溉和澆水時,可結合追肥作業,以補充生長所需的營養,力保豐收。

至此,相信各位對於文章開篇的疑問已有明確的答案了吧。根據民間傳統觀點,今年的三伏天被歸類為「晚入伏」。進一步分析農諺「早入伏雨漣漣,晚入伏旱了田」,我們可以推斷,在今年三伏期間,降雨量可能相對較少,從而可能導致高溫幹旱的天氣狀況。

盡管民間說法的有效性有待商榷,但為了謹慎起見,建議大家提前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

關於這一點,您的看法如何?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