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土地托管,或將成為農村耕地發展的趨勢?背後是好是壞?農民該何去何從?

2024-05-26鄉墅

撰文:小蘇

由於北方雨季的提前和小麥收獲期的臨近,很多農民正繃緊神經,為搶收糧食做準備。

但是年輕人不願種地、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讓他們對土地的未來充滿擔憂: 自己的土地會不會被土地流轉?

於是新生了 一種新的土地經營模式——土地托管,正在悄然興起,或將為農民帶來新的希望。

土地托管,顧名思義,就是農民將土地委托給專業的農業服務機構進行管理和經營,同時保留土地的承包經營權 這種模式的好處究竟有哪些呢?

城市優越的教育、就業和醫療資源對農村年輕人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遠離農田,進城務工。 而且,打工收入遠超種地收入,加劇了這種趨勢。 年幼的無人耕種,年老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土地經營出現了嚴重的年齡斷層問題。

在成品糧售價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種植成本卻在不斷攀升,這讓不少擁有大片耕地的大戶,也感到壓力山大。 規模化經營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優勢,但若管理和技術跟不上,反而可能導致更大的損失。 土地托管把土地集中到專業機構手中,由他們進行管理和經營,可以有效降低這種風險,為農民吃下「定心丸」。

土地托管 VS 土地流轉哪個更好?

相比於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更能讓農民感到放心。 土地流轉往往意味著農民要將土地的經營權、收益權一並交出去,不僅利潤固定,而且面臨著日後如何收回的難題。 土地托管則不同:

托管模式下,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依舊掌握在農民手中。 農民無需擔憂土地的所有權問題,不管未來有何變故,農民都可以隨時收回土地。

托管後的農田,由專業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和管理,產出糧食或產業分紅,這種收益往往高於每畝僅8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轉租金。 對於農民來說,這不僅能夠增加收入,還能確保收益的穩定性和永續性。

要以小農戶為基礎、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速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生產經營隊伍。 這一政策無疑為土地托管的發展註入了強大的動力。

在吉林德惠市某家庭農場的土地托管規模從2019年的30公頃左右,飆升至2023年的500公頃左右,翻了近16倍的增長速度。 而牡丹江市在2024年的托管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1.3萬余畝,較去年增長了約43.65%。

面對這種正在不斷普及的土地經營新模式,農民需要註意幾點:


不論是土地流轉還是土地托管,農民始終握有土地的經營權。
是否流轉、流轉多久,由農民自己決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能強制。 農民要確保自己在法律框架內維護好自身的權益。

土地托管與其他模式不同,農民保留了土地的經營權,可以隨時收回和調整。 這種靈活性不僅提高了農民對新模式的接受度,也讓農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有足夠的應對空間。

土地托管模式的發展,農民不僅能夠擺脫耕種的重負,還可以透過托管機構獲得專業的農技服務,實作土地效益最大化。 而對於農產品供應鏈來說,這種集約化生產方式也能確保品質和產量的穩定。

在政策的鼓勵和大量成功案例的示範下,一個「換人種地」的時代正在臨近,這是農業現代化行程中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村經濟振興的希望所在。 農民手中的土地,將在這場創新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為中國農業的未來提供不竭的動力。

【圖片來源網路,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意見,僅作為學習參考使用,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選上方卡片關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