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今年是災年嗎?來看看農諺咋說的!

2024-05-23鄉墅

端午節是咱們國家的四大節日之一,每年都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慶祝,但是對應的公歷日期每年都不一樣。夏至呢,是二十四節氣裏的第十個節氣,每年公歷的6月20號到22號這幾天交接,不過農歷的時間就不固定了。

因為咱們用的農歷和公歷不一樣,有時候會有閏月出現,這樣一來,端午節和夏至的順序就會顛倒。有時候端午節先來,夏至後來,古人叫這種情況「夏至端午後」;還有時候夏至先來,端午節後來,古人叫「夏至端午前」。

關於這一現象,民間流傳著一些農諺,其中較為廣泛傳播的一句是:「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夏至端午後,農人吃酒肉。」從字面上理解,若夏至時間位於端午節之前,則預示著當年農作物生長狀況不佳,可能面臨災年。相反,若夏至時間在端午節之後,則預示著農作物將迎來豐收,種植戶們將有幸改善生活,享受酒肉佳肴。

具體而言,「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這一說法的含義是,若夏至節氣在端午節之前出現,則預示著當年收成將不理想,農作物可能因自然災害而大幅減產,過去甚至可能引發饑荒。

眾所周知,古代農業種植條件有限,缺乏便捷的灌溉設施,農民們主要依賴自然降雨來滋養作物。夏至節氣的來臨代表著酷暑炎熱的臨近,此時若降雨不足,土壤水分蒸發將迅速,農作物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供應,從而影響其生長和產量。

若夏至在端午節之前,那麽端午節期間的天氣也可能異常炎熱,甚至出現幹旱。這對於夏播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而言極為不利,可能在生長初期就無法正常發育,更別提後續的高產了。因此,古人透過觀察和經驗積累,得出了「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的結論。

關於「夏至端午後,農人吃酒肉」這一說法,其含義在於,當夏至節氣在端午節之後出現時,農民們可能會因豐收而享受到較為優越的生活水平,從而有能力購買和享用酒肉。

在過去,許多家庭僅在春節期間才能品嘗到肉類。此外,夏至在端午節之後的到來意味著夏季高溫天氣將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例如小麥成熟期、水稻分蘗期等)之後降臨,既不會影響農作物的收獲,也不會妨礙其生長。

同時,夏至時節之後的雨水充沛,不僅滿足了夏季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還有助於土壤中(包括底肥)養分的分解與釋放,這對農作物的生長大有裨益,為提升產量和品質奠定了基礎。因此,「夏至端午後,農人吃酒肉」這一說法應運而生。

今年是夏至端午後還是夏至端午前?

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10日,夏至節氣則是6月21日。因為夏至在端午之後,所以按照老話來說,今年是「夏至端午後,農人吃酒肉」的年份。這意味著今年很可能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頭,莊稼能有個好收成。

再來看看去年(2023年),夏至節氣是6月21日,端午節是6月22日,倆日子就差一天。因為夏至在端午前頭,所以去年就應了那句「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果不其然,去年河南有些地方的小麥快熟的時候下了場大雨,導致收成和品質都不太好,有的地方小麥都發芽發黴了,幾乎沒收成,正應了「災年」的說法。

從這一角度來看,古老的農諺「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至今仍然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依照此觀點,我們是否應該期待今年「夏至端午後,農人吃酒肉」的預言成真呢?若莊稼豐收,收益增加,無疑將極大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農諺僅僅是民間智慧的結晶,在傳播過程中受到地域限制和古今氣候變遷的影響,因此不能完全依賴。對於具體的天氣狀況,我們仍需參考氣象預報。盡管如此,仍有專家認為,農諺流傳至今,必然有其獨特的價值。

就我個人而言,我倒是希望這些農諺能夠應驗,那麽預示著今年夏至在端午之後將迎來一個豐收之年,農民就能有個好收益,從而改善生活水平。對此觀點,您是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