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後,已經有不少朋友在大張旗鼓地「內卷」,為年後的面試做準備。
成功的面試常常是源於實力+運氣,失敗的面試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知識點的盲區、和面試官不對眼、經驗不匹配……很多東西我們是沒法控制的,只能盡量做好自己能做的——八股更熟一點、演算法多刷一刷,硬技能相關的暫且不多聊,我們今天聊一聊,心態相關的,哪些心態,是求職面試中最好不要有的。
> 註意,下文中的 「我」 指原作者老三。
我得找個特別完美的工作
「錢多事少幹的爽」,幾乎是所有打工人的終極夢想,但是回歸現實,真有這樣的工作,憑什麽流轉到普通人身上呢?
有人可能會說,某某在XX公司,你看幹的輕松,年終還發的賊多,真爽啊。這其實可以算幸存者偏差,我們有時候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比如今年微信視訊發了十幾個月的年終,一度在各個公眾號刷屏——我們可能覺得微信給的錢真多啊!但其實想想,哪怕同屬WXG,除了微信視訊,其它的部門也有這麽「錢多」嗎?
「錢多」、「事少」、「幹的爽」,三者裏面能滿足一個就很不錯了,錢多一般事也多,事少一般錢也少,」幹的爽「更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因素,自己不去幹一幹真不知道,幹了也可以調整。
作者經歷了幾次跳槽,找工作的心理預期沒那麽高,為什麽呢?過去的工作經歷基本上從低位到高位跳的一個過程,但是有的同學比較優秀,可能一出道就是在高位,剛工作就是大廠SSP。
這些有實力的同學,也許也會面臨一個幸福的煩惱,就像談戀愛,如果一個女生的初戀特別優秀,她後面可能會單身很久,因為她發現很難找到比初戀更優秀的男朋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經濟學上有一個「錨定效應」:
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資訊過多的重視。
有這麽好的「初戀」,一般他們都不會輕易「分手」,但是假如遇到了一些波動,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導致「分手」,那麽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可能需要正視「錨定」的因素。
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也會去「錨定」,和現在的工作去比,和其它人的工作去比,但其實,相比評估價值,可能找準自己的需求更加重要,
錢多
、
發展
、
職級
、
大廠背書
、
業務匹配
、
穩定
、
工作生活平衡
……可以像排工作任務一樣,排一下需求的優先級,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可以妥協的。
找工作也和找物件類似,我有一個哥們,特別喜歡古力娜紮,可能很多人的女神也是迪麗熱巴、古力娜紮、馬爾紮哈……但是應該沒有普通人會把自己找物件的目標定在這些女神頭上。這就涉及到「吸重力」和「可得性」的平衡,很多時候,一份好的工作,對我們的「吸重力」是巨大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它的「可得性」是極低的。
外包,是互聯網軟體行業一個比較普遍,而且越來越普遍的用工方式,有的朋友在外包——「你為什麽要做外包呢?」,我覺得一般人也不會問這個問題,這就像之前有個主持人:「為什麽不吃肉呢?因為肉不好吃嗎?」生活所迫嘛,我們很多時候,只是在可選的選擇裏選一個相對最優的。
尤其是在現在整體行情不景氣,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比如空窗了很久,妥協也是可以接受的,華為進不去 OD 也能湊合。
在經濟學上,資源的配置常常達不到最優,找工作也是一樣,能在一定可達性的基礎上,透過努力獲取次優的選擇,已經很不錯了。
「幻想不是理想」,這個世界上少有完美的工作,也少有完美的人生,我們很多時候,都要接受這些不完美,做一些適當的取舍。
留下還是跑路,好糾結
45度的人生最難受。
作者去年經歷了很糾結的時刻,當時的工作滿足不了需求,但是又不敢跑路,因為市場的寒氣實在讓人望而卻步,就在這種糾結中,錯過了最好的面試備戰和簡歷投遞的時機,當時的第一目標快手,等十月份覺得可以面一面的時候,HC已經鎖了一個月了。
最怕的就是這種糾結的心態,工作投入不進去,面試也準備不好。還是那句話,找準現在的問題和需求。
第一,我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已經非常讓我難以接受了?有哪些點讓我難以接受?是客觀的原因還是主觀的原因?我有沒有嘗試最大的努力去解決?我有沒有尋求別人的幫助?
第二,現在這份工作的問題解決不了,我能透過跳槽解決嗎?是不是換一個公司,換一個環境,就能解決或者緩解我的問題?什麽樣的公司能解決或者緩解我的問題?這樣的公司對我的可得性大概有多少?
想清楚這兩點,就能確認自己離開的意向,留下就好好幹,努力去解決問題;要走就 做好規劃 ,擠出時間準備。
第三,工作和面試,不是絕對沖突的。只要有想離開的想法,再忙每天也能抽點時間出來準備的,把刷抖音,打遊戲的時間拿一部份出來準備面試,做好規劃,每天時間充足就拉短周期,每天時間少就拉長周期。
其實很多的時候的糾結,只是給自己找放縱的借口,「其實,我不是特別想走」,「外面現在行情很差,沒什麽機會」,這樣一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玩遊戲、刷抖音,至於面試準備,後面再說吧。
作者也經歷了這樣當鴕鳥的時期,直到一些關系比較好的同事因為各種原因離開,再加上一些裁員的傳言,才徹底打醒了我。
打破糾結的最好辦法就是行動,最怕的就是找個借口,讓自己停在了原地。
這個面試沒啥,隨便面面
面試有自信是一件好事,比如作者,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八股比較熟;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演算法比較溜;有的覺得自己的計畫比較亮眼。
自信,不是輕敵。有個朋友吃了這樣的虧,面飛豬的時候,隨便約了個時間,當時那個時間是在旅行中,面試的時候覺得很簡單,結果掛了,事後一問,面試官說根本聽不清;後面他面快手,也吃了同樣的虧,因為沒怎麽準備,一面掛在了自己最擅長的演算法上。
同樣,面試,難和簡單,也是一個很主觀的感覺,別人感覺簡單的,自己未必簡單,還是那個朋友,他面飛豬,相對簡單,作者面飛豬,寫了兩道題,幾乎問到了所有知識點的八股,足足面了九十多分鐘。
認真對待每一場面試,現在這個環境,每一個機會都是非常難得的,很多面試機會,錯過了就不再有。每一場面試,都盡量拿比較好的狀態去面。
有的人說,我不咋想去,只是練手,練手也要認真一點,就像模擬考,也得好好考。而且現在不想去,可能只是了解不多,後面如果了解多了,未必不是完全不想去。
完全準備好了再面
面試,永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很多時候,覺得準備個七八成的時候,就可以去面了。
第一,很多崗位的視窗期是很短的,在現在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一個崗位可能很短的時間就關閉了,如果不及時地去面,可能就會失去這個機會。
第二,面試永遠會有答不上來的問題,面試本身就是個非對稱的場景,以面試官之長,攻己之短,面試,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裏面。
第三,準備六個月,未必效果比三個月好,人的投入,是有邊際遞減的效應的,短時間高效率的準備,也許比拉長戰線更有效果。
機會來了,估計著差不多就沖,作者有個同事,很短的時間準備,但是因為年底的機會很好,也認真地準備了,一年多的經驗,拿下了美團和京東的 Offer。
我和面試官是對立的
面試是一場交流,一頭是面試官,一頭是候選人,有這麽一個段子,面試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九十分看面試官心情「,我和這樣一個能一票否決我的人,我應該怎麽打交道呢?
對立情緒是不可取的,在考試這個邏輯的下面,其實我們和面試官還有合作的邏輯。作者以前作為面試官,面了幾十個人,面到後面,我的感受是什麽呢?趕緊招一個合適的人選吧,別讓我面試了。
在這種關系裏,面試官也是有需求的,面試官希望盡快招到合適的人,讓自己早點擺脫面試對自己的幹擾。面試官也是有投入的,畢竟面試的時間,基本都不會算進工作排期。
既然雙方都有需求和投入,當然候選人的需求和投入會更多,那麽這段關系就不是完全從上到下俯視的,我覺得最好的面對面試官的心態,就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尊重但不諂媚、存異但是和諧、熱情但有邊界,如果有緣份的話,我們可能會成為真正的朋友,如果沒有緣分那就相忘江湖。
很多人說,程式設計師都不太擅長交流,但至少請保持禮貌,「您好」,「謝謝」,「不好意思」,「感謝你的時間」,我覺得這些禮貌用語,應該小孩子都會吧。
面試,不僅有硬實力的碰撞,也有人情世故的交融。
面試官讓我不爽
之前某個博主的文章裏,看到他在某個公司的三面掛了,因為感覺和面試官不太對味。根據我的經驗,其實三面很少掛人,這種,就是和面試官的」碰撞「激烈了一些。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在面試的流程中,我們是沒有挑選的權利的,只有拿到 Offer 後,我們才是真正有挑選的權利。
這個世界我們不認同的東西多了,要麽改變它,要麽適應它,這句話不太好聽,既然選擇了打工,那大機率是只能適應的。
面試裏,面試官說的東西,我們可能不認同,面試官的態度甚至可能不友好,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禮貌:
「對對,你是對的。」
作者去年面西二旗某廠,三面面試官給的感覺是無知且蠻橫,她的很多問題都讓我無言以對,但是我還是全程保持了微笑,努力保持了風度,沒想到最後面試透過了。
如果你真的看面試官不爽,在 Offer 後拒絕他們,不比在面試階段,鬧得不歡而散,最後只能心裏默默罵著 xx 要痛快?
面的不好,放棄吧
面試永遠有我們不會的問題,這是正常的。可能在某個問題卡殼之後,心態就慢慢崩掉,破罐子破摔。這時候,一定要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面試直接發生在面試官和候選人之間,間接發生在候選人和候選人之間。
「我這種八股文職業選手都答不好,其他人更不行了。」
而且,答的不好,未必就是沒戲,很多時候,面試官可能透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者壓力面的方式,考察候選人的廣度深度,思維方式。
所以,哪怕偶有一個點答不好,也一定要繃住心態,作者之前作為面試官,面試實習生,一個候選人,坦白說,她面的不好,同事的實習生,他覺得可以,那就透過吧,結果告知她面試透過後,那個候選人心態崩了,放棄了後面的面試。
最差不過掛了,最壞的結果都能接受,那就朝最好的方向嘗試努力。
失敗了好幾次,沒信心了
我們經常在網上,刷到一些「Offer收割機」「吊打面試官」,但是經過作者本人的實踐,反正我是做不到,比如美團,我面了四個崗位才拿到 Offer。
面試失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面了不一定能過,過了不一定能Offer」,我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掛掉。但是,千萬不能因為失敗幾次,就灰心喪氣,面一次總結一次,查缺補漏,面的多了,自然會面了,就能面過了。
而且面試也有運氣的成分,此路不通,未必別路也不通。
很多人恐懼面試,其實我也怕面試,每次面試前,都很忐忑,但是想一想,最差不過掛了,越淡定的面試發揮地越好,越緊張的面試發揮地越差。
在挫折裏不斷進步,保持心態,才有機會拿到好的結果。
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是為了快樂和幸福,每個人的快樂和幸福都是自己定義的,祝大家既能找到好的工作,也能享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參考:
[1].【長的好看,能當飯吃嗎:提升認知的33個經濟學常識】
[2].【經濟學原理】
👇🏻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獲取魚皮往期編程幹貨。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