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碼農

六大行金融科技戰略5要素解構(2024最新版)

2024-04-27碼農

當前,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活力和潛能加速彰顯,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持續賦能新質生產力。 2023年是【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實施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金融科技夯基、聚力、增效持續取得新進展。踏步新階段,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原生等關鍵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數位基建加快發展,「東數西算」工程深入實施,行業標準化研發套用加速、企業科技投入繼續增強,科技賦能新產品、新服務、新套用,金融助力新市場、新業態、新模式的力量持續得以見證。銀行作為科技賦能產業轉型、中國經濟數位化發展的中堅力量,金融科技發展呈現「積厚成勢」、「奮楫爭先」的蓬勃態勢。

奔赴新征程,金融科技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機遇廣闊、使命重大。 「五篇大文章」為新時期中國金融業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錨定路徑,金融科技創新發展鏗鏘再出發。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風向標的六大行,其踐行的轉型戰略、發展規劃、未來布局都將深刻影響中國銀行業的金融科技演進方向。因此, 本文從「總體戰略目標、金融科技組織架構、科技人員占比、科技投入占比、科技發展重點」等5個要素入 手對六大行目前的金融科技布局進行重點剖析。

一、工商銀行

1、總體戰略目標

工商銀行堅持「科技驅動、價值創造」,加快推進科技強行、數位工行建設。 夯實安全生產營運基礎,提升創新技術驅動能力,深耕D-ICBC數位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造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的新引擎。

2、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工商銀行深耕金融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最佳化組織架構,該行目前的金融科技組織布局為 「一委員會、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 ,即:數位金融委員會、金融科技部、軟體開發中心、數據中心、業務研發中心、工銀科技、金融科技研究院。此外,該行強化企業級數據中台建設,自2022年成立數據中台營運中心以來,以更豐富的數據要素和新型數據服務模式驅動業務模式變革。

3、科技人員占比

工商銀行金融科技人才數量居六大行榜首。 據工商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截至2023年末,該行金融科技人員為3.6萬人,占全行員工的8.6%。其中,工行集團數據分析師9,375人,較上年增長約1,675人。(據分析,該行金融科技機構人員約超1.7萬人,占員工總數比超4.05%。)

在加強科技數據人才隊伍建設方面 ,工商銀行持續最佳化科技人才結構,依托「科技菁英」招聘品牌及集中培養機制,帶動基層金融科技職能加速向創新研發與行銷服務支持轉型,加強高品質科技供給能力。持續改善科技人才發展環境,積極開展科技人才定向支持等交流計畫,著力打造頂尖科技人才隊伍。持續提升科技人才專業能力,圍繞「數位化轉型和金融科技」兩個主線,聚焦領軍人才和骨幹人才,統籌部署人才分層培養方案。推動數據人才培養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全集團數據分析師9,375人,覆蓋各個專業條線及境內外機構,形成了初中高級梯次分布、專兼職有機結合的數位化人才基礎;透過建模大賽、數據菁英、跨界交流、產學研融合、體系化訓戰結合等方式,組建「數據+業務+套用」的分析師柔性團隊,深化數業融合,賦能業務發展。

4、科技投入占比

工商銀行的科技投入亦居六大行榜首 2023年,該行金融科技投入272.46億元,約占營業收入的3.23%。

5、科技發展重點

據工商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該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建設重點概括為如下幾方面:

1)夯實安全生產營運基礎

積極應對復雜多變外部形勢和技術革新帶來的新挑戰,堅守安全生產底線,深化生產運維轉型,全面提升網路安全防護能力,推進數據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全行資訊系統可用率持續保持在99.99%以上高水平,為數位化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一是最佳化提升集團網路安全防禦能力。 持續健全網路安全統籌管理機制,豐富威脅情報庫,提高漏洞威脅感知能力,強化互聯網攻擊源處置,常態化開展有效性驗證。加強網路安全團隊及攻防能力建設,積極推動安全攻防靶場最佳化升級,並與國家級實驗室分布式靶場開展聯合創新。積極開展全集團網路安全專項排查加固,完善勒索病毒攻擊等網路安全預案,提高集團網路安全防護整體水平。

二是打造領先的生產運維和災備保障體系。 強化面向業務視角的板塊化運維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全鏈路端到端監控、災備高可用等級對標等生產運維能力,升級運維工具架構,紮實推進生產運維轉型。全面升級災備保障體系,提升重要業務系統同城高可用和異地災備接管實戰能力,推進異地自主可控災備雲平台建設,全面提升核心業務場景容災能力。

三是完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 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強化數據安全組織保障,形成上下一體、總分聯動、分工明確的數據安全管理組織架構。最佳化數據安全技術管理框架,強化數據安全技防體系,完善數據安全技術平台,沈澱標準化的數據安全技術能力。持續推進數據安全分類分級貫標能力建設,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演練,加強培訓和宣傳,提升全行數據安全保護意識。

2)提升創新技術驅動能力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叠代升級ECOS技術生態,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攻關,加快前沿技術研究成果向業務價值轉化,全方位賦能數位化轉型,以高品質科技支撐全行經營發展。

一是升級彈性可靠的雲和分布式技術體系。 積極推動全集團雲化基建部署,雲上節點數量超過20萬,業務容器數量超過14萬,規模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全量客戶資訊和個人帳戶全面遷移至「雲+分布式」自主可控平台,實作零售板塊全面架構轉型,全行核心系統超80%的業務量基於開放平台單軌執行,平穩應對全年多次業務高峰和復雜場景的真實考驗。

二是推進新技術平台支撐能力建設和場景套用。 建成同業第一個全棧自主可控的千億級AI大模型技術體系,率先實作在多個金融業務領域創新套用。強化企業級數據中台和大數據平台技術能力建設,構建即時資料倉儲能力,最佳化數據許可權管控,全面提升大數據資源時效性和實用性。持續推進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的平台建設和業務套用,套用範圍覆蓋37個業務條線。建設13個綜合型數位員工以及1000余個流程自動化數位員工,智慧增效超過3萬人年,助力員工減負賦能。

三是加快前沿技術研究成果的套用探索。 探索私密計算在跨機構場景的套用,聯合金融同業實作基於該技術的銀行間資金流水核驗,並獲監管機構好評。釋出【量子計算金融套用研究報告】,積極探索金融行業量子計算套用,並聯合頭部企業開展合作創新,在外拓業務終端試點量子金鑰分發和加密功能,提升金融數據傳輸安全。

3)深耕D-ICBC數位生態建設

持續深化科技、數據、業務「煲湯式」融合,紮實推進數位工行(D-ICBC)建設,一系列數位化創新成果相繼上線並取得積極成效,「數位工行」對全行轉型與創新發展的賦能效應更加突顯,新動能新活力不斷釋放。

持續升級打磨關鍵對外對內服務平台,基本形成具有工行特色的「數位金融服務視窗」,更好服務客戶、賦能員工;持續夯實業務和數據技術兩個支撐體系,數位化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一是持續完善客戶服務體系,做強對外服務平台更好賦能市場拓展;二是塑造高效集約的經營管理新模式,做優對內服務平台更好賦能員工;三是持續夯實業務支撐體系,增強企業級數位化能力;四是持續夯實數據技術支撐體系,促進雙要素有效賦能。此外,工行金融數位化能力成熟度(FDCM)首家唯一獲得最高等級認證,釋出業界首份【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白皮書(2023)】,數位工行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4)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在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深化科技基礎治理,不斷提升金融創新響應效率和供給能力,啟用全行科技創新活力。

一是完善科技創新機制。 持續最佳化「揭榜掛帥」機制,做好關鍵業務和技術領域攻關計畫遴選和評審,針對全行影響力顯著的科技計畫和數位化轉型典型優秀計畫進行專項評選獎勵,突出實幹實績導向,發揮標桿示範效應。持續完善產品管理機制,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要求,提升全集團產品目錄覆蓋率,構建常態化營運機制,健全科技內部閉環的體驗提升機制,提高研發體驗問題解決率。

二是深化科技和數據基礎治理。 加強全行產品管理和需求管理,組織開展低效產品和功能結束,形成需求整合提升方案。深入推進研發營運一體化建設,提高套用版本「一鍵部署」能力,建設套用運維人員一站式投產工作台,投產效能顯著提升。完善科技裝置資源基礎性管理,形成科技裝置資源管理基礎性提升方案。開展數據資產盤點和確權,持續擴充數據資源,深化數據治理,夯實數位化管理基礎。推進探索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印發【金融科技倫理管理辦法】,把科技倫理要求貫穿於技術套用、創新研發等科技活動全過程,提升新形勢下的科技管理有效性。

二、農業銀行

1、總體戰略目標

農業銀行將「數位經營」作為全行三大戰略 (「三農」普惠、綠色金融、數位經營)之一重點推進,加快推進「五篇大文章」建設,不斷夯實「服務鄉村振興的領軍銀行」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銀行」兩大定位,持續深化套用金融科技前沿技術,提升科技支撐和賦能水平。

2、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農業銀行總行按照「管理集中統一,套用研發、生產執行專業化運作」的原則,確立了 「一委員會、一局、兩中心、一公司」 的科技組織架構,即:科技與產品創新委員會、科技與產品管理局、研發中心、數據中心、農銀金融科技公司。其中,高級管理層下設科技與產品創新委員會,為資訊科技建設及產品創新工作重大事項的審議機構,行長擔任主任委員。農業銀行自2021年6月在雄安新區揭牌成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後,形成了研發中心「一總八分」的「多核引擎」架構。

3、科技人員占比

農業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科技人員為13,150人,占員工總數比為2.9%。

4、科技投入占比

農業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該行2023年資訊科技資金投入總額為248.5億元,約占營業收入的3.58%。

5、科技發展重點

據農業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該行不斷深化套用金融科技前沿技術,深入推進資訊化建設「十四五」發展規劃實施,定期評估實施成效,持續提升科技支撐和賦能水平。

1)聚焦金融科技創新

積極應對技術變革加速演進,加快推進新一代技術體系轉型,打造面向未來的數位新基建與IT架構底座,深化金融科技套用,賦能業務經營高品質發展。

一是大數據技術套用方面, 完成分行數據上雲,建成子公司數據雲。落地海量數據異構加速引擎,十億級數據匯總計算時間從20分鐘降低為3秒。完成大數據搬遷工程,進一步夯實數據基礎底座。

二是雲端運算套用方面, 持續推進雲原生能力建設,基於PaaS部署的套用比例達到85%。

三是分布式框架套用方面, 核心業務系統全面實作分布式架構轉型,完成個人定期存款、信用卡、信貸產品、投資理財等核心業務產品的轉型升級,個人活期與借記卡產品進入集中式與分布式架構序列執行階段,實作業界最大規模的超8億個人客戶、18億個人帳戶的系統遷移改造。

四是區塊鏈技術套用方面, 完成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套用研發全生命周期營運以及分布式數位身份服務框架標準化能力建設,推進風險監控、存證溯源等多場景試點套用。

五是量子技術套用方面, 上線量子安全服務系統,開展量子金鑰套用層靈活排程、量子隨機數套用等試點驗證。

六是網路技術套用方面, 「端到端IPv6+創新套用工程」在中央網信辦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套用試點中期評估取得評級A(優秀)。

七是物聯網套用方面, 持續推進線上、線下數據融合,全行級物聯網平台已初步具備為行內套用提供服務的能力。

八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套用方面, 推廣企業級平台,釋出自然語言處理類、影像處理類、目標檢測類元件,運用於信用卡、財會、營運等領域的多種業務場景。

2)增強業務連續性保障水平

農業銀行資訊系統在交易量快速增長和技術棧轉型切換等多重挑戰下始終保持平穩執行,分布式架構相關的技術營運體系更加完備。堅持「備、練、戰」相結合,持續提升業務連續性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建成面向業務連續性的容災體系, 推動容災能力向更多系統模組和分行特色場景延伸,進一步加強系統應急保障能力。

二是「常態化+實戰化」開展應急演練, 實作極端場景下業務快速恢復能力、多系統全鏈路容災能力、總分行應急處理突發事件能力同步提升。

三是深化一體化生產運維平台套用, 總行核心配置內容完備率和告警響應處置有效率均達到99%以上。

四是生產執行交易量快速增長。 核心系統日交易量峰值達19.84億筆,手機銀行日交易量峰值達12.02億筆,均創歷史新高。

三、中國銀行

1、總體戰略目標

近年來,中國銀行主動融入數位經濟新浪潮,不斷深化數位化轉型升級,積極加快金融產品融合創新。紮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其中, 在推進科技金融戰略實施方面, 該行高度重視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強,積極推動科技金融高站位規劃、高標準服務和高品質發展,「點」「面」結合,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在推進數位金融戰略實施方面, 中國銀行深入貫徹國家戰略部署,順應數位經濟發展趨勢,以科技和數據能力提升為基礎,以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升級為核心,以融入數位經濟生態為突破,以風險防控為根本,深化「業數技」融合,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效能,支持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2、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中國銀行目前的金融科技組織布局為 「一委員會、一部、兩中心、一公司」 ,即:數位金融委員會、資訊科技部、資訊科技營運中心、軟體中心和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高級管理層(執行委員會)下原「金融數位化委員會」更名為「數位金融委員會」,負責集團數位化發展、金融科技、數據治理、場景生態建設、創新與產品管理等領域的統籌管理和專業決策。此外,中國銀行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深化改革,加快「多地多中心」資訊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內蒙古和林格爾金融科技園區一期竣工,合肥園區二期開工;據了解,軟體中心擬在現有合肥、深圳、西安三個分中心的基礎上新增三個分中心,目前正在籌建中。

中國銀行近年來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持續深化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改革,2022年該行圍繞場景生態創新、數據能力建設,成立了 場景生態與創新部 (聚焦科技創新與場景建設,構建覆蓋研究、孵化、營運的全流程產品管理體系)和 數位資產營運中心 (聚焦數據分析套用,全面提速資料探勘、運用、經營的能力建設)。此外,中國銀行科技體系組織架構按照對口業務條線設定,業務科技深度融合,全流程敏捷響應市場變化和業務需求。總分聯動,構建特色套用一體化研發體系,提升研發工藝和技術服務水平。深化「揭榜掛帥」機制,最佳化總分協同創新模式。

3、科技人員占比

中國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科技條線共有員工14,541人,占比為4.74%。其中,中國內地商業銀行科技條線共有員工10,299人,占比為3.86%。

4、科技投入占比

中國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2023年度資訊科技投入為223.9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3.60%。

5、科技發展重點

中國銀行堅持增強價值創造能力,加速數位化變革創新,推動業務模式、科技能力和數據要素融合互促,為客戶提供精準、便捷和智慧的金融服務。據中國銀行年報披露,2023年,該行金融科技創新重點如下:

一是夯實科技基礎支撐。 貫徹「東數西算」戰略,加快「多地多中心」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內蒙古和林格爾金融科技園區一期竣工,提供3萬台伺服器部署能力;合肥園區二期開工;雲平台伺服器總量達2.65萬台。推進網路安全提升專項行動,推動集團網路安全營運中心(SOC)有效運轉,全年未發生重大網路安全事件,為集團業務穩健發展「保駕護航」。持續加強安全生產保障,全年未發生重大安全生產故障。

二是打造技術創新動力引擎。 加快推進私密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平台的建設,覆蓋超1,800個業務場景;推動電腦視覺技術在智慧安防、網點營運等場景試點,探索大模型技術在內部知識服務、輔助編碼等場景的套用。2023年,5項成果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其中中銀集團企業級技術平台計畫榮獲一等獎;全年專利新增申請4,122件,新獲授權1,056件。

三是企業級架構建設加速實施。 加快企業級公共基礎能力建設,納入產品工廠裝配的可售產品超過2,700個,完成會計引擎、基礎定價、因客議價等企業級能力投產,進一步增強產品快速裝配能力;完成借記卡、信用卡、養老金、票據等基礎金融產品的架構重塑和服務升級,支持日均交易數億筆,為客戶提供更豐富、安全、舒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驗;助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重構升級集團一體化反洗錢事中系統,串聯監控全流程,以數據賦能助力風險精準防控。

四是構建產品場景創新生態。 提升產品質效,重點領域投產16項新產品;強化互聯網生態的行銷能力,積極推廣中銀全員行銷系統;深化「揭榜掛帥」機制,激發創新主體積極性,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產出26項優秀攻堅成果;開展「碩果行動」創新復制,28項基層優秀成果快速入庫,6項獲得敏捷推廣,實作批次獲客引流,帶動業務穩步增長,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四、建設銀行

1、總體戰略目標

在金融科技戰略規劃方面, 為深化新金融行動,形成金融科技新優勢,建行集團研究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金融科技戰略規劃(2021-2025年)】 (TOP+2.0),聚焦「金融科技的領跑者、自主創新的國家隊、新金融生態的拓荒者」三個戰略定位, 對集團金融科技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總體部署,建設新基建,積蓄新動能,推進金融科技戰略縱深發展,致力於將建行打造成為「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團」和「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團」。

2023年,建設銀行持續深化新金融行動,縱深推進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 金融科技內能不斷增強, 正式釋出「建行雲」品牌,完善業技融合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分布式架構轉型,提升集團科技能力均衡性,保障數據安全。 數位化經營蓄能成效顯現, 強化業務、數據、技術「三大中台」建設,啟動「方舟計劃」,推進金融大模型建設工程,構建常態化數位化經營體系。

此外,建設銀行 在2023年年報中對該行近六年的金融科技戰略成效進行回顧 :建行集團自2018年4月起推進金融科技戰略,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探索, 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首家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作為金融系統唯一單位入選「科改示範企業」名單並納入國家相關試點。六年間,該集團金融科技累計投入超1,200億元,金融科技人員從6,983人增長至16,331人。 持續打造「建行雲」品牌 。「建行雲」算力規模達463.34PFlops(1PFlops相當於每秒執行1千萬億次浮點計算指令),是六年前的7.6倍。整合銀行核心業務能力、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中台能力及金融級安全能力,對外釋出三大類10個雲服務套餐,推出「雲霄」生態合作夥伴計劃,推動「建行雲」成為使用者首選的金融業雲服務品牌。 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攻關。 形成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新技術體系,分布式銀行核心系統承擔全行核心業務94%的交易量,自主可控行程同業領先。 自主研發人工智慧平台, 並在電腦視覺、智慧語音領域形成比較優勢,實施「方舟計劃」,積極推進金融大模型建設和套用。 大數據平台覆蓋超3萬個物理節點,數據治理基礎進一步夯實。 建行集團共計187個計畫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包括1個特等獎、15個一等獎。

2、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建設銀行目前的金融科技組織架構為「一委員會、一部、一中心、一公司」,即:金融科技與數位化建設委員會、金融科技部、營運數據中心以及建信金融科技公司。 2023年,建設銀行進一步深化金融科技體制機制, 深化落實集團IT研發結構最佳化方案,試點業務IT產品經理制,有效促進敏捷協同與業技融合,提升集團研發質效與科技合力。此外,建設銀行在2022年年報中首次界定了「科技渠運板塊」,該板塊涵蓋數位化建設辦公室、網路金融部、渠道與營運管理部、數據管理部、金融科技部、建信金科等部門。

近期,建設銀行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數據中心計畫正式開工,該數據中心的建設是建設銀行積極落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推進「東數西算」工程的具體實踐。

3、科技人員占比

建設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建行集團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6,331人,占集團人數的4.33%。

在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上, 建設銀行實施金融科技人才工程,持續推進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選拔組建金融科技新苗優才庫並組織訓練營。

4、科技投入占比

建設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該行金融科技投入250.2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25%,保持穩步增長。

5、科技發展重點

建行集團積極踐行金融科技戰略,夯實數位金融基礎設施,築牢安全生產底線,深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促進業技融合和敏捷交付,賦能全行高品質發展。

一是構建「建行雲」數位基礎設施。 「建行雲」提供「金融技術底座+金融業務作業系統+精品套用」的金融雲整體解決方案,2023年末算力規模463.34PFlops,較上年增長17.09%,其中圖形處理器(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0%,較上年翻番,整體算力規模和服務能力保持同業領先。持續完善「多區多地多棧多芯」布局,融合通用、智慧等多元算力,具備承載超大規模金融核心、關鍵業務和智慧服務能力,榮獲【亞洲銀行家】2023年度金融科技創新獎項亞洲區「最佳雲端運算計畫」,率先透過國家雲端運算服務安全評估,以「安全、合規、可信」的金融級雲服務能力有效支撐內外賦能。

二是持續推進核心系統分布式轉型。 完成客戶資訊、對私存款、借記卡、信用卡、個人貸款等境內全量個人業務由集中式向分布式架構的全面切換和單軌執行,創該行切換客戶量、帳戶量、交易量記錄,分布式核心系統承擔全行7.6億個人客戶、核心業務94%的交易量,分布式架構轉型取得裏程碑式突破。

三是體系化推進專業技術能力建設。 自主研發人工智慧平台, 深耕電腦視覺、智慧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智慧決策等五大領域專業能力,有效提升平台工程化、產品化能力,人工智慧平台服務呼叫累計達433億次,榮獲【亞洲銀行家】2023年度「最佳人工智慧套用」。 持續打造金融影像文字辨識產品, 支持辨識140余種票據,覆蓋75%票據辨識量,助力票據稽核資訊錄入效率提升120倍,獲得全球人工智慧文件影像分析辨識領域比賽(ICDAR 2023)印章文字檢測賽道冠軍。 自主研發端到端的語音辨識和語音合成能力, 實作說話人身份聲紋辨識、四川話等方言語音辨識、音訊品質檢測能力,支持智慧外呼等場景套用,保障業務合規性。實作個人化語音合成,支持10萬字超長文本語音合成,支持【建設銀行報】、企業微信等語音播報,提升使用者體驗。 投產金融大模型,構建大模型向量知識庫,打造「文生圖」工具, 深入推進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客服、市場行銷、投研報告、智慧辦公、智慧營運、智慧風控等場景的套用。作為核心編寫單位,聯合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國內第一個金融行業大模型標準。 使用異構圖神經網路演算法,經歷史數據驗證有效提升了企業風險預警效果。大數據平台提升即時數據處理能力, 日處理峰值超1,000億條,支持精準行銷、反賭反詐等套用場景,管理集群覆蓋超3萬個物理節點。

四是持續增強科技研發質效。 加強企業級需求統籌管理,提升響應效率,業務需求從提出到上線投產平均時間較上年大幅縮短。全年響應集團業務要求16,622個,投產需求項68,255個,支持零售信貸、「建行惠懂你」4.0、大資管家、央企司庫等重點計畫投產。覆蓋全集團全客戶全業務,上線公司客戶綜合融資管理系統,將總分行及子公司納入授信額度及非授信投融資限額管理,創新實作審批作業對子公司交易系統的即時管控。持續改進員工體驗,「建行員工」APP和電腦端日活躍使用者分別超30萬和20萬員工。建銀咨詢「添翼工程」全面建成,建信投資核心系統重構主體功能投產,建信基金「梧桐工程」速贏計畫落地,子公司系統上雲率達82%,集團IT一體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持續加強集團一體化安全管理。築牢集團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持續完善「安全即服務」的企業級安全架構,最佳化安全測試工藝,提升系統研發安全品質和精細化管理。紮實推動系統架構治理,提高系統並行處理能力,「建行生活」交易量峰值達28.77萬筆/秒,創歷史新高。推廣套用安全營運平台,常態化開展內部攻防演練和網路安全競賽,打造安全隊伍實戰對抗能力。建立漏洞全生命周期線上化管理機制,主動挖掘漏洞,及時通報漏洞預警,消除風險隱患。

五是深化金融科技體制機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深化落實集團IT研發結構最佳化方案,試點業務IT產品經理制,有效促進敏捷協同與業技融合,提升集團研發質效與科技合力。持續推進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2023年末,該集團金融科技人員16,331人。金融科技投入250.24億元,保持穩步增長。累計獲取專利授權2,168件,較上年增加905件,其中發明專利1,296件。北京稻香湖數據中心、武漢南湖數據中心入選由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六部門聯合釋出的2022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

此外,在數位化經營方面, 建行集團堅持企業級和集約化營運主方向,聚焦場景平台建設營運、數位化工具賦能減負,持續提升數位化經營能力。積極落地【數位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位建行建設規劃(2022-2025年)】,深度融入數位中國建設,落實數位建行建設規劃階段性目標任務。持續推動業務、數據、技術「三大中台」協同融合,完善數據治理體系(獲得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5級認證),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產品譜系平台上線35個產品評價模型)。

五、交通銀行

1、總體戰略目標

交通銀行致力於建設「數位化新交行」, 堅持科技引領,持續強化科技賦能。2023年,交通銀行順應數位經濟發展趨勢,持續推進數位化新交行建設。聚焦「上海主場」建設、數位化轉型兩大突破口持續發力。圍繞做好數位金融大文章,聚焦業務新動能、數位新基建、治理新格局,深化金融科技創新,發揮數據價值,賦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等重點金融領域發展,數位技術與數據要素的雙輪驅動積厚成勢,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服務更加精準、安全、高效。

2、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交通銀行目前的金融科技組織架構為 「兩部、三中心、一研究院、一公司、一辦」 ,即:金融科技部/數位化轉型辦公室、數據管理與套用部;軟體開發中心、數據中心(系統營運中心)、測試中心;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交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此外,交通銀行正在穩步推進數位基礎設施及災備體系建設,2023年浦江新同城數據中心按最高標準投入營運,貴州貴安、內蒙古和林格爾兩個新異地數據中心建設加力,以進一步提高同城與異地災備中心真實業務接管能力,支撐轉型發展。

3、科技人員占比

交通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交行集團金融科技人員為7,814人,較上年末增長33.30%,占集團員工總人數比例8.29%,較上年末上升1.91個百分點。(註:該行統計數據中金融科技人員包括金科部門人員,以及在業務部門利用科技賦能的各類人員。)

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 交通銀行聚焦全行數位化轉型戰略,全力推進科技萬人計劃落地落實,2023年全行新招錄科技理工應屆生占比提升至70%。持續開展人才服務團支持政策,選派集團內29名業務骨幹赴青海、新疆等艱苦困難地區分行交流援建。加大高層次領軍人才對外開放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3年實作引才突破,共引進金融科技、風險計量、合規反洗錢等重點緊缺領域高層次人才10余人。

4、科技投入占比

4、科技投入占比

交通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該行金融科技投入120.27億元,同比增長3.41%;為營業收入的5.64%,同比上升0.38個百分點。

5、科技發展重點

2023年,交通銀行深入推進數位化轉型,加快建設數位化新交行,促進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 據該行年報披露,截至2023年末,數位化轉型投入力度持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占集團總人數8.29%。企業級數據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數據支撐能力持續提升。聚焦零售先行打造數位化經營體系,一體推進企業級架構、業務中台和產品工廠建設,零售信貸和「交銀易付」企業級架構計畫落地。個人手機銀行、企業手機銀行和企業網銀推出新版本,雲上交行與物理網點高效聯動,普惠型小微企業線上獲客占比已超過八成。人工智慧在客戶服務、產品推介、風險防控等場景的套用持續深化。加速布局數位新基建,深入推進「強基、築網、上雲、固核」,浦江新同城數據中心按最高標準投入營運,異地數據中心建設加力,基礎設施「雲化」提速,分布式雲端運算新一代架構加快落地。

1)深耕GBC場景生態,深度融入數位經濟、數位社會建設大局

一是賦能數位政務方面, 積極參與數位雄安、灣區通、「電子圍網」等建設,交政通實作長三角網點全覆蓋,加速向全國復制推廣。

二是賦能數位產業方面, 產業鏈金融上線大型智慧汽車、清潔能源等近40個核心企業計畫,服務先進制造業;透過產品工廠裝配,快速落地吉林紅本貸、新希望養殖貸、神農e貸和京彩貸等普惠場景創新產品,敏捷響應市場需求;創新推出雲跨行、交薪通等重點產品,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一攬子綜合解決方案。

三是賦能數位民生方面, 推出菁才貸、員工貸等產品,滿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推動服務下沈;建強個人養老金融業務平台,持續豐富養老產品供給。

2)建強數位化平台底座,科技支撐與安全防護能力更加敏捷高效

一是企業級架構與中台建設一體推進, 行銷中台日均觸達客戶超過3,500萬人,風控中台載入模型260余個,營運中台覆蓋任務種類超過1,600項;企業級產品管理體系加快建設,梳理形成產品目錄,推動敏捷化、組合化產品創新。

二是集團網路安全體系加快完善, 網路攻防能力持續提升。多地多中心布局逐步完善,浦江新同城數據中心正式投入執行,成為國內首家T4認證金融數據中心,和林格爾及貴安異地數據中心開始實質性建設,全行雲布局持續最佳化,集團算力水平持續提升。一雲多芯全棧信創雲平台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3)推進數據規範化管理,提升數據支撐能力

一是數據治理持續深化,企業級數據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數據品質管理系統有效執行,數據品質穩步提升。 企業級數據中台實作客戶標簽、經營指標、模型計算、知識圖譜等數據服務快捷輸出,數據底座不斷夯實。管理駕駛艙數據時效性進一步提升,有力支撐各層級經營機構數位化經營決策。升級數據分析平台和報表門戶,更快捷響應經營分析用數需求及數據、口徑的一站式查詢。

二是形成以數據安全辦法為基本遵循,覆蓋分類分級、權益影響性評估、出行出境、應急管理等領域的數據安全制度體系,推進數據生命周期重點環節的安全管控精細化、流程化。 2023年,獲評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外部數據管理能力三級認證(目前開放的最高等級),連續三年獲得國際數據管理協會「數據治理最佳實踐獎」。

4)發揮科技驅動作用,經營管理數位化、智慧化能力不斷增強

人工智慧在客戶服務、產品推介、風險防控等場景的套用持續深化,透過反詐一體化平台精準攔截可疑交易超7萬筆,涉及金額超14億元;深挖個金客戶興趣偏好,各類理財模型策略累計觸客成交量近4千億元,較整體成交率提升16倍。員工工作平台建設提速,客戶經理工作平台的數據時效性和移動端功能覆蓋面持續提升,支持員工企業行走進客戶,價值管理平台完成全行推廣,支撐管理人員精細化價值分析與決策。積極探索大模型在辦公助手、客服問答等場景的套用,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

5)強化頂層設計,科技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緊密對接國家戰略要求,制定【交通銀行數位金融行動方案(2024-2025年)】。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研發團隊初具規模,科技人才隊伍量質齊升。全行創新活力持續激發,加快構建產學研創新生態,設立人工智慧、網路安全、信創、使用者體驗、數位人民幣(蘇州)等5個實驗室,連續三年獲得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六、郵儲銀行

1、總體戰略目標

郵儲銀行致力於打造服務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領先的「數位生態銀行」。 該行以金融科技賦能高品質發展為目標,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助推業務流程再造和產品創新,持續深耕金融科技創新套用,深化創新技術驅動能力,積極探索前沿技術套用,全力加快打造數位生態銀行。深入推動金融科技能力轉化為數智化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賦能價值創造。

2023年,郵儲銀行圍繞「5+1」戰略路徑 (「5+1」戰略路徑是指發力數位金融、生態金融、協同金融、產業金融、綠色金融,堅持風險合規貫穿始終) ,全面構建決勝未來的數智化優勢, 利用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數位化轉型,助力做好郵儲銀行數位金融大文章。 2024年,郵儲銀行將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推進數智化轉型。 全力推進「十四五」IT規劃,加快重點計畫建設,充分發揮業技融合支撐作用,深化科技套用成效。加強數智化套用賦能,開展大數據技術研發,完善數據服務體系,加強數據套用場景建設,實作重點客戶、重要業務、關鍵環節的全覆蓋。夯實系統執行基礎,加快運維智慧化轉型。

2、金融科技組織架構

近年來,郵儲銀行持續推進科技治理架構轉型,強化資訊科技統籌引領作用。2023年,最佳化調整總行資訊科技板塊組織架構,將高級管理層下設「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金融科技委員會」;將「資訊科技管理部、金融科技創新部」調整設立為「金融科技部」;將「數據中心」更名為「營運數據中心」,形成目前 「一委員會、兩部、兩中心」的IT治理架構, 即:金融科技委員會、金融科技部、數據管理部、軟體研發中心、營運數據中心。開展二級分行內設機構人員最佳化試點工作,最佳化二級分行機構設定和人員配置,推動人員配置進一步向業務傾斜、向基層傾斜。 此外,成立「二級部業務研發部」, 在已有需求研發人員基礎上組建專業的業務研發團隊,開展各板塊業務需求研發、配套系統流程設計和最佳化等工作,推動業技深度融合,做好業務需求源頭把控,有效提升全行計畫建設品質。截至2023年末,已覆蓋個人金融、公司金融、資金資管、綜合支撐、風險管理五大板塊67個重點計畫。

3、科技人員占比

郵儲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郵儲銀行全行IT隊伍為7,055人,占員工總數比為3.58%。

在打造復合人才隊伍方面,郵儲銀行:一是持續充實科技隊伍力量。 加大研發、數據分析、運維等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引入,穩步壯大科技隊伍規模,總行IT隊伍增加至5,061人,全行超過7,000人。 二是強化科技隊伍能力建設。 健全組織培養體系,搭建「銳•光•星」計劃,幫助新人快速成長;最佳化人員流動機制,構建「總部+區域特色」的總分聯動新型交流模式,打造科技人才生態圈。 三是創新隊伍管理模式。 組建人力資源業務夥伴(HRBP)隊伍,搭建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SSC),建立崗位勝任力模型和員工數位畫像,開展人工效能分析,賦能科技人才管理。

在深化業務派駐,促進業技融合方面, 郵儲銀行以持續最佳化金融服務質效為導向,推動科技與業務隊伍深入融合,敏捷響應客戶金融需求,協同基層做好客戶服務,搭建起總分敏捷聯動、客我攜手共贏的數位化金融服務新路徑、新生態。 一是資訊科技板塊推進機構和職責最佳化調整,成立二級部業務研發部。二是遴選百余精幹人才組建客戶服務工程師隊伍, 精準賦能體系支撐、渠道對接、產品升級、場景平台、營運最佳化、智慧風控六大領域,高效推動「銀、企、客」聯動體系建設及重點計畫實施。公司金融對接計畫標準實施周期平均縮短75%,分行資訊化計畫承接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培育出福建「榕e匯」、深圳「滴灌通」、廈門農民工薪資監管等行業領先的優秀資訊化計畫案例。 三是積極探索數據分析隊伍派駐機制, 以個人金融、網路金融、「三農」金融等重點領域為試點,將數據分析人員派駐至業務部門,形成常態化、流程化模式,提高數據套用需求響應效率。

4、科技投入占比

郵儲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2023年資訊科技投入112.78億元,同比增長5.88%,占營業收入的3.29%。

5、科技發展重點

郵儲銀行以「十四五」IT規劃為引領,夯實安全生產根基,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強化數據治理與賦能套用,加強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加快形成自主可控新合力,利用新質生產力助推全行數位化轉型。據郵儲銀行年報披露,2 023年該行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戰略部署如下:

1)夯實安全生產根基

一是加大基礎算力建設。 雲資源池建設規模及效率不斷提高,全年在兩地四中心部署物理節點近萬台,累計投產超過110萬vCPU;業務系統雲化率穩步提升,重要資訊系統上雲率高達92%,日均交易量超過8億筆,雲上交易量占比近98%。

二是加強系統災備管理。 制定災備恢復能力等級評估模型,加大真實場景切換演練,透過一體化運維管理平台實作多系統一鍵式組合切換,不斷完善資訊系統災備建設和切換演練全流程管理。2023年,全行資訊系統保持安全平穩執行,重要資訊系統服務可用率100%,保障業務連續性水平處於高位。

三是構建縱深防禦體系。 紮實推動網路安全專題規劃任務實施,加強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邊界安全防護,完成入侵防禦、資料庫審計等裝置部署,全行推廣蜜罐、主機安全等防護措施,網路安全和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能力持續提升。

四是築牢數據安全基礎。 釋出數據安全子規劃和相關制度,持續最佳化自身數據安全管理框架。作為唯一一家商業銀行參與【資訊保安技術 數據分類分級規則】國標試點,研究國標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方案,樹立行業標桿。

2)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該行積極踐行金融科技關鍵技術自主可控,采用企業級業務建模和分布式微服務架構,自主研發分布式技術平台和運維平台,打造了堅實可靠的「技術底座」,套用至一系列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中,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統第一批次2023年12月16日正式投產上線。

一是加快提升自主研發水平, 新建系統實作100%自主研發,全行自主研發系統占比提升至73%。

二是加速測試專業能力建設, 自主測試100%覆蓋在建工程,TMMi(測試成熟度模型整合)4級認證成果發揮實效;自主研發「星辰平台」全面替代國外測試工具,並透過DevOps(開發運維一體化)持續測試國際標準認證。

三是推進智慧運維建設。 自動化運維平台、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等已推廣至分行套用,新一代動環監控系統建成使用,不斷提升運維水平。

3)提升數據洞察能力

一是數據建設分層施策。 大數據平台上線即時數倉,支撐風控、行銷等17個即時業務場景;數據中台輸出行銷名單、預警模型等1,300余項服務內容,實作從提供基礎數據向提供數據服務的重要轉變。

二是數據治理加大力度。 健全數據標準,深化機構、交易對手等5項專項治理,共累積5,800余項數據品質檢核規則,強化源頭管控,順利透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量化管理級(4級)認證。

4)重構大數據套用體系

郵儲銀行以「資產」視角重構大數據套用體系,推動向數據要效益。數位經濟時代,數據的運作、管理模式要以資產的視角、生產要素的視角進行重新的審視與構建。郵儲銀行主動踐行國家戰略,結合銀行業務特點與技術發展趨勢,堅持創新引領發展,積極探索開展數據資產相關工作,建立了統一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圍繞數據資產盤點、數據品質、技術支撐等方面,持續提升數據資產的品質和價值,降低用數成本。

一是圍繞「治理即服務、數據即價值、可見即可得」的目標,構建了具有郵儲銀行特色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 ,覆蓋「數據資產溯源、數據資產治理、數據資產營運、數據資產服務和數據價值創造」等建設策略,是全行數據資產管理的統一指導。

二是構建企業級數據資產目錄,重塑數據資產使用體驗。 漸進式開展數據資產盤點,圍繞數據來源、數據分布和數據基本情況等方面厘清數據資產「是什麽、有什麽、在哪裏、誰負責」的問題,形成本行數據資產全貌,構建企業級統一的數據資產目錄。截至2023年末,該行累計盤點數據資產44萬余項,已面向全行10萬使用者開放使用,支撐各類使用者快速定位所需數據資產,服務數據分析建模、數據開發、數據治理等場景需要。

三是持續提升數據資產品質,建立差異化數據資產營運模式。 該行逐步完善核心數據資產建設,推動數據資產標準化管理。透過建立主數據資訊規範,從企業級視角統一各類主數據的業務定義和業務分類。同時,開展專項治理,持續提升數據資產品質。根據不同數據資產特點及使用場景,透過構建數據地圖、提供數據資產探查和調閱服務、建立規範類數據資產管控清單等手段,落地數據治理成果,提升數據資產營運效率。

四是紮實推進數據資產管理平台建設,打造數據資產服務能力。 為強化數據資產管理的技術支撐,2023年,該行進一步升級數據資產管理平台,完善數據資產管理底座。當前,平台已建設數據資產管理、數據資產治理、數據安全管理、數據需求與服務管理、數據資產營運、數據資產及產品服務等相關功能,有效支撐數據研發、數據分析建模等多種場景。

下一步,郵儲銀行將持續提升數據資產管理效率,圍繞企業級數據規劃,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理念,一方面,推進數據套用智慧化、數據融合貫通、數據綜合治理、數據安全管理等舉措,為業務套用提供場景化、智慧化、平台化的數據服務;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數據資產計量計價的探索和實踐,為數據資產「入表」奠定基礎,同步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數據的共享互通,不斷推動金融數據的高效管理和綜合套用能力提升,進一步釋放數據資產價值。

此外,在全面構建數智化優勢方面, 郵儲銀行以金融科技賦能高品質發展為目標,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助推業務流程再造和產品創新,持續深耕金融科技創新套用,深化創新技術驅動能力,積極探索前沿技術套用,全力加快打造數位生態銀行。

結語

聚焦「五篇大文章」,錨定數位金融發展路徑,制定新型金融科技戰略、調整契合數位經濟時代的科技體制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及人才隊伍建設、布局IT架構轉型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據能力建設、加快場景生態體系建設、推動業技融合、深化新技術套用質效、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夯實數位金融基座……已成為當下商業銀行攫取技術發展機遇,深挖數據資源價值,打造新環境及新格局下高品質發展的動力引擎,以及加快推進數智化轉型的關鍵部署。預見未來,數位引擎的加速效應將更加凸顯,科技創新也將持續成為驅動商業銀行深化轉型的關鍵支撐,以及撬動金融及經濟快速、高品質發展和數位中國建設的有力杠桿。


作者丨焦盧玲

來源丨公眾號:BanTech智庫(ID:BanTech_Research)

dbaplus社群歡迎廣大技術人員投稿,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活動推薦

2024 XCOPS智慧運維管理人年會·廣州站將於5月24日舉辦 ,深究大模型、AI Agent等新興技術如何落地於運維領域,賦能企業智慧運維水平提升,構建全面運維自治能力! 碼上報名,享早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