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仕途看盡了人世興衰,看透了得失成敗,他曾專門寫下家書,告誡家族子弟三句話:
「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
這句話也道出了家庭衰敗的原因,如果一個家庭有這三個跡象,往往是衰敗的開端,發現一個就要警醒了!
人敗皆因懶
不少人提到曾國藩時,會戲謔到,「曾國藩是庸人的楷模」。這是因為曾國藩的家世一般,其本人的資質平庸。曾國藩的逆襲人生,沒有爹可拼,沒有才可靠,唯有勤能補拙這一劑苦口良藥而已。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曾連續十七次進京考秀才,但結果都不理想,均以落榜告終。這十七次趕考經歷中,前十次是曾國藩父親獨自完成的,從第十一次開始是同曾國藩一同趕考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爹可以拼,家裏也沒有礦,人還懶,那大機率是無藥可救了。
早年的曾國藩並不聰明,科舉考試接連失利。
在一次鄉試中,甚至被湖南學政當眾羞辱,他屢試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為秀才,可謂命途多舛。
曾國藩是家裏的長子長孫,本身就承擔著巨大的家族壓力,心中 滋味 可想而知。
智力不如別人,就只能一點點努力,進步一點是一點,他時刻檢省自己,書本不舍,日課不輟,堅持了幾十年。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銘印。
事敗皆因傲
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一個人必須保持敬畏,才能規避禍患。
目中無人,驕矜之心一起,整個人就會失去一份謹慎,從小錯到大錯。慢慢就會衰敗下來。
曾國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員。
但是他卻沒有把自己的藍轎子換成高級官員的綠轎子。 出行儀仗,一切從簡。
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國之後,他不敢居功,反而讓弟弟辭職回家。
自己主動裁撤湘軍,低調謙遜。
在滿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時候,曾國藩沒有傲慢自大,他虛心學 習西方的數理化,積極興辦洋務,為清朝中興做出巨大貢獻。
一個人即便有了很大的功勞,但是依然能夠對生活常懷一顆敬畏之心,腳踏實地、低調謹慎地做事,怎有不成功之理?
但如果這個人成功之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開始驕橫傲慢,那慢慢就沒人願意跟他打交道,逐漸變得冷冷清清,這就是衰敗的開端。
家敗皆因奢
曾國藩雖為晚清重臣,但仍以廉立身,以儉持家。
他會要求自己的子女早起,除了勤奮讀書以外,還督促他們掃屋、擦桌、收糞、鋤草,以培養出勤勞的習慣。
他深知,把勤儉的品質教給後輩,遠比教他們如何穿金戴銀來得更有裨益。
一個人,一個家庭,一旦揮霍無度,不懂節儉,那麽就離禍患不遠了。
話說商紂王曾命匠人打造了一雙精美的象牙筷子。
大臣箕子感到很憂慮,勸諫紂王。
他說: 「用了象牙筷子,就必須配上山珍海味;吃著山珍海味,就需要穿綾羅綢緞;穿著華服,就需要住在精美的宮殿裏;建造宮殿,必須大量征丁,國家就離禍患不遠了。」
果不其然,五年後,商被周所滅,紂王自己也被燒死在摘星樓。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奢侈的口子一旦開啟,就再也沒法關上。
貪念會一點點把人吞噬,讓整個家庭陷入深淵。
曾國藩雖為晚清重臣,仍以廉立身,以儉持家。
在曾國藩在家訓中, 「窮」是「善身」之道。
「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
懶惰、傲慢、奢侈,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禍患的開始。
如果我們能夠時時警醒,保持勤奮、節約、謙遜,不僅自己能越來越順,家庭也會慢慢興旺起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