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留學當成一種投資,
那可能會虧得傾家蕩產。
01
過去留學是鍍金,
如今變成了「貼膜」。
02
前段時間,有人發帖吐槽:
留學花了400萬,
回國月薪卻只有4000元。
她是西安的一名留學生,
從QS排名前100的大學畢業。
她以為憑借這個學歷回國能拿到高薪,
卻沒想到被現實狠狠打臉。
無獨有偶,
另外一名叫Alex的留學生算「高薪」了。
她高中、大學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國讀的,
碩士就讀於世界頂尖設計學院。
2020年畢業回國後加入找工作大軍,
經過3輪嚴苛的面試,
她成功入職一家國企當工程師,
月薪六七千, 加上年終獎,
勉強夠得上上海平均薪資水平。
而她10年的留學費用 花了500萬。
03
這樣對比下來,
付出與收入完全不對等。
我們不妨算筆賬,
500萬如果不拿去留學,
存10年定期,按現在最低年利率2.75%算,
光利息竟能高達上百萬。
就算10年不工作,
也能有穩定的收入。
即使這筆錢不存銀行定期,
拿去買位置好一點的商鋪,
也是長期穩定的收入。
再加上自己國內大學畢業,
隨便找份什麽工作,
加上這個長期穩定的收益,
妥妥的走上巔峰,變成人生贏家,
而現在一分錢也沒剩。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真相:
隨著學歷的貶值,
如果在教育上花過多的錢,
可能一輩子也賺不回來了。
南京大學教授朱虹得出一個結論:
如果把教育和留學當成一種投資,
那麽現在投資報酬率已經非常低了。
04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之前的貼文。
一個香港駐上海的外資行高管,
為3個孩子的教育共耗費6000萬。
老大34歲,在英國名校學牙醫,
畢業後不想幹這行,轉戰攝影。
後來在香港幹了幾年又膩了,
轉頭對神學產生興趣,想出國深造,
但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目前和父母同住,家裏蹲。
老二31歲,也畢業於英國名校的建築系,
回國後在香港政府單位上班,
薪資勉強能養活自己,
他覺得租房太貴,
目前也和父母住在一起。
老三26歲,同樣被送去英國留學,
但不適應環境,患上抑郁癥,
從學校退學後,
回香港接受了一年的心理治療,
目前在澳洲當藥劑師,
時常需要父母的接濟。
這三兄弟 人均在教育上花了2000萬,
但依然需要靠著父母啃老。
如果把教育當成一種投資,
毫無疑問,這屬於投資失敗。
有人形容這個外資高管:
花了6000萬,培養出來了三個「廢柴」。
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在孩子身上投入那麽多的金錢,
砸入那麽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
是否真的有意義?
05
不僅僅是出國留學需要花錢,
國內各項教育同樣是「揮金如土」,
各種培訓班,各種興趣班。
經濟學家梁建章做過一個調查,
全國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
平均養育成本是68萬。
而細分到地區數據就更直觀,
上海以超百萬穩居第一,
北京近97萬位居第二。
如果算上學區房,各類輔導班,
這個數據上不封頂。
按照「月薪3萬」撐不起一個暑假計算,
教育投資的費用只會比調查數據更高。
很多家長陷入一個誤區:
高投入,就會有高產出。
於是寧願自己少吃少喝,
日子過 得 苦哈哈哈的,
也要咬緊牙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很多孩子即使花了百萬,
最後也只能考上普通大學,
找到一份薪資一般的工作。
當初花的錢,
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賺回來。
甚至很多家庭花這麽多錢在孩子身上,
可能是借的、賣房賣車的、咬緊牙關的,
這樣就導致了悲劇的來源。
青島32歲被刺死的外賣員,
曾經是澳洲留學生。
父親在飯店打工,母親給人當保姆,
即使借錢也花上百萬給他留學,
這是一個悲情且令人嘆息的家庭。
06
儲殷教授說過一句話:
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
這是很病態的。
他說過他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個北京人,
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成績一般。
在北京那樣的大環境下,
他一開始也是被迫「卷」,
給孩子上各種培訓班,
幾乎沒有一天時間休息。
但時間久了,孩子實在學不進去,
人都快整抑郁了。
朋友當下就決定:不卷了!
他不再送孩子上培訓班,
不再要求他在學業上有所收獲,
只要他身心健康就好。
朋友想得開: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何必費那個錢?
倒不如把錢存著,
到時候等他結婚了,
給他買個北京的小二居,
小家庭溫馨和美,
也是不錯的人生。
我認為他這個想法真的很好。
07
在教育上過多投資,
真的要適可而止了。
從經濟上的角度來看,
如果這是你家裏僅有的積蓄,
就需要掂量掂量:
這樣的高投入到底值不值。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在孩子身上投了大量的錢,
最後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所以,仔細想想:
投了那麽多錢他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投多少錢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那又何必投那麽多錢呢?
而且,當普通人不也挺好?
即使他們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只要他們長成一個有責任、
有擔當的大人,
面對生活的風浪,
他們有面對和對抗的勇氣,
這就足夠了。
教育不是攀比,
也不該是投資,
它只是一個人完善自我,
成就自我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