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卡卡 · 主播 | 童顏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
(ID:readingclub_btfx)
你發現了嗎?
生活中大部份人總是這樣:
按父母做的去做,按老師教的去走,跟隨本性娛樂,去逛街、刷視訊……
偶爾間歇性振作,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卻又在「想變好」和「想偷懶」之間拉鋸。
知道讀書很好,但是沒讀幾天,就讀不下去;
知道跑步很好,但是買完裝備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太多太多人,習慣了這種被動的狀態:被動學習、被動工作、被動生存……
【認知驅動】的作者周嶺卻說:
「成事,是最高級的成長。」
他認為: 主動做成一件事」可以列為人生的一計畫標去執行。
因為只有做成一件事,你才有可能做成第二件、第三件事……
否則人生只能在「做」與「放棄」之間徘徊。
人生是由一件件完成的事堆積而成,人生信念也是在事情完成後的成就感中凝結而生。
主動思考,是「成事」的起點
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應該想清楚「我想做什麽」。
周嶺認為,「做一件事」的定義是,這個事應當是在沒有外力的要求下,自發地做一件事,並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份。
這是一項自發的長遠目標。
但,大多數人卻不願思考「我要做什麽」,因為思考很累。
人會本能地避開「思考」這件痛苦的事,而是隨波逐流做選擇。
就像【認知驅動】說的:
「人們喜歡上來就一頭紮進具體事情的細節裏,喜歡在飽和的行動中感動自己。
但對事情本身的思考卻避之不及。」
「想」與「做」的時間配比嚴重失調,而大多數人對此毫不在意。
想要主動做成一件事,就要首先改變這種「想少做多」的認知模式,主動去思考自己想做的是什麽。
周嶺在不到4年的時間裏,寫出了100多篇深度文章,並且出版兩本書。
期間還養成了「早起、冥想、閱讀、寫作、跑步」的習慣。
但曾經的他其實是一個懶散、懈怠的人,是36歲的覺醒改變了他,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是:
覺醒自己,喚醒他人。
而也正是這個目標,帶領他自發地走出舒適區,去嘗試新的挑戰。
主動去思考「自己想做什麽」,這是「做成一件事」的起點。
身份建設,是「成事」的內在力量
身份建設的背後是「我是什麽樣的人」、「我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這是一個關乎人生定位的信念問題。
詹姆士·克利爾在【掌控習慣】一書中寫道:
「人的行為改變可分為身份、過程、結果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努力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盯著「結果」的人,會給自己設定完成任務,最終為了做而做,不了了之;
盯著「過程」的人會思考自己行為的意義,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誌力去堅持;
盯著「身份」的人,主動思考自己在這件事背後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以讀書為例,盯著「身份」層面的人,會思考透過閱讀,我要成為什麽樣的人。
最終,他得出自我暗示:
「我就是要成為以書為伴,追求新知、樂於探索的人。」
而事實上,只有極少數人會看到「身份」這個層面。
【認知驅動】說:
「那些能明確自己身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他們肯花時間進行心理建設,能從上而下或從裏而外地改變自己。」
周嶺的朋友,作者「剽悍一只貓」,經常對自己說:
「我是個幹大事的人。」
不僅如此,剛畢業的時候,為了提醒自己做事大度,「貓」就在房間掛上「氣度」兩字;
在焦慮的時候,為了提醒自己專註當下,他又掛了「今天」兩字在墻壁上;
在還沒有富裕的時候,為了先讓自己像個富人,他的辦公室掛著一副字:「我們很貴」。
他說,這是用富人的心態、富人的思維在武裝自己。
其實,這就是「身份建設」,從潛意識上去改造自己。
拿破侖說:
「所謂信念,就是根據自我暗示,在潛在意識中被宣布或反復指點所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
如果連你都認為自己是平庸之輩,那你的內心很難強大起來,更無法讓別人相信你。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高中棄學,卻對寫作有著強大的身份建設。
年齡尚小時,她就認為,寫作是她能做好的事情,且唯一。
即使沒有讀大學,沒有好的教育,但是在李娟心中,她很早就認定了:
「我是一個寫作者,我為寫作而生。」
這個念頭她從小就根深蒂固,並且堅信自己可以。
潛意識的力量是巨大的,善用之,則是成長的推力。
主動進行身份建設,是「做成一件事」的內在力量。
三點技法,實作「成事」
如果說「我要做什麽」,「我是什麽樣的人「的認知思維是做事的心法,那麽「我該怎麽做」就是做事的技法。
周嶺2017年開始兼職寫作,他並非專業出身,也非天賦異稟。
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因為他獲得「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簡單來說,就是這三點:
1、敢於假設
敢於假設,就是在困難之際,直視模糊,敢於面對不確定性,做出能力範圍內最大程度的「假設」。
假設,是一切進步的開始;
而現實,是一切成果的評判師。
周嶺在給女兒輔導作文時,不會直接幫她,而是讓她先說出一個自己認為的答案,或是口述一下作文的大致想法。
他鼓勵女兒:
「沒關系,哪怕能說出一個詞也行,不管怎麽樣,你得先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漸漸地,這種辦法幫助女兒找到思路,憑借極少的外力完成了任務。
這就是「先假設」的魅力,無論怎麽樣,先假設一個答案,不在於對錯。
學習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先有一個「想法」,去嘗試,然後等待現實評判。
2、降低期待
過多期待只會帶來焦慮,降低期待則是讓自己丟掉精神包袱。
允許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許自己在開始時的進步是緩慢的。
周嶺在學習三階魔術方塊時,學到魔術方塊達人的「高級公式」:在30秒內還原魔術方塊,很酷。
但太難了,共有119條公式。
學習到第三四天時,他已經沮喪想要放棄了。
這時,他想起剛學習走路的小外甥,蹣跚不穩,突然意識到:
雖然慢,但他終會學會的,不是嗎?
於是,他按下急躁,反問自己:
為什麽不允許自己反復失敗呢?
為什麽不能給自己多點時間呢?
對「做成一件事情」的結果要學會降低期待,因為這個過程在初期必然是非常緩慢的。
但只要持續練習,就會越來越強,實作突破。
3、「七年即一生」
在書中,周嶺提出了一個「七年即一生」的概念。
漫畫【11輩子】說:
「一個人精通一項技能大約需要7年時間,而很多人一輩子通常只學一項技能。」
如果以7年為一個周期來看,從今天開始轉變,7年後,你就將收獲全新的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工作也好、成長也罷,看懂「7年周期」,也就告別了焦慮,不再急於求成。
不要在過早的時候就誤判結局,試著給自己的人生多一點時間。
▽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提出了改變人生的底層認知。
又繼而推出【認知驅動】,提出改變人生的技法, 它是一本堪稱經典的「方法論手冊」。
它告訴我們:成事,是最頂級的成長。
人生,是一場成長的旅行,旅行路上沒有白走的路,白看的風景。
不在「想」和「做」之間徘徊,不在「要」或「不要」中猶豫,在自己心力範圍內去主動做成一件事。
那些流過的汗,那些熬過的夜,都將反哺於我們。
點個 在看 ,跟各位書友共勉。
作者:卡卡。來源:帆書 樊登講書 (ID:readingclub_btfx),上帆書,聽懂好書! 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