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文娛

今年內娛最大翻車,居然是他

2024-06-17文娛

最近魚叔試毒了不少內娛熱播劇。

著實有點心累。

那咱們換換口味,聊點別致的:

周星馳,做短劇了。

此前訊息一出,就已萬眾期待。

大咖「下凡」,這是要整頓短劇的架勢?

不久前一上線,播放量迅速破百萬,熱度破億。

直接登頂 短劇最熱榜首 ,聲量不小。


誰知幾集之後,罵聲如潮。

播放量一路銳減,熱度斷崖式下跌。

又一部消費情懷的詐騙爛劇,在差評中誕生。

平心而論,魚叔覺得周星馳作品一直以來都「內建時差」。

他的很多電影,當時口碑一般,後來品出嚼勁兒。

所以,這次會不會又是一場錯位?

為此,魚叔點開短劇檢驗了幾集。

看完只能說,我想太多了——

【金豬玉葉】

短劇火,如今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共識。

今年年初就有相關報道,周星馳決定踏足短劇領域,幹一票大的。

為此與抖音合作,特地成立短劇廠牌「 九五二七劇場 」。

周星馳親自把關出品,扶植合作創作者探索短劇。


【金豬玉葉】就是 「九五二七劇場」出品的第一部作品。

創作團隊個個能打。

合作監制 易小星 ,曾參與創作 【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等系列短劇。

論資歷經驗,算得上互聯網最早一批成功的短劇制作者了。


又請來不少這兩年頗有熱度的喜劇人參演。

內建笑點,加持作品。


劇中還大規模致敬周星馳作品。

埋下不少彩蛋,情懷直接拉滿。

用制片人自己的話說,整部劇都是 頂流配置

怎麽看,都有重新整理短劇印象、吊打同行樹立行業新標準的可能。

如此這般,怎麽還能撲了?

這就要從頭說起。

這是一部 詐騙題材的愛情喜劇。

女主角 葉小萊 夏若妍 飾) 的姐姐,遭遇了情感類詐騙「殺豬盤」。

被騙光了所有財產,絕望之下跳樓自殺,幸在未遂。


葉小萊身為一名律師,於公於私都決心幫姐姐找到並嚴懲詐騙犯。

為此,循著線索從台北一路追到了成都。


誰知,所謂的嫌疑人 朱浩 史元庭 飾 ,只是個普通的主播。

是有人盜用了他的身份照片行騙,真兇另有其人。


葉小萊眼看就要無功而返。

卻恰好碰上其他受害者也找上門來,又有 了新線索。

於是,葉小萊為了姐姐,朱浩為了洗脫嫌疑,二人一同踏上了追兇之路。

看得出來,這部劇主打看點就是 追兇+喜劇+周星馳元素

之所以被罵,正是這三個看點 一個都沒拍好。

所有追兇線索,都給的比笑點還硬。

比如葉小萊發現,犯罪者曾提到一段童年回憶。

而這段經歷只有朱浩與發小知道,這說明詐騙犯就在這些人裏。


其中最有嫌疑的,是幫朱浩辦過保險的小妹。

誰料二人追蹤而去,卻被保險小妹三言兩句說服,打消了懷疑。

她給出的理由是:

「我要是賣你資訊,有必要(在公司)卷成這樣嗎? 我冒充你幹啥,你一男的我一女的」

所以呢?說服力在哪?這就信了?

你別說,男女主還真信了。

還順著保險小妹給的線索繼續追蹤。

接下來的其他線索,同樣各種牽強各種降智。

魚叔甚至進行了自我反思:是不是咱要求太高了?

有人會說,短劇而已,又是喜劇,沒必要過分要求邏輯,有笑果就行了。

確實,有時候能讓觀眾笑出來就夠了。

不巧的是, 很難笑。

劇中大部份笑點設定,一靠 尷尬的錯位。

比如葉小萊誤以為朱浩在搞「殺豬盤」犯罪時,男主角朱浩家業剛好是屠夫。

包袱全靠「殺豬」的雙重意義碰撞。

是了,除了錯位,笑料輸出還靠 低階諧音梗。

南側/男廁

還有, 過時的口音梗。

以及無數網路流行詞和熱梗的堆砌。

觀感仿佛提前過年,早早享受到了春晚小品式的無聊尷尬。

劇中確實有不少喜劇人面孔。

但有的在演小品,有的在說漫才,有的在單純惡搞。

挺熱鬧的,就是表演風格割裂,經常性 幽默未遂

所謂的周星馳元素,也多是單薄的道具。

停留在「提了一嘴」的程度,穿插在台詞裏。

所以這明明是一部喜劇,魚叔竟然越看越著急。

因為放眼望去全是尷尬,純粹到沒有一絲笑點。

總能讓人想到徐誌勝那句:

「說了這麽多句,一個梗都沒有啊?」

但話說回來,魚叔以上這些評價更多是基於故事片標準。

【金豬玉葉】畢竟是一部短劇,創作模式確有不同。

礙於每集5分鐘左右的時長,短劇節奏更多追求情緒刺激和反轉設定。

就像如今很多大熱的短劇,講究幾秒一個高潮,讓觀眾不知不覺上癮。

那以短劇標準來看,這部劇如何呢?

抱歉,也很難看。

反轉老套,走向大多都能被觀眾猜到。

情緒勾點也並非傳統「霸總」「復仇」短劇那樣,拋向憤怒、逆襲這樣的直接欲望。

而是另辟蹊徑, 大搞溫情。

比如尋找詐騙犯行蹤的過程中,熱心替單身大姐圓愛情夢,讓家人放心;

關懷自閉癥兒童,看到她家庭的不幸;

甚至全劇貫穿兩岸關系話題,主打一個「回家」主題的煽情。


以上種種小單元劇情,原本也有一定現實意義。

但放在一個短劇裏,礙於時長無法充分鋪墊縱深。

只能單薄地像元素大拼湊,更顯無聊。

明明一集只有五分鐘,還能讓人生出按下倍速之心。

且支線篇幅遠遠大於追兇主線, 側重失衡 讓短劇吸重力大大流失。

極速下滑的數據,說明了一切。

看到這,別說整頓短劇了,搞不好還輸人一大截。

這個時候,不少觀眾如夢初醒。

明明打著周星馳的招牌,整部劇卻好像跟周星馳一點關系都沒有。

被辜負的情懷與期待,讓作品也像一場「殺豬盤」詐騙。

其實每次寫爛劇,就有不少魚友心疼魚叔,為一部這麽爛的劇還要寫這麽多。

其實魚叔也挺煎熬的。

但堅持幹掉爛片爛劇,一方面是為大家排雷,另一方面是每一部爛劇的成因裏都藏著不少行業問題,反映著內娛亂象。

就像看了這部短劇後,我 去扒了扒創作背後。

發現這部劇結果如此,是因 整個創作過程都透露著擰巴。

首先, 易小星起初拒絕了短劇創作邀約,出於抓住與周星馳合作的機會才接下制作。

但周星馳作為出品人只把控宏觀層面,並不參與核心創作。

且在短劇領域,熟悉度更多依賴制片人和拍網大為主的導演。

雙方共識更多在於,即便是網劇也要保證品質。

所以並未選擇畫面資訊量小的豎屏,依然采用橫螢幕格式。

整個故事框架也沒依照傳統短劇創作套路,而是以拍喜劇電影的思路, 先拍長片體量,再切分成24集。

這就導致,雖然這部劇在鏡頭質感上確實優於競品。

但整體 拍攝思路依然沿用故事長片模式。

只是做到了時長相似,卻 並未真的融入短劇創作。

體量與制作思路上的分野,讓作品 有了莫名其妙的違和感,成了一次失敗的實驗品。

也讓電影大咖的「下凡」變成了笑話,周星馳招牌掉落,觀眾的期待也無奈落空。

其實,電影大咖 「下凡」水土不服早已不是新鮮事。

即便是大導,也有不少人一換賽道就水準不保。

像是馮小剛拍電視劇,一部既傲慢又過時的【北轍南轅】就狠遭觀眾嫌棄。

可縱然如此,這種 「下凡」也漸成趨勢。

【無限超越班】裏就提到,現在影視行業隱形的鄙視鏈正在現實中瓦解。

王家衛拍電視劇,周星馳做短劇,節目裏的爾冬升也開始頻頻出現在綜藝裏。

橫店變「豎店」,不管何種形式, 電影人「下凡」都成了一種識時務的表現。

似乎潮流如此,聰明人自然懂得順勢而為。

但魚叔總覺得這背後有許多難言的無奈。

不順勢,還有路走嗎?

一方面,短劇來勢洶洶,國產電影市場卻略顯疲態。

前者短短幾年之內,市場規模就已逼近全國電影票房總額。

某種意義上講,創作者想要擁有更多觀眾,就要做好改變的準備。

但市場到底殘酷,許多不願也無法適應新規則的創作者,會因嵌不進新的遊戲規則裏而碰壁挫敗,磋磨創作熱情。

另一方面,即便不少電影人堅守陣地,但風險今非昔比。

國產電影在變味。

越來越多的短視訊化電影頻頻收獲驚人票房,但品質卻一言難盡。

熱搜式劇本、 奇觀化視聽、符號性人物,讓電影變得工具化。

電影院又何嘗不是慢慢變成了現實裏的短視訊平台。

行業形態風雲變幻,好電影越來越少,做電影難上加難。

誠然這世道確實會獎賞聰明人。

但仍願留給一些人不聰明的選擇余地,留給電影人與觀眾在電影裏相遇的機會。

有些故事五分鐘講不完,有些事慢慢做才更快。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