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文娛

她一夜成名,讓誰破防了?

2024-06-21文娛

這幾天,網上因為一個女孩吵瘋了。

17歲的中專女生 姜萍 ,闖進全球數學競賽12強。

天才少女出現,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一下火遍全網。

起初,人們都驚嘆於姜萍的厲害。

但漸漸地,網上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

有人不相信一個中專學生能有這樣的本事。

有人覺得這可能是一場騙局。

相對地, 也有人認為憑什麽中專生就要被歧視。

於是一場罵戰逐漸打響。

魚叔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會逐漸沈澱。

不承想卻進一步發酵,走向了 更加扭曲的事態

短視訊平台上開始「深度」探究姜萍這個人。

網上甚至還出現有關姜萍的 黃謠 ,說得有鼻子有眼,宛如當事人。

事情究竟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又是怎樣的情緒在點燃這一切?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許多影視作品都拍過 天才少女 的故事。

不過,與姜萍略有不同的是, 她們的天才光芒都是有 先兆

像是 【隱藏人物】中的凱瑟琳, 從小就有著過人的數學天分。

【天才少女】裏的 瑪麗, 小小年紀就讀完了眾多數學方面的專業書籍。

比起出去玩耍,她更熱衷於在家看書做題。

而且,瑪麗的媽媽也是一個天才數學家。

這更讓天才少女的出現有了儲備條件。

還有前年的國產劇【天才基本法】。

女主 林朝夕雖然一度缺乏自信,認為自己資質不足。

但還是在數學天才父親的影響下, 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她們學習數學,有所成就,似乎都是「合理的」。

但姜萍的橫空出世,卻出乎所有人意料。

阿裏巴巴達摩學院舉辦的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線上數學競賽,今年已經是第六屆了。

平均每年有 5萬 左右的人參賽。

雖然這個比賽不限年齡、國籍、職業、學歷。

甚至不限碳基、矽基。

但參賽選手要麽是各國頂級學府的數學精英,要麽是高考狀元。

每次的晉級率不到1%,至今還沒有人拿到過滿分。

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來自江蘇一所中專的姜萍,以 93分 第12名 的成績入圍前20名。

中科院的博士、北大數學英才班與清華姚班的學生、福建與江蘇省的理科狀元 都在她之後。

而且,姜萍還是名單中 唯一的女生

這般「打破認知的天才少女」的出現, 似乎戳中了某群人的痛點

他們不相信這是真的,認為這是一場騙局。

有不少專業人士在後來媒體拍攝的姜萍視訊中發現,她板書的公式中出現了極其低階的書寫錯誤。

於是由此為出發點,各種論證姜萍「造假」的事實。

並用「開卷」與「線上無監考」為由頭,證明姜萍這次考試的水分極高。

與此同時,伴隨著證偽,網上出現了許多 「匿名知情人士」的爆料

一是爆料姜萍老師買題買答案。

二是曝光姜萍與老師之間的不正當關系。

到此還沒有結束。

性別紅利說 也被提了上來。

去年,一名專科畢業的快遞小哥因為酷愛數學也參加了這個比賽。

但成績不突出,沒有引起討論。

於是不少人認為,姜萍是作為一個中專天才女生,才會值得這樣報道。

甚至嘲諷她是「數學丁真」。

諸如此類的各種揣測和貼標簽,實在是叫人反胃。

各種各樣的言論所著眼的,都是在質疑一個天才誕生的合理性。

「天才」這個詞,在很多人眼裏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他們相信有天才存在。

當一個人與自己差別過大時,其成功就會被認為是天才的結果。

潛意識裏,他們會 將天才神化,明星化,偶像化……

總而言之,就是讓天才成為一種異類,一種超能力,一種超越凡間的存在

與此同時,也就讓自己的平庸有了某種理所當然的借口。

【莫札特傳】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機智問答】,就講述了一場轟動全國的電視騙局。

一名哥大文學系教授,參加了一檔當紅的益智問答節目。

不斷翻新連勝紀錄,迅速成名。

實際上,這一切都是節目組 箱操作 ,每次比賽前都會將答案提前給到他。

但由於這位競答者 出身於文學世家,而且儀表堂堂,英俊迷人,誰也 有質疑他的聰 明、 淵博。

人們都相信他是一個天才選手,將他捧為大眾偶像。

另一 方面,很多人 又不相信 天才 可以在 普通人中誕生。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裏,一個來自孟買貧民窟的青年同樣參加了一檔知識競答電視節目,同樣過關斬將,拿到大獎。

然而,他卻遭到了各種質疑,甚至還要接受警察的調查審問。

這個故事同樣取材於真人真事。

其角色原型,印度青年哈什·納瓦西,就在得獎後就遭到各種非議。

有不少人懷疑他能得獎,是因為父親賄賂了節目主持人。

無論是懷疑也好,抹黑也罷。

哪怕是激情捧高姜萍的人,其實已經逐漸脫離了 姜萍本身,而是 站在自己的情緒中去做一個名叫「天才誕生的合理性」的評判。

完全忽視了姜萍可能付出的所有努力。

有人扒出姜萍上學時的成績單,拿著歷史上的數學天才的經歷,來否認姜萍天分的可能。

但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狹隘的邏輯嗎?

不少人說,姜萍是現實版的【心靈捕手】。

的確,中專出身的數學天才與清潔工出身的數學天才有那麽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主人公威爾的女朋友曾對他說:

你知道,哈佛有很多聰明的人,即便是他們也都得花大力氣(去學習),因為太難了。 然而...你卻如此簡單地做到了,我不懂。

是啊,很多人拼盡全力學習、高考、進入高等學府、面對更加深奧的問題。

但是威爾,或者說姜萍,身為一個普通人卻輕松完成他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這太容易讓人破防了。

於是,一些人就相信, 要麽這裏面 存在陰 謀,要麽對方就是天選之子, 是超 越凡間的天才。

其實我們不必為「天才」戴上太多遙不可及的光環。

誠然,他們是優秀的。

但他們取得的成果,也並非完全無跡可尋。

【心靈捕手】 裏, 威爾就 不認為自 有多麽的特殊。

一來,他覺得自己只是興趣使然。

如果說他有什麽天賦,那就 是: 他感興趣的 領域,剛好是對於 很多人來說索然 無味 的數學、化學

念有機化學會有趣?你瘋了嗎?你精神失常了?沒有人會為了有趣讀化學。

二來,他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去學習。

只不過,他不是依靠上課考試,而是在圖書館自學。

事實上,在網路發達的今天,想要學好一門功課,更是有太多可利用的資源條件。

當然,如果有一位好老師用恰當的方式指點迷津,確實可以獲得更快的成長。

姜萍剛出現時,很多人就在感嘆幸虧有王老師這樣的 伯樂 在。

他註意到了姜萍的潛力,並給予了幫助。

更向她展示了一個可以挖掘自己可能性的機會。

因為自己在數學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 所以想成為當初自己沒有遇到的領路人,讓姜萍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能夠看到學生的天賦,相信學生的潛力,並在其努力的路上提供必要的啟蒙和建議,這正是一位優秀老師能為學生做出的最大貢獻。

我們為何要把這樣寶貴的師生關系往各種不堪的陰謀論上拉扯呢?

姜萍身上會產生種種爭議,在某種程度上是 因為她的出現打破了一種普遍價值評判標準。

除了突出的天賦,姜萍戳中大眾的,還在於她的清醒坦然。

她本可以讀一個正常高中,繼續考入大學。

但因為家庭,也是因為對於服裝設計有興趣而選擇了中專。

並且,在這次出名後,她好像也沒有表示出想要搏一把「出人頭地」的機會,而是 依舊將數學作為一種理想愛好,作為她的planB。

有不少人在網上提出一種疑問:

姜萍當初是礙於家庭情況選擇了中專,但實際上如果好好學習數學專業,出路肯定比現在好。

畢竟中專的服裝設計,到最後很有可能就是在廠子裏踩縫紉機。

這種思想,就像發掘威爾的麻省理工老師。

他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威爾不要放棄自己的天賦, 能夠接受自己介紹的工作。

這樣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威爾糟糕的生活情況,還能最大程度上激發他的能力。

【天才少女】裏,瑪麗的外婆也是同樣。

她堅定地認為,瑪麗舅舅沒有物質保障的生活,不僅無法培養瑪麗,還會毀了她的天賦。

這種「認為」裏暗藏的,其實是一種鄙視鏈:

一切超越世俗價值體系追求個人理想的故事是精英專屬敘事。

這種論調的典型代表,就是之前大火的張雪峰。

面對眾多咨詢高考報誌願的考生與家長, 張雪峰一句一個:

家裏沒礦別談理想。

普通家庭不要光談理想,要談落地。

意思就是,沒有家庭資本托舉,生活都過不好,有什麽資格追求理想?

所以,他用「985」「211」「幾本」「什麽專業」等具體的量化標準去分門別類眾多學生。

我們的應試教育也是如此,才會出現「讀書就是為了賺錢」這樣的論調。

這當然是足夠現實的評判標準。

但也無比僵化且單一。

功利社會下的種種教條,使得人們忘記了,追求理想追求自我成長從來不是一種特權。

有沒有托底的孩子,命運當然會有不同。

但這背後的核心,不僅是物質或所謂階級的躍升,更是一種思想的拓寬。

或者說, 是一種理想力量的崛起。

這,才是我們應該從姜萍身上思考的東西。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湯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