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專家談數位企業創新:數位經濟發展一步落後,就會步步落後

2024-07-06資訊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舉辦的 「數位科技企業創新」研討會 在北京舉行,會上釋出了新書 【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新書釋出

與會專家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數位經濟、數據要素、耐心資本等各個維度出發進行了主旨演講,呼籲以發展數位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動能,鼓勵更多耐心資本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經理李開龍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強發表了致辭。李永強表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展示了中國對科技創新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數位經濟事關國際競爭力一步落後會步步落後

在當前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之際, 國家明確了「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方向,並強調「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眭紀剛研究員組織編寫的【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書指出,「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興起 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新技術蓬勃發展 形成了智慧制造 數位經濟等新產業和新生產力 有望引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迷 開啟新的繁榮。

發展數位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中國信通院釋出的數據顯示, 2022 中國數位經濟規模達到 50. 2 萬億元 同比名義增長 10.3% 已連續 11 年顯著高於同期 GDP 名義增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表示,數位化影響的不僅僅是經濟領域,數位革命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顛覆性的。所以,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數位經濟的大背景下去認識它,離開數位經濟這個趨勢談新質生產力,就是空中樓閣。

「中國數位經濟關系發展大局,事關中國未來競爭力。」劉尚希表示。他說, 字經濟 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國際競爭中「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數位技術的叠代升級具有加速度特征,比如說現在的人工智慧差距一旦落下來的,後面很難追上去,因為它不是靠著實驗室搞出來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叠代是依托於社會的大環境。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同樣表示,圍繞資訊與通訊技術的大國競爭愈演愈烈,而數位技術正是競爭的關鍵。

作為【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主要作者,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眭紀剛認為,數位經濟在本質上符合新質生產力低碳、智慧等大趨勢。

書中提到, 在新質生產力視角下 ,與數位相關的要素或技術,如數據、資訊、算力、演算法等,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純粹的輔助工具, 而是直接參與到生產過程中 ,與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緊密結合,共同創造價值。數據要素的提出和套用,極大地擴充套件了生產要素的範疇,提升了生產力的層次和效率,使其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中國數位企業在關鍵領域積極布局。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釋出的【平台企業數位技術發明專利研究報告】指出,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關鍵數位技術正成為中美科技平台企業創新研發的「主戰場」。以騰訊、百度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平台企業在專利規模、品質和技術領域分布實作了對國際企業的快速追趕和部份超越。

不能用工業文明的思維去發展數位經濟

劉尚希表示,數位化不是工業化的簡單延續拓展,所以我們不能把當前的數位革命看成第四次工業革命,那就把它當成了工業革命的一個余波,這樣貶低了數位經濟產生的顛覆性影響。這樣很可能使我們以傳統的邏輯理解新生事物,陷入到誤區當中。再放到傳統的工業化的框架裏面去談新質生產力,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例如作為新經濟形態關鍵要素的數據,劉尚希表示,在工業社會上很強調的所有權概念,現在所有權淡出,使用權和收益權凸顯。數據不是先確權再交易的,數據只能在交易和使用中確權,因為場景決定了數據價值,超越了先確權再交易的傳統邏輯。

關於怎樣發展數位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科技部調研室原主任、研究員胥和平認為,要認識當代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律。建立完善產業生態是新興產業發展基本邏輯和思路。不應該以傳統工業時代的做法去發展數位技術驅動的未來產業,當代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產業基本邏輯和思慮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工業經濟時代主要關註的技術、產品、產能,走向數位智慧時代更多關註產業創新生態建設。產業生態怎麽建?要素、創新體系、創新載體以及創新服務要同步發展。

科技部調研室原主任、研究員胥和平發言

胥和平說,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創新怎樣驅動發展?實際上,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有特定的聯系規律。科學好不一定技術好,技術好不一定經濟好,產業是關鍵環節。科技要推動經濟發展,必須落到產業上。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發言

孫克談到,和傳統工業技術最大的不同是,數位技術是一族群體性技術突破。比如資訊通訊技術技術,是很多種技術的融合,融合在一起就能產生1+ 1大於2的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謝富勝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謝富勝認為,當下中國經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生產方式沒有變革。有一些「黑燈工廠」已經出現了新質生產力的跡象,但是要想中國整個經濟發生轉變,要形成數位化的新的產業生態系,形成龍頭企業+專業特精+大規模生產方式企業相配合的社會分工模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配置、按需生產,這就是未來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形態。

劉尚希同樣認為,如果不做生態,沒有競爭力,搞出來的東西技術上再先進,在商業上也毫無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強與劉尚希院長交流

在劉尚希看來,平台企業是數位經濟的微觀基礎,而平台企業往往會形成一種經濟生態。比如,我們國家十多年前就做出效能不亞於微軟的作業系統,但就是難以產業化,因為微軟事實上就是一個終端的平台,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態,這種競爭不是孤零零的單一產品競爭。

劉尚希強調,如果沿著工業化的邏輯思考問題、考慮政策、考慮監管、考慮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則很難跳出原有的框框,改革也很難有新思路。

壯大耐心資本營造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氛圍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主要從壯大耐心資本的角度,分析了如何為未來產業保駕護航,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盛朝迅

他表示,創新的風險比較高,有可能是九死一生。從創意到產品的過程,是由基礎研究、技術突破、套用開發等多環節形成的鏈式結構。這是一個高技術、知識密集型、高風險投入的過程,本質上需要創業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多元投資和長期耐心資本共同幫助產業技術度過充滿風險的「死亡之谷」和「達爾文之海」,解決科技和產業脫節。

截至 2023年7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成立年限為16年,而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3年左右。這一數據恰恰印證了以創新著稱的企業需要時間孵化,成長離不開耐心資本。

盛朝迅認為,資本是未來產業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天使之手」,未來產業從原始技術到創新乃至產業化直至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不確定性高,投資比較大,周期也比較長,需要有一批真正的天使投資。

關於如何壯大耐心資本,盛朝迅談到,要大力培育逆周期的投資者和有獨到眼光的天使資本、專業敬業的創業資本、耐心專註的長期資本等多種來源的資本,對未來產業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進行接續支持。

但他也強調,耐心資本、長期資本首先要具備長期性的特征,要能從長期的投資裏面獲益,而且獲益高於短期資本波動的收益。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於激發更多企業的創新動力。【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書中談到,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其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第一點就是要持續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制度環境,尤其是要破除制約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障礙,允許並持續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競相發展,真正激勵廣大企業參與優勝劣汰的創新競爭並獲取創新收益。

該書同樣提到,位於產業鏈高端的科技領軍企業不僅在國內外科技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且透過一系列創新實踐,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獨特價值與全球競爭力。

從創新投入看,以華為、騰訊為代表的中國數位企業研發投入連續多年保持高位增長,兩家創新投入均位列世界前二十;從推動套用來看,華為專利申請排名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騰訊全球範圍內專利申請總數超 7.5 萬件,互聯網企業中僅次於谷歌;從布局未來看,中國數位科技企業積極布局量子、未來網路、智慧機器人等領域,打造長期科技引擎;從全球競爭來看,字節跳動已經成為全球價值最高的獨角獸……

【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建議,繼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高能階創新聯合體,鼓勵科技領軍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持續加強自主研發和套用基礎研究投入,推動戰略型企業家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