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大單「砸」來!台積電產能危機解除,赴美日建廠只是幌子?

2024-03-07資訊

在失去第二大客戶華為的打擊下,台積電面臨來自美國的層層制裁壓力。為化解危機,台積電決定在美國設廠,這一舉措在當時頗受質疑——台積電是否會因此失去核心技術優勢?後續的反轉證明,這可能只是台積電策略中的一步棋。

一、台積電眼下的困境

台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其技術水平、良率和交付能力均在業界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2020年,台積電正式實作了5nm和7nm工藝量產,成為全球第一家實作5nm工藝的半導體積體電路制造廠。這標誌著台積電在先進工藝和制程技術上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然而在與中興和華為相關業務遭受美國封鎖後,台積電的訂單下降明顯,其7nm產能利用率一度下滑至大約50%。這對於以高產能利用為特點的台積電而言,無疑是沈重的打擊。若產能利用率無法回升,其高額固定成本將可觀地侵蝕利潤空間。

更令其憂心的是,此前美國政府為迫使其在美設廠,支持美國國內產業平衡發展而施加的壓力。鑒於華為事件的觸目驚心,台積電明顯感到自己的技術優勢和業務前景正面臨威脅。這引發了台積電決策層是否妥協的激烈辯論。

二、建廠決策中的變數

如果投資美國建設新廠,台積電面臨的兩大擔憂為:是否會被迫轉移關鍵技術;以及承諾的政府補貼的22.5億美元是否會兌現。這兩個變數關系著是否值得承擔建廠的風險。

一些分析認為,單純從補貼規模來看,這筆政策補貼就已足以彌補新廠建設的成本支出。但轉移技術會損害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從長遠看難以接受。這使得台積電的決策層分為兩派,有人堅持大陸已經具備頂尖產能,不必再赴美;而另一些則認為應堅持與美合作方針避免制裁升級。

最終台積電同意赴美建設5nm制程廠。然而事態隨即出現反轉,美方不僅遲遲沒有兌現補貼承諾,甚至還提出要求台積電幫助次節點工藝產線建設,以及向美國提供關鍵工程師等。在談判陷入膠著之時,台積電的高管們意識到所面臨的或許是一場精心布置的圈套。

三、決策反轉後的啟示

美方此番棋的目的,在於促使台積電更為依賴美國市場,增加其在台積電生產營運體系中的話語權。這從美方施壓美企將訂單分散到其他代工廠的做法中可見一斑。在美方掀起的「退台灣熱」下,台積電的產能利用一度出現較大振幅下滑。

但最終大勢所趨,AMD、輝達、英特爾等美國芯片企業,還是不得不將訂單回流給了台積電。因為台積電在先進制程和平均良率等關鍵指標上,具有他們無法撼動的領先優勢。美國企業在三星、中芯國際、SMIC等代工商的試水中,不得不接受了失敗的事實。盡管如此,美企的訂單回流並未為台積電贏來實質性好處,因為其關鍵物料、裝置等仍受制於美國出口管制。

可以說,這次決策反轉切實地提醒了台積電:美國政府利用台積電對中國大陸和美國市場的依賴,試圖施加技術和業務控制,謀求長期的戰略利益。台積電赴美建廠的承諾,有可能是這場賽局中為美方所設下的一步「春秋大梁」。

若從台積電高層人事變動來看,劉德音的引咎辭職,正是公司內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這場賽局復雜性、做出的妥協和調整。這也為台積電爭取了一定程度的戰略調整空間。展望未來,台積電亟須調整自己的大陸、日本和美國等市場布局,爭取更大的經營自主權。

結束語:台積電的應對之道

當前台積電正處於美中賽局的風口浪尖之上。這不僅嚴重制約了其業務發展前景,也增加了其經營的不確定性。這要求台積電必須調整應對之策:

在技術研發上,台積電仍然需要堅持自主創新的方向。保持住技術優勢,是在這場賽局中取勝的重要籌碼。

在政治賽局中,台積電需要靈活變通,爭取最大程度的經營自主權。在各方面不要輕易做出原則性讓步。

積極調整和收縮對美中單一市場的依賴,將更多精力放在為蘋果、高通、三星等客戶服務。這有助於分散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