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智。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舊聞。
2019年,安徽一43歲男教師,因為930塊錢,自殺身亡。
這一事件讓無數人陷入沈默。
這位老師名叫周安員,是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的一名小學教師 。
工作期間,他一直都有筆記的習慣:
上面有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家庭狀況和需要關照的方方面面。
可以說,他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這樣的筆記,一記就是19年。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有師德的好老師。
也正是因此,周老師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盡職盡責的人民教師,卻受到了人生中不可承受的詆毀和汙蔑。
2019年6月19日,周安員如往常一樣在教室上課。
突然,一位男同學因為一支鉛筆和女同桌發生了沖突。
這位男同學學過跆拳道,仗著自己力氣大,把女同學打哭了。
周安員看到後,立馬上前拉開男同學。
他批評男同學不該對女同學動手,讓男同學給女同學道歉。
但這位男同學卻覺得他是在拉偏架,心有不忿,對著周安員的胸口就是重重的一拳。
周安員一個後仰,往後退了兩步。
該男同學用自己的武力證明了,他不但敢打女同學,還敢打老師。
看到課堂之上女同學被打哭,自己又被學生打,周安員按捺不住了。
直接按住了情緒激動的男同學,嚴厲批評了一通。
而後讓他回到了座位上,然後繼續開始了講課。
可是,這位男同學坐下後,並沒有認錯,反而展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並且把自己的雙腳放在課桌的橫桿上。
為了不浪費過多課堂時間,周安員選擇視而不見,繼續授課。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誰知道,這個男同學卻記恨上了他。
放學回家,他將此事添油加醋的告訴了家人。
在他口中,周安員成了不分是非,動不動就針對學生的壞老師。
他肩膀上的紅印子,就是老師打他的證據。
男同學家人聽了,毫不懷疑,當即前往學校討說法,甚至大庭廣眾下坐地哭鬧了起來。
周安員百口莫辯,無論他怎麽解釋,男同學家長始終都是一個態度:
「我家孩子不可能說謊,身上的傷就是證據!」
「你把我家孩子打成這樣,不道歉這事沒完!」
經過調解,老人終於帶著孫子離開了學校。
可周安員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暴風雨還在後面。
離校後,這家人帶著孩子上醫院做檢查。
然而經醫生診斷,他們家孩子身體各項指標正常,沒有任何問題。
這家人並不相信,轉頭又去了更大的醫院,強烈要求醫生開具證明孩子身上有外傷,醫生當然沒有開具。
但是前後折騰下來,檢查費用花了930元。
6月20日下午,這家人再次來到學校,強烈表示:
930元檢查費必須由周安員出!
除了檢查費,還要求周安員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給自家孩子道歉!
面對這位男同學家人的無理取鬧,周安員感覺自己的三觀受到了沖擊。
他想不明白自己的學生為什麽要說謊,也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為沒有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
如果賠了這筆錢,就意味著他承認了對方的控訴,清清白白的教學生涯,也將因此多了一個抹不去的汙點。
於是選擇了報警。
警察來後,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認為周安員沒有過錯,但還是建議雙方協商和平了事,事情鬧大影響不好。
但這家人還是堅持讓周安員賠付930塊錢,也必須道歉,否則不可能罷休。
周安員不願妥協,拒絕賠付。
接下來的日子裏,男同學的家人居然開啟了「咆哮」模式,不停向市政府、教育局投訴,向他和學校施壓。
「我寧願死,也不道歉!」
多重壓力之下,周安員選擇跳湖自殺。
為人師表,名聲大於天。
他不願妥協,只能用自己的生命證明清白。
為人師表,卻連自己的尊嚴都不能捍衛。
周老師的死,是對教育二字最大的褻瀆。
悲劇之下我們細品,問題到底出在哪?
課堂上掌控全域、負責課程的有序進行和孩子們的安全,周老師何錯之有?
那孩子家長呢?
從保護孩子這個角度來說,孩子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毆打」,自己來學校討要說法,孩子家長的後續行為確實很誇張,但出發點好像也沒什麽毛病。
問題出就出在孩子的撒謊。
如果不是男同學添油加醋的「委屈哭訴」,如果不是家長信誓旦旦的「我家孩子不可能說謊!」
周老師何以用命自證清白。
「孩子的謊言」,才是最鋒利的刀劍。
可能很多人都不願相信:
如白紙一般純真的孩子,也是會說謊的。
之前有一位幼稚園老師,做了一個顛覆大部份家長三觀的實驗:
「創可貼實驗」。
趁孩子們午睡時,在他們的臉上貼上了一個創可貼。
等孩子們睡醒以後,老師一一詢問孩子:
「你這裏有個創可貼,你是怎麽受傷的啊?」
孩子們一本正經地回答:
「是我畫畫的時候,被蚊子叮的。」
「玩滑梯的時候,不小心磕到了。」
「被別人咬的。」
接下來,一個叫圖圖的小朋友的回答,讓事態變得更加嚴峻了起來。
她指了指旁邊的一個叫皮皮的小朋友說: 「他非要拉著我走,然後我摔到了頭。 」
更可怕的是,旁邊還有目擊證人。
「目擊證人」小朋友點點頭說: 「我親眼看到了,就是皮皮抱著圖圖角力了的 ! 」
被指認的小男孩皮皮一下子著急了,據理力爭,辯解說自己還在睡覺呢,才沒有拉著她角力。
但就在這個時候,班裏其他小朋友也指著他說:
是你是你就是你!
幸好,這個實驗全程都是有視訊記錄的。
如果不是我們事先知道這是個測試,看到最後這一組對峙過程,我們八成會認為圖圖的傷是皮皮造成的。
因為人證、物證俱在,人證還有理有據,皮皮可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這個測試,也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無錫3歲女童蛋糕店」事件。
無錫一位姓潘的單親媽媽在網上哭訴,自己三歲的女兒被隔壁蛋糕店男老板猥褻。
這位媽媽是如何知道的?
潘女士說:「那天,女兒醒來後說下身好痛。」
出於一位母親的敏感,她懷疑自己女兒被猥褻,而女兒接下來含糊的回答,更是讓她一顆心沈入谷底。
「拉臭臭的地方被碰過,還被打過巴掌,嘴貝瑞被塞過襪子…」
潘女士立即報警。
在警察的帶領下,當天她們就去了醫院。
醫生診斷:外陰炎,塗藥就好。
分泌物沒有檢測出其他人DNA。
其他證據也不充足。
因為潘女士第一次報案,指認的作案時間在3月28日。
但蛋糕店老板早在27號回老家了,直到4月初回來,車票和高鐵站監控都能證明。
但潘女士覺得自己女兒不可能撒謊,認定蛋糕店老板就是猥褻她女兒的兇手。
於是,她開始在業主群、網路平台誣陷湯某猥褻,企圖發動網友對其進行網暴。
不明真相的網友,還真就開始了對蛋糕店老板無休止地謾罵。
有的甚至線下直接跑到店門口進行人身攻擊。
這還不夠,她甚至還暗示警方包庇蛋糕店老板,這是在縱容犯罪...
不過所幸,最終在警方周密的調查下,蛋糕店老板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清白:
三歲小女孩所有的言辭,都是在撒謊。
但此時的清白又有何用呢?
在這樣的折磨下,蛋糕店生意涼了,蛋糕店老板本人也早已社死了。
這簡直就是一場現實版 的 【狩獵】 。
寫完上面的故事,我又聯想到了最近網上熱度很高的 「消失的課間十分鐘」 這一 話題。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課間十分鐘的玩耍時間在校園消失了。
除了體育課,你幾乎很難在操場看到學生蹦蹦跳跳的身影。
很多人疑惑,回想自己當年上學時,課間10分鐘能做很多事:踢毽子、跳皮筋、打陀螺,還有老鷹捉小雞…
怎麽到了現在課間都不自由活動,現在的孩子是連玩都不會了嗎?
顯然不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怎麽可能不會玩了呢?
真相是,如今的父母和我們小時候的父母變得不一樣了。
如今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變得越來越高了。
換言之,越來越卷了。
孩子的課間時間都去了哪裏?
無非兩件事情,「拖堂」和「安全」。
至於拖堂的時間,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比起學校之外給孩子報的各種輔導班,這點簡直是九牛一毛。
拖堂的兩分鐘,只是周末時間被占用的一個開篇,「內卷」的縮影。
我們小時候的父母,沒有人去卷孩子。
細品一下,老師也是人,孩子拖堂的同時,他們的工作量也在增加。
沒有人喜歡加班,喜歡多幹活,老師也不例外。
可老師有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不得不加班。
前段時間那個受不了加班加點,跳樓自殺的河南23歲女教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至於「安全」更不用說。
如今的家長和我們小時候的家長,對待這一問題的看法堪稱天差地別。
對於如今的家長來說,孩子送到了學校,學校就得對孩子的安全負責,出現任何問題都是學校的失職。
「但凡學生在學校受點傷,有的家長就會找我們和老師的麻煩。」
「不是不想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而是出事後的責任無法承擔。」
輕則鬧事吵架,重則網暴起訴打官司。
如果再加上學生三言兩語的添油加醋,學校只能是吃不了兜著走。
只能說為了孩子的安全,不讓孩子們從事過多的體育活動,這是時代倒逼的產物。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和掌中寶。
為了孩子,哪怕犧牲自己的一切也心甘情願。
可他們卻從未想過, 毫無理智的愛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
當上文中的案例越來越多,很多學校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只能采用「一刀切」。
這不僅是為了保護學生,也是為了保護老師。
學生失去了「課間十分鐘」是能夠被大家看到的。
大家都在關心孩子,為孩子感到委屈,可老師的委屈又該如何排解?
家長們總在懷念自己兒時,卻不明白一個道理:
如果你要快樂,孩子成績和安全不可控是必然; 如果你要成績和安全,孩子失去童年也是必然。
「既要快樂,又要成績和安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學校不是萬能的,老師更沒有三頭六臂,父母也該承擔起教育的一部份。
家長們更要明白一個真相:
一個喪失權威的老師,是帶不出好學生的。
就如同文首的周老師。
當做錯事的孩子在受到批評後仍能將雙腿放在課桌上時,教育的真正意義也在喪失。
想要孩子茁壯成長,就要和老師共同扮演好孩子成長中重要的角色,而不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要做的不是無腦的保護欲,而是理性地看待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做一個明辨是非的家長。
畢竟,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啊。
寫在最後
最近有讀者留言說,收不到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著急。
我才發現,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沒
☆星標☆
就容易錯過。
星標公眾號後,更新能及時收到,為了不讓我們走散,提醒大家盡快 ☆星標☆ office研習社
© 作者: 知否大叔,80後自由寫作人。 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 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 來源: 知否大叔(ID: zhifouda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