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辦公

不只是程式設計師的專利:Python為何成為全民程式語言?

2024-06-16辦公

大家好,這裏是程式設計師晚楓,今天咱們來討論一個話題:為什麽Python能火出程式設計師的圈子?

這個問題我在2023年的Python中國(重慶站)演講時也分享過,今天再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以下觀點僅為個人思考,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Python到底有多火?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身邊越來越多不是程式設計師,甚至一點也不懂電腦的人,都在學習Python了。

剛發現這個現象的時候我很困惑,困惑的程度絲毫不亞於第一次刷到我媽發的抖音,美顏開到十級,兒子都認不出來。

因為電腦掛過科的人都知道,程式語言少說也有幾十種,Python這門程式語言在程式設計師圈子裏都不能說人人會用,而且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業余的人學了到底有什麽用呢?

後來我在法學院讀書的時候老師推薦了一套書:KK三部曲,看完後解答了我的疑惑。

換個角度找答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3個歷史趨勢:電子化、數位化、智慧化。

首先是電子化。

從電腦發明出來以後,全世界都在做一件事情:把紙質的資料保存到電腦裏。

這一階段被我們稱為電子化,持續了數十年之久。這個階段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辦公軟體,例如:excel、word、ppt和pdf、jpg等。多說一句,電子商務也是那個年代提出來的概念,現在已經沒人提了。

這一階段打工人常用的軟體:國外有微軟的Office、國內的WPS。

其次是數位化

在電子化階段,只是把原本紙質的合約變成了電子化的,並沒有把數據的價值利用起來。有一個原因是各行各業在電子化階段積累的數據還太少了,難以發現其中的規律。

但隨著數據量的積累,從本世紀第2個10年開始,尤其是2016年前後,各行各業的數據量已經十分龐大。大家自然而然的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數據中體現出來的規律是有價值的。

例如透過分析一個人近1個月的瀏覽記錄,可以預測他需要購買的商品,並且進行對應的推薦,可以有效提高購買率。

把電子化階段收集的數據用起來這個過程,被我們稱為數位化。目前絕大多數行業還處在這個階段。

在這一階段有哪些打工人常用的軟體呢?很少,幾乎沒有。

很多人還想用傳統的Excel,但是因為Excel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畢竟它只是為電子化階段準備的工具)。所以一些好學的打工人開始尋找其它工具,能夠快速從數據中發現規律的工具。

目前市面上最好用的大數據的分析工具就是Python,雖然它學習成本很大,雖然它是一個專業編程軟體,但因為應對數位化這一強大趨勢下沒有更好的工具,所以也只能勉強學之用之。

站在我自己的的角度來說,Python絕不是一個對外行友好的數據分析軟體。可能RPA、智慧圖表(Google Table)等更有前途。所以數位化這一階段的首選工具目前還處在群雄爭霸的狀態下。

最後是智慧化

大家有沒有好奇為什麽GPT橫空出世了?其實GPT的誕生和上面的電子化、數位化是一脈相承的。

在數位化深入各行各業以後,一些走在前面的人發現:數位裏面的規律其實不需要人去發掘,當更大量的數據收集起來以後,規律可以發掘規律本身。

這話有點抽象,再通俗一點解釋:數位化的特征是人工利用所學知識去總結大數據裏面的規律(但知識本身也是數位化的一部份),智慧化要做的就是替代人類去總結大數據裏的規律。

所以大家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自從用上GPT以後,凡是需要用知識經驗從網上提取資訊得出結論的工作,GPT都做的很好。因為GPT就是為了這個工作而生的。

所以在智慧化這一階段,GPT工具目前來看是主流辦公工具。至於是meta、google、baidu還是openai最後勝出,現在還不得而知。

寫在最後

站在技術的角度無法理解為什麽Python會出圈,但站在歷史的角度就可以發現它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有它流行的條件和理由了。

作為技術開發,也許我們比不懂技術的人有更好的技術理解能力,有更多發現新技術帶來的新機會的能力。 作為一個Python博主,我用了5年的時間專註於研究 非程式設計師可以用Python做什麽 ,並且更新了大量的實用課程,不用學Python基礎就可以用在辦公上,畢竟你也不是想成為程式設計師對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站: www.python-office.com 檢視~

在數位化還沒結束,智慧化方興未艾的今天,你認為技術人有哪些可以用技術變現的機會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一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