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小米SU7上市只剩下不到10天的时间,越临近,发现心情越发平静,经历了期待憧憬,再到失望质疑,这几个月的心理路程,比坐过山车还要起伏多变。现如今反而变得越发淡定,没关系,它不想和我做朋友也没关系,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都这个时间了,也不去猜最终售价了,反正靴子总有落地的那一天,今天我们就复盘一下,小米SU7这款车,代表了什么?摆在雷军面前的是非、成败和荣辱。
是:顺科技之大势,智能汽车
汽车发展的两大必然趋势,一是轻量化,二是智能化。轻量化不仅仅指车身重量,也指排放。而智能化就很好理解,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到整车智能,这都是发展的必然。
而且也的确有成功的车企,让小米在内的科技公司,感受到了软件对于汽车制造业的划时代意义。那就是特斯拉。特斯拉被称为汽车界苹果,成功的底层逻辑也是很雷同,就是创造了划时代的智能产品,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实现了汽车的持续升级,让汽车从此前的「老年机」一跃成为了大屏「智能机」。
加上新能源崛起,各行各业的新势力纷纷入局造车领域,让科技公司在内的行业巨头们也坐不住了,毕竟汽车市场的规模效应以及利润率都不是手机行业能够比肩的,而所有的智能系统和技术甚至是车联网功能,都需要软件和硬件支持,这是手机制造商的优势和仰仗,所以它们都想要来分一杯羹。
目前多数科技公司的模式,都是不直接下场造车,而是采用了智能终端的模式,把汽车座舱变成突破口,从全液晶仪表盘到中控大屏再到HUD或者触控面板等细节进行升级,实现终端智能,赋予汽车更多的场景和用途。顺应科技和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选择和传统燃油车企跨界合作,既能提升影响力和终端应用场景多样化,还不用承担造车利润风险。
也有像小米一样,直接下场参与造车的,这对品牌的资金实力以及市场需求把握和嗅觉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其实我们在调侃小米汽车的同时,也需要承认,它作为行业小白,能够带来这么一款有实力的车型,是不容易的,是成功的。
小米直接造车,在行业中也算少见,此招虽险,但胜算极大,而且成功之后的利润也是非常庞大和可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小米的野心不小,所以行动力也高。
非:手机去造车,本就有一部分人是看热闹,不被认可。
成功总是伴随着质疑声,小米跨行业造车,还并没有选择新势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阶段,而是一个相对冷淡的时期,收到的关注极高,也受到了更多的争议和质疑。有忠实的十年老粉,也有大部分看热闹的路人,其中不乏一些唱衰的声音,甚至拿小米手机来说事。比如上个发布会,各项数据的公布,被调侃称酷似手机的跑分。
关注有多高,争议就有多大,对小米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着极高的关注,自带流量,但也很容易被放大一些的缺陷和短板,登上神坛还是跌落谷底,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成:如果能成那雷军身居「庙堂」
雷军曾经公开表示过,小米汽车会是它最后的产业项目。纵观雷军的创业之路,就好似那拿了剧本的爽文男主,大学随便写的代码被编进教科书,挣了第一桶创业基金,最落魄的时候,除了几十亿什么都没有……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从小米的成功,在几年之内做到行业前三。就足以证明他的战略性布局和前瞻性。现如今为了造好汽车,更是把所有的手机项目都给了卢伟冰,如果小米汽车能够一炮而红,雷军从此就配享太庙,堪称中国版乔布斯,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偶像。
败:不至于定生死,毕竟雷军的能力造车失败依然不缺资本的支持
虽然小米汽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是如果真的失败了,对小米或者雷军来说,是遗憾但也不至于定生死,因为小米赔得起。它们是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撑,而且一款车折戟也不可怕,只要能够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改进,像上汽一样,终归会有一个爆款,让大众重新认识智己。
诚意够足,消费者也可以再次和小米做个朋友。关键就是雷军造车,并不是玩票,也并不是没有技术支撑,至少对比FF来说,在智能化和软件支撑层面,科技公司的小米更有经验,而且它们也是有着破釜沉舟必须成功的决心,一款实在不行,那就再上第二款。即便造车失败,也不影响小米在3C领域的成功。
荣:造车成功,跻身国内甚至国际大咖
其实当大家都在吐槽小米汽车的时候,对雷军来说,就已经是成功了。小米汽车并不是小米品牌版图的全部,而只是一部分。汽车领域业务的拓展,也只是为了品牌的健全发展,扩大版图和领域范围的一个尝试,是小米汽车未雨绸缪的一个举措。小米SU7成功了,对小米来说就是锦上添花,鸡蛋放在了几个篮子里。
而且小米品牌咖位也会提升,升华,从影响力到地位在国际上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体现。造车业务必然会带动3C领域业务的发展,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辱:输了,这段造车史必然会被拿来调侃
如果小米SU7输了,对雷总来说,大概以后的黑历史又会多一个,每次的发布会,可能大家除了调侃雷总连夜说服高管,又多了一个小米SU7。现在其实就有了这种迹象,好巧雷军的名字里有个「车」字,如果失败了,网友玩梗的范围就更多了。
写在最后,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只是小米的第一台车,SU7从命名就不难看出,它是为了给品牌立高度和定标杆的作用,它可能本身就是给内部打样,给消费者展示技术和实力的代表。人家可能本身就没打算走量,而且人家也没打算造一辆就跑路,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份对小米的期待去延长,这台车交不成朋友,下一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