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悲观这俩字, 很多人都能脑补出一幅画面:
低头丧气,乌云压顶,绝望四溢。
好像它带着死气沉沉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
反而一听到乐观,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认为这是个好词。
不断标榜别人:你看,人家多乐观啊,活得多潇洒啊。
人人向往,人人推崇。
但很多时候,这往往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伪乐观。
有一句说得很好:智者往往忧心忡忡,愚者往往信心满满。
而且这些愚者的边界,和猪圈的围栏没什么区别。
他们 经常 普天同庆,觉得岁月静好,活得满足快乐。
因为他的阶层、他的生存环境局限性。
导致他自己一辈子,都看不到世界的真相,甚至到死都被蒙在鼓里。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非常刻薄刺耳,但这就是事实。
为什么反而智者,经常会忧心忡忡呢?
有个例子比喻得很形象:一棵小树苗想要长大、想要触及光明,它就必须扎根。
而且根扎得越来越往下、越来越深,此时它就必须触及黑暗。
其实人和树一样,人也要成长,也想要见到光明,那你也一定会扎根。
在这个扎根的过程中,你一定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黑暗,也越来越能明白什么是黑暗。
听过太多的谎言,看过太多的讽刺,经历过太多的伪装。
只有当你真正见到了黑暗之后,你才有机会通往真正的光明。
反而是那些不向往光明的人,他的根扎得浅,他永远也不会看到深处的黑暗。
所以什么才是悲观?
它不是垂头丧气,不是绝望失控。
而是拨开一切虚假的面纱,看清生活的本质,看透那些残酷又无可逃避的真相之后的坚定信念。
这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你根本看不到任何前行的道路。
你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你只会被虚假的希望牵着走,此时谈个人成长、个人发展就是在扯淡。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到真相后,却螺旋式下坠了?
抑郁了、痛苦了、郁郁不得志了,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
不断发出:哎,那能怎么办呢?
最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或者会利用各种外界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逃避真相,消除自己的焦虑感。
但对于他自身而言,依然还是深陷泥潭。
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乐观动力。
什么是乐观?
真正的乐观,不是那种自欺欺人、虚无缥缈的妄想。
而是清晰地知道,这条路有多难,前方的坎有多深,但依然选择一步一步走下去。
这种乐观,必须建立在悲观的基础上。
没有足够的悲观意识,乐观都是在自欺欺人。
他们不再是瞎走,而是以事物最底层的运行机制、运行规律为参考,然后去做事。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非议。
你做出来的事情,与周边环境相比,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但没关系。
一个东西出来之后,一定有人喜欢,也一定有人不喜欢。
有人赞成,就一定有人不赞成。
喜欢你的人,总觉得你完美无缺。
讨厌你的人,看你一眼就满是毛病。
这是定律,毫不例外。
所以,不要指望每个人都理解你。
悲而后乐者的强大,在于他不强求全世界理解,也不寄希望所有人都能支持。
他会顺其自然,选择把自己该做、想做、能做的事做好,做成自己认定的样子。
因为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压根不在于别人的点赞或者否定。
而在于是否忠于事实、忠于规律、忠于规则、忠于人性。
所以要意识到,悲观和乐观,根本不可能割裂。
它们相辅相成,像阴阳一样,缺一不可。
只有同时服用才是能救你命的药,单独使用就是剧毒。
当你理解并不断运用悲观和乐观的力量,真正的成长自然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