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冲浪时,常常有一种「割裂感」:
一方面,觉得大家都不想恋爱、结婚,「主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又发现网络上对「爱情」的讨论却只多不少。
层出不穷的婚恋综艺、情侣大V博主、爱情连续剧......
好像我们嘴上说着不愿去爱,内心却渴望拥有一段美好的关系。
这个现象乍一看有些矛盾,但仔细想想又不难理解:
我们的情感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对亲密关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形容当代人的恋爱是一场「遭遇战」。
和上一辈的感情观不同,我们更重视自己的感受和关系的质量,相信好的关系必须靠两个人一起努力,用心「经营」。
可以说,我们的爱情观正处在更迭的过程中。
我不禁好奇: 如今大家认可的「高质量婚姻」,究竟是什么样的?
于是,我从最近很火的「恋综夫妻」身上,总结出了4条「夫妻相处之道」。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
更勇敢地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以及更好地维护现有的亲密关系。
综艺【爱的修学旅行】播出后,周一围收获了一批「内疚粉」。
节目播出前,朱丹自爆的「台阶论」火了——
夫妻俩冷战时,周一围主动找朱丹说话:「我现在是在给你台阶,如果你不走下来的话,待会儿这个台阶就没有了。」
朱丹说,周一围用这两句话直接搞定了她,让她这辈子再也不敢吵架了。
于是,观众纷纷一边倒地指责周一围:
非常「大男子主义」,不尊重、甚至不爱老婆。
直到他俩一起参加节目,周一围现身说法后,大家才发现误会他了。
关键的转折点,是朱丹讲了一段往事:
很久以前,朱丹被闺蜜骗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大额负债。
当时还只是男友身份的周一围,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默默陪她还完了所有债。
这种「在关键时候靠得住」「能扛事」「行动大于语言」的品质,让周一围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但他俩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这一点:
周一围送给朱丹一本相册,里面记录了他拍的朱丹的各种日常照片——素颜、穿邋遢的睡衣、因为怀孕变得浮肿的身材......
他收藏的不只是快乐、幸福的瞬间,还有妻子疲惫、艰难的时刻。
朱丹说,在这本相册里,她感受到了丈夫对自己360度的接受,包括那些不够完美的部分。
这点在TA们恋爱初期就有所体现,当时朱丹受二婚的流言困扰,周一围安慰她:
「不管你从前经历过什么,我爱的是经历过这些事之后的这个人。」
爱一个人原本的样子,是最深切的「看见」。
心理学家Kohut认为:
真正「看见」一个人,需要超出自身的经历和限制,不带偏见地看到和理解对方真实的自我。
不主观预判,不理想化TA的形象。
当我们体会到「被看见」时,才会更容易和一个人产生连接,进而发展为友情或者爱情。
正因如此,提起朱丹被骗钱的事,周一围的反应是:
「她并不是讨好型人格,我反而认为她是太善良了。」
这种对伴侣的理解和接纳,是亲密关系长久的基础。
因为它带给人一种信任,即:我相信你能陪我一起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所以,即使周一围在大众面前,不喜欢秀恩爱,也不愿说甜言蜜语,但是:
他已经提供了最高级的情绪价值。
吴京因为之前在别的综艺里的一些表现,被很多人指责「情绪控制能力差」。
他和妻子谢楠的相处模式,更让很多网友感到「窒息」。
但看了【幸福三重奏】后,吴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情绪管理问题,而是他反复向老婆传达的一个观点:
「我知道你想那样。但我做不到,我不是那样的人。」
比如他俩相处的时候,谢楠想跟他聊会天,但他要么呼呼大睡,要么埋头吃饭,连眼神交流都没有。
有次晚餐后,同节目的何猷君和奚梦瑶甜蜜对唱,谢楠听着听着就哭了。
老婆哭了后,吴京的反应先是烦躁,然后责怪谢楠:
「你觉得他们那样很好是不是?」「你要渴望这个,我真不会。」
他俩的核心问题特别常见,任何一个拥有过长期亲密关系的人,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矛盾:
当对方期待我改变时,到底应该坚持自我,还是妥协?
总有人强调「自我」在关系中的重要性,甚至把「能否做自己」看作衡量爱情的标准,认为「妥协」就是恋爱脑。
但现实中,真的存在能完全做自己的爱情吗?
心理学家Cope发现:
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中,两个人的自我是相互依存的。
也就是说,爱上对方后,我们的一部分自我一定会被关系重塑。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是两个人「亲密感」的来源。
这和第一部分提到的「接纳对方真实的自我」并不冲突,因为这种重塑建立在双方的个性和自我认知上。
心理学家David Schnarch提出过一个概念—— 稳固且灵活的自我:
我们拥有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同时我们不会局限于此,而是能灵活地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和发展全面的自我。
因此,一段好的亲密关系中,双方的自我都是流动的。
TA们会互相分享自我的一部分,通过做一些原本不喜欢或者没做过的事,更好地认识自己,建构一个全新的自我,获得自我成长。
相反,像吴京这样,始终不愿意妥协的自我,是固化的。
还有一些人,为了维持感情,没有底线地放弃自我、迷失自我,同样是不健康的。
相互依存的自我,要求双方既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又同时了解对方的想法,能共同构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现实。
就像周一围和朱丹讨论是否参加节目的过程,就是在通过「共享现实」解决问题——起初朱丹想去,周一围不想去,俩人坐下来沟通:
彼此怎么想的?顾虑是什么?需要对方做什么?
朱丹说担心自己不去的话,会伤害节目组的一片真心实意;
周一围则觉得自己是演员,不想过度曝光。
朱丹理解了周一围的顾虑,同意不参加节目;
周一围也亲自向节目组解释不参加的原因,不让妻子担心。
但后来,他感受到妻子的遗憾和难过,最终还是决定参加。
过程很曲折,但最重要的是:
TA们会倾听伴侣的想法,甚至为对方让步,做自己原本不愿意做的事。
因为TA们都认可「对方的需求是重要的」。
有自己的底线,但不执着于坚持「自我」,同时允许对方有「自我」。
这样的自我改变,让关系变得稳固,也拓展了自己的边界。
婚姻中另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是: 吵架。
美国心理学家Gottman做了长达40年的婚姻研究后发现:
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有69%会永远存在。
他还发现,那些带着矛盾也能过得幸福的夫妻,在提到生活中的分歧时,情绪依然是平静的;
而那些婚姻满意度较低的夫妻,提到矛盾时,则会出现心跳加快、出汗、血流速度变快的应激反应。
Gottman把前者叫做「婚姻掌控者」,把后者称为「灾难制造者」。
他认为,婚姻掌控者们不是没有冲突,而是接纳冲突,并且信任彼此的应对能力,形成了「专属的应对策略」。
比如何猷君和奚梦瑶,双方都会主动解决问题。
因为何猷君打游戏闹了矛盾,奚梦瑶会主动说自己为什么生气,何猷君会立马道歉、承认错误;
奚梦瑶嫌弃何猷君太直男,准备的礼物不好,何猷君会主动请教他人,然后改进。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 TA们都是「安全型依恋人格」。
而另一对夫妻——秦昊和伊能静,能给我们不一样的参考价值。
伊能静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人格」, 她日常需要通过「作」来确认秦昊对她的爱,俩人也经常因此发生矛盾。
不知大家有没有刷到过秦昊「怼」伊能静的经典片段:
伊能静抱怨「秦昊对狗都比对自己有耐心」;
秦昊怼她说「因为狗的话没有你多。」
网友把这当搞笑段子,伊能静却因为这件事很生气,但她生气的方式是拐着弯找茬,不明说自己生气的点。
这就是典型的「隐形攻击」: 通过各种隐蔽的方式,比如冷暴力、阴阳怪气、口是心非等释放自己的愤怒。
心理学家Chris Getman 认为:
有些时候,「隐形攻击」比「直接攻击」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因为在伴侣看来,你的态度和行为是互相矛盾的,这种认知失调会让TA们困惑,进而形成更多不必要的矛盾。
破除「隐形攻击」的关键,就是试着去说出来,即使是「暴力沟通」,比如吵架。
而伊能静的幸运之处在于,她遇见了秦昊这位「安全型伴侣」。
比如前面提到的事件,秦昊一开始不懂她,也跟着炸毛,但俩人扯了几句后,秦昊意识到她是在为那句话生气,就直接挑明,让她不要绕弯。
伊能静才顺势哭着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怼完我能不能圆一下」。
秦昊说话虽直白,却贴心地给老婆递上了纸巾,化解了这场冲突。
TA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虽不能当作范例,但靠「暴力沟通」传达了彼此的感受,比憋在心里好多了。
就像奚梦瑶说的: 「爱情是奢侈品,必须通过每天的日常维护,把裂痕掐断在源头」。
心理咨询师Parker在众多婚姻咨询案例中发现:
「权力失衡」是夫妻间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综艺【再见爱人3】中老纪和王诗晴的爱情故事。
在恋爱初期,老纪作为王诗晴的前辈,指导妻子的工作和生活,在关系中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
随着王诗晴的成长,她渴望脱离老纪的控制,但老纪无法接受这种权力的变化,于是关系出现了问题。
归根结底,是TA们并没有习惯夫妻间权力的自然流动。
一方面,「权力」不局限于收入水平。有研究发现: 收入带来的权力感,并不能影响婚姻质量。
比如演员经超和小李琳刚结婚时,由女方负责养家,几年后经超拍戏赚钱,妻子则回归了家庭;
还有财富差距显著的何猷君和奚梦瑶,都没有被「谁赚得更多」而影响感情。
从节目【家务优等生】中可以看出,经超和小李琳无论谁主外, 另一方都没有怨言,愿意承担起主内的责任。
何猷君也完全支持妻子的事业,甚至, 他在心理上更依赖赚钱相对较少,但内核稳定、情绪积极的奚梦瑶。
原因就在于:夫妻间相互尊重对方的决定,能够让彼此主观上体验到平等的「权力感」,促进关系和谐。
另一方面,强化夫妻间「共同体」的概念,有助于平衡「权力感」。
我发现这几对感情不错的夫妻,在聊天中都会更多地以「我们」为主语开头。
比如周一围表白朱丹:「这辈子你爱怎么活怎么活,我们不改了。」
何猷君夸奚梦瑶做的饭好吃:「如果有方便面大赛的话,我们肯定要过去闯一闯。」
许多人之所以执着于和伴侣争夺权力,就是因为感受不到「共同体」的存在。
比如全职太太在家务中体会不到价值感,对比事业有成的丈夫,难免会感到沮丧。
夫妻间无法共同前进时,被「落下」的人很容易通过极端手段,来吸引另一半的注意力,以维护内心的不安全感。
此时,如果另一半愿意带动对方,或是安抚、支持对方,帮助对方确认「共同体」的存在,才能更好地一起走下去。
老实说,无论是看情感综艺,还是听朋友聊身边的故事,我的感受都是:
真的不能用完美主义的眼光,来审视婚姻。
我们深知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缺点。
所以两个真实的人,怎么可能一进入关系,就变得完美、融洽、和谐呢?
爱情没有这种虚幻的魔力,婚姻本来就存在多面性。
幸福的婚姻,并非一开始就能拿满分,也可以是两个60分的人,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经营出80分、甚至更高分的婚姻。
希望我们都能更客观地审视婚姻,也希望我们都能收获美满的爱情。
作者 | 麦子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