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3秒生成网红神曲,你听的歌会越来越无聊吗?

2024-04-07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不久前,一款名为Suno.AI的新版工具上线了,公司称这是一款能够制造「广播级」歌曲的人工智能产品,它像大多数「AI」一样,根据输入的指令,即可在数秒内制作出一段两分钟的音乐。随后,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菜谱歌曲」「某药品说明书」「金属版让我们荡起双桨」「说唱版大悲咒」等光怪陆离的音乐。



文| 黑麦

AI音乐简史

其实,使用人工智能创造音乐的方式并非Suno首创。早在1957年时,作曲家勒贾伦·希勒 (Lejaren Hiller)和数学家伦纳德·艾萨克森 (Leonard Isaacson)便开始了对计算机编程,并生成了一部名为「Illiac」的四重奏组曲,这首长达20分钟的弦乐由多个乐章组成,充满起伏,但从听感上讲,这个作品不属于任何流派,有些「生硬」。3年后,前苏联信息技术专家鲁道夫·扎里波夫(Rudolf Zaripov)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用计算机算法创作音乐的论文。

1965年,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带着他的发明登上了一档名为【我有一个秘密】的节目,在节目中,他展示了一款能够识别音乐模式的仪器,这款仪器可以根据乐器发出的「音符指令」重新合成新的作品。 若干年后,这个发明家成为了谷歌工程师,并且参与研发了阿尔法狗(Alpha Go)和实时语言翻译软件。

80年代时,作曲家大卫·柯普(David Cope)开始设想一种能帮助自己解决创作障碍的工具,这种工具需要将他脑海中的杂乱灵感重新编辑整理,从而创作出一首完整的乐曲。 他经过了六年的实验,写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作曲程序「人工智能音乐作曲系统」(EMI,Experiments in Musical Intelligence)。 斯坦福大学在1997年举办了一场讲座,一位教授演奏了几首钢琴曲,并让观众将曲子与作者连线,意外的是,观众把真人作品猜成了人工智能作品,而把「EMI」的作品贴上了巴赫的标签。数年后,柯普写出了「Emily Howell」程序,并发表了 From Darkness, Light Breathless 两张专辑。之后,该程序也开始陆续接到来自客户的音乐订单。

2002年时,法国作曲家兼科学家弗朗索瓦·帕切特(François Pachet)领导的巴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音乐研究团队,设计出了「Continuator」程序,在转战Spotify之后,他继续坚持算法合成音乐的研发「Flow Machines」。 Iamus是位于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的一个计算机处理系统,该系统坚持古典音乐创作,并在2012年写出第一部完整作品【你好,世界】(Hello World)随后,这一作品由伦敦交响乐团录制,也成为了第一部致敬图灵的人工智能音乐。

【爱乐之城】剧照

Suno

Suno AI最初是由一群音乐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在2023年以Discord为平台,作为爱好者开发的,这些工作人员曾效力于Meta、ByteDance和 Kensho等科技公司。 Suno的面世,让音乐小白可以通过选择音乐类型,添加歌词,控制音乐速度等方面,限定歌曲创作,并且在提交需求后得到两个版本的音乐。 无论多么荒诞、拗口的歌词,无论何种曲风,Suno似乎都能流畅的制作出来,这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尝试创作,就连一些音乐从业者在听过AI的输出后也被震惊到。

不过,就在Suno AI发布数日后,一封来自Katy Perry、Billie Eilish、Norah Jones、Nicki Minaj等不同音乐流派的知名音乐人联署签名,致开发者,呼吁不要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艺术家。 他们在信中写道:我们呼吁所有 AI 开发者、科技公司、平台和数字音乐服务承诺,不会开发或部署会削弱或取代人类词曲作者和艺术家艺术性的 AI 音乐生成技术、内容或工具,也不会剥夺我们应得的报酬。

他们还强调,不希望这项技术取代人类艺术家所拥有的原始才华和技能;不希望看到利用 AI 技术掠夺职业艺术家声音和肖像,侵犯创作者权利,破坏音乐生态的掠夺性行为。截至发稿时,科技公司尚未对这封信件做出回应,但不难看出,在AI几乎被未来无条件接受的趋势下,艺人们的联名发声,也在透露出一种无力感。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剧照

或许艺人的愤怒与恐慌与此前的事件有关。2023年,一位ID为「ghostwriter977」的用户通过选择Drake和The Weeknd的声音,深度伪造了一首名为【Heart on My Sleeve】的歌曲,随后这位用户在TikTok上迅速走红,并向格莱美提交作品,参与年度最佳说唱歌曲和年度歌曲的评选。之后,环球音乐的投诉下,歌曲因为侵权从苹果音乐、Spotify等流媒体平台下架, 尽管如此,格莱美奖的主办国家录音艺术科学学院(NARAS) 首席执行官小哈維·梅森(Harvey Mason, Jr.)仍旧坚持认为,这首歌有资格参选,尽管歌曲是由AI生成的,但它是由人类创作的。 由此,音乐行业引发了一场关于AI的争论。

Suno公司一直没有透露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来源,但公司声称为了免受剽窃,以及版权问题,这些数据已经受到保护。有多位AI行业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AI采用了「sdxl」(Stable Diffusion XL),这是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生成式深度学习的算法。 ai公司采集了大量的音乐数据,整理了音乐类型的风格信息,随后他们会像大卫·柯普(David Cope)在40年前的做法,将作品「碾碎」,因为足够多的「音乐小节」即不会触碰版权问题,也能被AI分析出某个艺术家的特定展现方式。

「叨叨冯」是毕业于哈特音乐学院的一位音乐博主,在转行读音乐之前,他学的专业是电子工程,「所以我个人不会对人工智能有什么偏见」。在这段时间里,「叨叨冯」用suno ai尝试了古典、流行、爵士、雷鬼等多种音乐风格创作后,做了两期视频节目,并得出结论——给AI打出了较低的分数。他认为, suno ai在短时间内完全无法威胁到专业的创作者,但AI毫无疑问会成为一种趋势,或是一种创作手法。

在多数AI从业者看来,目前的AI水平所显露出的或许只是技术的「冰山一角」,suno ai作为一款娱乐工具,尚未表露出制作大量成熟音乐产品的能力。

「当然,随着这种音乐的增多,也可能拉低受众的审美,让音乐沦为背景声音。但我也相信,如果AI会成为专业音乐人的辅助工具,就会为音乐产业创造更多元的声音」 ,叨叨冯说,「目前的suno.ai和大多数手机、pad上的音乐软件一样,像一台傻瓜相机,只需按下快门,就能完成创作,不懂音乐的人,在人工智能和入门音乐软件的帮助下可以尝试着接触音乐的创作,是件好事。」

关于AI音乐人的争论,似乎不会很快得到答案,或者说,这场论战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的是,人工智能或许不会像数年前的「阿尔法狗」(AlphaGo)在战胜人类后立即退役。或许在音乐的世界中没有输赢与高下之分,或许AI已经注定要成为创意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前,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对于含义的研究。 像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音乐也是不能脱离意图和动机去创作的,聆听纯粹由机器生成的音乐,有时会让人感到「无聊」「失望」或是「恐惶」。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景,未来的某天你失恋了,躺在床上要求智能设备给你播放一首歌,随后播放器自动生成了一首名为「预制菜的加热法」的歌,你觉得这不符合你的心情,于是你又点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很快,播放器把音乐切换成了「舞曲版的大悲咒」,你有些气愤地关掉了智能设备,想去找一些常规的音乐来听,可惜那些歌曲的名字,甚至那些音乐家的名字,你一个都想不起来了。

(鸣谢Rodger、小吉、K5158等数位AI工作者对本文的协助)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