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贝小戎
哪些学生不喜欢上学? 愤青一点的话,你可能会说,正常的孩子应该都不会喜欢上学,因为在学校受到各种约束,所以他们在学校没有精神,一放学就活力四射。
稍微结合一下你的观察,你可能会说,特别笨的和特别聪明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学,笨的孩子成绩不好,感到挫败、不受待见,聪明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课上很没意思,压根不听。
【大考】剧照
这跟专家的结论差不多: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丹尼尔·威林厄姆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说, 学习的难度要恰到好处,太难了让人心灰意冷、无力为继,太容易了让人感到百无聊赖。 因为学习是去学那些我们不懂、不会的东西,要动脑子,但我们「人类不经常思考,我们的大脑不是为了思考而设计的,而是为了让你不用思考而设计的。人的大脑有很多功能,而思考并不是它最擅长的。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确定的。」不仅是学习,玩游戏和工作也是如此,唯有难度稍微高于我们的能力的活动,才会让我们产生兴趣并感到快乐。
孩子不喜欢上学,也有可能是因为跟同学或任课老师合不来,也许真的需要换一个班级甚至学校, 「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这样两种品质: 他们能够与学生建立个人联系,并以一种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组织课堂材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纽带——无论好坏——决定了学生是否学习。在4年级学生看来,那些颇为刻薄但课程组织得很好的教师的课堂是不会很有效的。同理,那些有趣的教师,或者温和的、讲故事的教师,要是他们的课堂组织得很糟糕,效果也不会很好。试想,如果这两个人是教师会是怎样的呢?【权力的游戏】中的泰温·兰尼斯特,他聪明但冷漠。【老友记】中的乔伊·崔比安尼,他为人热情友好,但并不聪明。要知道教师既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又要平易近人。」
【最好的我们】剧照
不过聪明孩子和笨孩子这个说法存在一个问题:果真有的孩子略笨、有的孩子特别聪明吗?智商是先天的吗? 目前专家倾向于认为,智商不是固定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基因对智能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很容易观察到一些环境直接改变智能的情况。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贫困的家庭,然后被一个更富裕的家庭收养,这个孩子的智能就会提高。」
所以,即使一个孩子智能略差,也不能灰心。「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和聪明的学生有类似的潜力,他们只是在知识、动机、逆商(面对学业挫折的坚持)和作为学生的自我映象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课后,他们利用各种校外资源的情况可能也有所不同。」这类学生完全能够出类拔萃,首先必须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笨。
【少年派】剧照
威林厄姆讲了他的一个发人深省的体会,「相信一个人的智能肯定会影响我们对其成就的看法。例如,在我教书的头几年里,我在不知道写作者是谁的情况下给考试作文评分,后来揭晓分数的那刻,我经常会对某个学生的作文质量感到惊讶。让我震惊的是,当我批阅匿名作业时,得分结果经常让我大跌眼镜,这不禁让我意识到, 我个人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影响了我对他们作品的评分。 」
跟一些专家一样,作者告诫我们,不要夸孩子聪明,应该赞扬他们努力的过程而非能力。 夸奖一个学生聪明,相当于让他觉得智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不受他控制的一种东西。相反,要称赞孩子所做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否,当他们着手开展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当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时,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时,都要表扬。
【小欢喜】剧照
作者还澄清了好几个大部分人会关心的问题。 首先,一些学霸平时不怎么用功,在学期末、临考试前突击两个晚上,照样能考高分,这种做法可取吗? 「在考试前集中时间强化学习通常被称为临时抱佛脚。在我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会吹嘘自己考试考得很好,但一周后就什么都记不住了,因为他们在死记硬背知识点。如果你换一个方式,分几个阶段学习,中间有一段时间的延迟,你可能不能在眼下的考试中做得理想,但与考试前强化训练式的临时抱佛脚不同的是,你会在考试后更长的时间内记住你学习过的材料。」这叫 间隔效应。
另一个问题:学生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学习吗? 作者的回答可以让家长稍微放心一些:使用手机、平板并没有导致孩子读书时间减少,看电子书时的理解力只是比读纸质书时的理解力略差。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生成的电子笔记方便他们日后进行编辑,只要他们忍住不在上课时看视频、购物。唯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在控制冲动方面不如成年人,而且热衷于过度社交,甚至是亢奋社交。因此,社交媒体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可怕的诱惑。13至19岁的青少年痴迷于研究他们的同龄人,沉迷于和同龄人的人际关系(或缺乏人际关系),这在每个上学日都影响着孩子情绪的跌宕起伏。」
第三个问题,在网络时代,我们还需要记忆、学习事实性的信息吗?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永远要把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而不是获得专门的知识放在首位。」「永远不要去记忆能查到的东西。」
作者对此不以为然,「没有事实性知识,一个人就不能有效地运用思考技能。假设你的记忆中有10000件事实,而我只有9000件,10个月后,我们之间的差距从1000个事实性知识扩大到1047个事实性知识。如果一个孩子在知识方面开始落后,除非有一些干预,否则他将进一步落后。毫无疑问,这是一些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家庭环境千差万别,父母使用什么样的词汇,父母是否会问孩子问题,并倾听孩子的回答,他们会带孩子去博物馆或水族馆吗,他们是否为孩子们提供阅读书籍,孩子们会观察他们的父母读书吗,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在孩子们上学的第一天经历的事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左耳】剧照
对于理解和学习来说,看不见的背景知识很重要 ,「来自社会经济背景略差家庭的学生通常在3年级时,其阅读能力表现正常,但在4年级时突然就掉队了。对于该现象的解释是,3年级的阅读指导主要集中在解码,弄明白如何用印刷符号读出单词,这就是阅读测试所强调的。到4年级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是性能良好的解码器,这时阅读测试开始强调理解。理解取决于背景知识,这是来自特权较多的社会阶层的孩子的优势。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来到学校时词汇量更大,对世界的了解也更多。」
什么叫背景知识?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当一个朋友走进别人的厨房,他能用手边的任何食材迅速做出一顿美味的晚餐,这是因为他对食物和烹饪有着广泛的背景知识,在看到堆满食物的储存室时,就能看到许多可能性。例如,将山核桃与烤鸡馅料一起压碎,做成鸡肉面包;或用茶来给米饭调味。
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老师就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课上不仅提供信息,还要带着他们思考,因为思考意义有助于记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作业既要有一定的量,也不能让学生感到厌烦;对差生也不能放弃。 总之就是目光敏锐、心思缜密、爱生如子、循循善诱,专业过硬,还懂点认知心理学, 这样的老师,无论是韩寒还是爱因斯坦遇到了,都会心服口服。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审核:同同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