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一种正在拖垮当代年轻人的习惯

2024-05-04情感

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有同感?

这些年,我们好像一直在过一种没有「实感」的生活:

吃着网红打卡第一名的美食;
穿着直播销售榜Top1的衣服;
看着算法机制推荐的热播剧;
用着很多博主种草的日用品......

之所以说这种生活没有实感,是因为它是「二手」的。

二手生活,指的是生活中一切信息、经验、思考、方法都来自他人,别人觉得好的自己也认为是好的,于是复制别人的生活。

比如,看到大家都向往「去有风的地方」,你也因此觉得去大理隐居就是最自由的生活,尽管以前并不这么认为;

每次做旅行攻略,直接照抄点赞最高的一篇,认为严格按照它来执行准没错,忽视了自己旅行的目的和意义;

不管做什么事,都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幻想「如果我也能那样就好了」……

但这些认知和行为,都不是你个人经验的「量身定制」,而是由他人经验造出的「批量套装」,「穿」上它会发生什么,别人已经给了你现成的答案。

复制大量单一的他人经验,让你几乎不用再作思考,就可以过上稳妥的生活,毕竟前面已经有人试过错了。

然而,「二手生活」就一定是正确和安全的吗?

我看到有网友说:

「都去有风的地方,但我要是本来就不向往风呢?」

「非得像网红一样环游世界,才叫精彩的人生吗?」

「一旦幸福有了模板,那幸福不再是自己的幸福,而是别人眼中的幸福。」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长期过着二手生活,人的自主性、适应力、抗压力、自我调节等能力,都会因为派不上用场,而逐渐衰弱。

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如何摆脱千篇一律的「二手生活」,过好专属于自己的「一手生活」?

这些场景,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识:

高考后选专业,亲戚说你喜欢的专业不好找工作,推荐了一个市面上的热门专业,于是你听从了TA的建议,却痛苦了一整个大学;

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闯荡,家人劝你回家乡工作、相亲、结婚、生子,说这样才能安稳地过好这一生,你照做了,但每天都觉得生活枯燥乏味;

人到中年,你想朝着理想冲刺一把,同学跟你说做他那一行赚钱,于是你跟着他混,结果丢了理想也赔了钱......

我们的人生,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像从二手平台挑选商品,要椅子有椅子,要沙发有沙发,但都是别人用剩下的。

成长机会、信息渠道、思考载体变多了,给我们一种「只要跟着别人走,就可以去更高的地方」的错觉。

可到了一定岁数才发现:自己一直被困在二手信息的茧房里,其实哪儿也没去成。

我有个闺蜜,从小到大都很喜欢看书、写作,高考后一心想报中文系,想成为作家。

可填报志愿前几天,妈妈得知她要填中文系,便发动亲戚们一起极力劝她改报更热门的金融系,说「肯定能找到好工作」。

闺蜜最终很「听劝」,报了金融专业。但她大学4年却过得十分痛苦,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也感到非常迷茫。

实习前,她打电话让妈妈和亲戚们推荐实习单位。

她天真地以为,TA们当初打包票说她毕业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一定是有确凿的资源可以给到她。

结果她妈妈却说:「我们哪来的资源?只是听邻居说金融专业好。」

其他亲戚也说:「不清楚学金融出来能干什么,只是听说挺挣钱的。」

好家伙,原来TA们的信息,也是「二手」的。

后来,闺蜜去了深圳实习,在金融公司上班不到半年,就因为太压抑而辞职。之后她报了写作班,写起了网络小说。

本以为,她终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但现在,她又不写小说了,转而考公。

为什么突然做出转变呢?因为她结婚了,她老公说考公最稳妥,于是她照做了。

人生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她还是过着「二手生活」。

本以为自己在走「捷径」,但其实哪儿也没去成。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橱窗人」:穿着别人眼里高档的衣服,去着别人认为高档的餐厅,尽情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人。

可最终,TA们丢掉了自己真实的样子,成为了看似完美的「橱窗人」,专供外界欣赏。

我曾问过一位很有「橱窗人」特质的来访者:「为什么你要选择过这样的生活?」

他回答:「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无聊。」

如果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赞誉、认可,他就觉得心里不得劲、苦闷、不快乐。

完形心理学家Fritz Perls认为:「无聊是受到压抑的愤怒。」

我们之所以感受到「无聊」,根源是不允许做真实的自己,不允许有真实的情绪。

我前面提到的闺蜜,她的成长经历也是这样的。

这位来访者也发现:当自己拿不准主意时,很难觉得正在做的一切有意义。

不知道选什么专业、不知道选什么职业、不知道选怎样的伴侣……

无意义感,让他觉得不管他做什么努力,都会觉得无聊,不想做下去。

而获取别人的关注,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能给他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背后的深层动机,其实是害怕自己失去价值,害怕孤独。

这也是很多人过上「二手生活」的原因:为了麻痹真实的自我感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受「二手信息」,养成了窃取快乐的「强迫性习惯」。

心理学中有个「坏梨效应」:筐里有一堆梨子,你总是挑坏了一点的梨吃,逐渐养成先吃坏梨的习惯,就会变得只吃坏梨。

人的第一经验来自哪里,就会逐渐变得依赖于此。

就像我闺蜜,她妈妈性格强势,把她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所以她一直在接受妈妈给的「二手信息」,没有自己的主见,长大后也习惯听从别人的安排。

她小时候听妈妈的安排,结婚后听老公的安排,唯独没有听过自己的真实需求。

如今,在人际交往中,哪怕知道朋友的看法不一定对,她还是会下意识觉得:

听别人的,比听自己的更加稳妥、安全。

第三个导致「二手生活」的原因,是「偏颇的观念」。

有时候,我们需要凭借过「二手生活」来断定:

我是否值得人爱?世界是否安全?其他人是否在意我?

能够从自己的生活里,看到别人生活的影子,会带来一些安全感,让我们感到自己值得爱、很安全、很满足。

但心理学家马斯洛多年前就在【需求动机理论】一书里提到:

对安全感的需求,是比较低层次的追求,执着于此,人就会变成安全感的「奴隶」。

从而产生偏颇的观念和行为——观念越来越偏颇:什么稳妥选什么,不在乎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想法越来越狭隘:大家说对就是对,想法随波逐流;

行为越来越单一:活在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里,永远做着大众认为正确的事。

但人的自主性如何体现?自我需求从何满足?尊严和幸福感又要如何获取?

「二手生活」里没有它们的发展空间,我们也无法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二手生活,很接近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提到的「它世界」这个概念。

在充满物象的「它世界」里,我们和外界的关系,是主人和工具的关系,只有利用与被利用。

我们不关心自己和「工具」的关系有多深,有多厚,有多真诚,只关心「工具」能不能让我们过得好一点、富一点、安全一点。

这种联结自己和外界的方式,带来了「二手生活」。

而真正能够拿出自主性,活出尊严与幸福,成为生活主人的方式,是过「一手生活」:

离开「它世界」,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觉察并支持自己的需求。

1、给生活做「加减法」。

加法:给生活增添真正有意义的内容。

感到无聊时,与他人真诚地交谈,给自己更多的关爱,而不是用物质、虚荣来消遣和驱赶无聊;

感到不安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用善意辐射周围的人,能得到温暖、善意的回馈和支持;

感到愤怒时,适度允许自己「发疯」,看到内心的委屈和不甘,在一次次「看见」中宣泄压抑的情绪。

减法:一点点减少「二手信息」在生活中的份量。

识别生活中的「二手源」:比如少沉浸在各种网红的精致生活里,意识到这都是别人特意打造和展示的,转而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回到当下的一手体验里;

用自己的需求覆盖别人的评价:当你的决策正被外界意见和评价左右时,认真倾听自己的内在需求,把最主要、最想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勇敢捍卫它;

不在感到内耗的事情上花力气:减少无效社交,停止无效努力,把更多能量保存起来,做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事。

2、觉察自己过「一手生活」可能存在的障碍。

一个很重要的障碍,是我们内在的体验。

刚开始过一手生活时,我们或许会因为前面没有标准答案,情不自禁想要逃回舒适区,继续依附「二手生活」。

这时,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这种愿望背后的恐惧。

它来自哪里?对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自己明明做了对的事,内在体验却这么不安?

我能不能忍耐住这份不安,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3、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二手信息」,这不见得是坏事。

就像人们为了烘热社交气氛,需要说一些别人说烂了的热梗。

也有人确实通过各种「二手信息」,更快达到目标。

二手生活也可以有价值,但有一个前提是: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发言权。

比如,做选择时,除了关心别人眼里的对错,更关心做这个选择,能否让自我的内心充实、有力量;

如果这个选择是你认同的、喜欢的,你也可以在别人的「二手经验」中,创造自己更好的「一手生活」。

或者你在幻想「如果我也过这样的生活就好了」时,能保持现实检验能力,知道自己真正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复制他人的生活模板。

【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一书中提到:

轻易听信别人告诉你的,让禁忌阻碍你的视野,给自己定下条条框框,过约定俗成的生活,我把这叫做二手生活。

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不如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在迷你剧【凯洛的末日日常】里,世界末日临近时,每个人都在活出想要的人生,但大家想要的人生却大同小异:

环球旅行、攀登珠峰、在埃菲尔铁塔下求婚……

因为这些人生目标,其实都是「二手」的。

主角凯洛没有选择「活出想要的人生」,而是选择找份工作上班。

因为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如何,只在乎自己当下的内心体验。

尽管她在工作中积累的都是很小的经验,但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体验,也收获了满足感,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正被困在二手生活里,请提醒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活别人的人生。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 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 李清照 【声声慢】

作者 | 芒来小姐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