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从「二元生活」到「三维活法」,在碎片化时代被疗愈

2024-06-25情感

网上曾有一个爆款问题,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很多答案下面的留言展示着普通人的痛与无奈,「年近30,我却没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随波逐流,没有勇气改变,又有点不甘心」「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吧,可还是要活着」……

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什么样的活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感觉最近大家都很迷茫。

在过去,还可以参照父母的活法或者师长的教诲,按部就班地走好人生路。到了社会高速变化的今天,很多原有的生活方式难以为继,「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结婚就要生孩子」「专业只需要选自己喜欢的」,这些妈妈和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如今的时代好像失灵了,人生的评价体系也变得多元又混乱,令人无所适从。

很多人想找到更好的活法,却没有答案;而有能力提供指引的人往往没有时间、没有动力去做「人生导师」。很多人仿佛身在迷途,备感「蕉绿」。洞察到这些「时代痛点」后,杨澜说,「今天我们并不缺少信息,甚至,已经被超载的信息和情绪垃圾所淹没;我们有太多忧虑,困惑和恐惧。」

面对纷乱前路,幸好有人在帮我们拨云见日。

拈花微笑间

给出人生参考答案

淡紫色衬衫、银灰色长裤的蔡澜,花白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苟。岁月沉淀,反而让他显得精神矍铄。在他对面的是声音温柔,但抛出的问题直击核心的杨澜,「您从年轻的时候就选择不要孩子,到了老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点后悔呢?」「一点后悔都没有。」蔡澜一边摇头,一边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蔡澜的祖籍是以传统著称的潮汕地区,很多人都坚持多子多福、几世同堂;蔡澜那一代人中鲜有丁克家庭,或者主动不要孩子的。他的选择难免让人好奇:蔡澜只是想特立独行的生活吗?杨澜问出的也是很多人好奇和关心的。

蔡澜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作为解答。

蔡澜用亲身故事讲述不生孩子的决定由来

当年,有一部剧急着要拍,接到邀约的蔡澜来不及回家收拾,按照要求马上赶往机场。等忙完工作,从国外回到家,蔡澜一进门就发现自己养的一笼麻雀都死掉了。虽然是很普通的鸟,但由于自己照顾不周,因而失去了生命。蔡澜在自责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照顾不了的,就不要非去担那份责任。

这不仅是关于蔡澜是否要生养孩子的抉择,也是蔡澜对于活法「减负」的思考。如果类似的问题,放在今天的你我身上,我们能对自己的活法,给出如此干脆的回答吗?

在抖音的【杨澜对话】节目中,杨澜问出的问题看似寻常,却满是力道和准头,仿佛在代替普通人问出「该怎样活着」的困惑。现在年轻人会在内卷和躺平中纠结,好像是心底的朱砂痣或白月光,选了内卷,难免会对躺平恋恋不舍,反之亦然。杨澜和蔡澜对于这两种活法聊了起来。

蔡澜表达对「内卷」和「躺平」的看法

蔡澜一直记着妈妈从小告诉自己的话,要很努力地赚钱。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自由,有了一份给自己尊严的收入之后,才有了「躺」的自由。杨澜半开玩笑地说,很多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玩笑般的话让蔡澜聊得更深,「有五斗米,就很高兴了。如果折腰,就折嘛,有什么关系呢!情操上,你知道你是很干净的。这是很重要的。」「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有一点积蓄,能给人带来尊严。」杨澜的话发自肺腑。蔡澜听完,笑着肯定,「尊严、自由很重要。」内心自由而坚定,追求尊严与情操,恰是蔡澜的活法。

除了蔡老先生,还有很多名人在杨澜的「活法」节目中,讲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见解。

「这是一个观众的问题。是去一线城市还是回老家发展呢?我的老家是一个十八线的小城市。」 这是「杨澜对话」直播过程中,一位观众发来的提问。这次杨澜对面坐着的是叶檀。

叶檀说,经历过患癌和抗癌的生活后,反而更能感受到日常的幸福

被称为「财经女侠」的叶檀经历过患癌、抗癌的生活后,对于活法有了更通透的认知。面对如此接地气的问题,叶檀很认真地帮着分析和回答,「这要看你想得到的是什么?任何东西都是有得有失的。在一线城市得到的是发展的机会,和摆脱人情束缚的自在感……如果你希望的是人情社会……显然是中小城市比较好。」叶檀没有直给答案,而是贴心地帮忙分析不同选择的利弊。

只有源自生活细节的回答,才能引爆我们对于「活法」的共性思考。杨澜可以笑着和蔡澜谈及男性对于女性欣赏的目光是在身材还是在头脑,也可以话家常一样问郭富城,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可爱的小狗头像?蔡澜坦诚地说「有趣才比较重要」,而郭富城也实在地回答, 「时代不同,人需要改变……和大家更多形成沟通的平台。」蔡澜的话可能让我们从身材焦虑年龄焦虑中猛醒过来;看到天王们也在与时俱进,自己再努力时好像就没那么痛苦了。

滑动查看更多

杨澜对话嘉宾:蔡澜、郭富城、叶檀等

当我们听到杨澜从这些名人口中「撬出」这些话时,感觉有一些震惊。看看身边人大部分的活法,就会明白这样的回答多么珍贵:很多人在看不到尽头的「竞争」路上你争我赶,疲惫不堪,于是好奇那些不一样的活法是怎样的,更想知道「厉害」的人在遇到和自己一样的难题时,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杨澜再一次通过访谈的形式,与万千普通人一路同行共同思考,她不仅邀请到各个领域做出骄人成就或直面过风暴的名人,更在于在访谈中杨澜让每一个人都不吝啬付出,带着岁月带给自己的磨砺,与屏幕前的普通人推心置腹。

借他人之口

展示人生的缤纷与坚韧

杨澜和蔡澜的对话播出后,蔡澜的百度指数上涨了11倍,更多的人开始对这个老顽童产生了好奇。但蔡澜接受的访谈数不胜数,这一次凭什么是杨澜让他如此出圈?

类似的质疑,在杨澜拼搏的日子里并不少见。众所周知的第一次,大概要数在1990年代,央视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主持人时。当年,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杨澜脱颖而出拿到面试机会,一位编导毫不掩饰地说,「杨澜,你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就是我觉得你还不够漂亮。」这句话的背后,意思是「凭什么是你?」

杨澜在日记中写下过罗曼·罗兰的一段话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后来杨澜把自己的人生态度总结为: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格局。从创立个人访谈录,到由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杨澜不断扩宽格局,走的每一步都异常坚实, 她也在通过节目,持续地帮助普通人看到生命的内核。

在诺奖得主丁肇中面前,杨澜是一个虚心的后辈。两个人聊起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很多并不是学生时代班级上的佼佼者。

丁老认为年轻人最重要的是选一门合适自己的课题,持续深耕下去

丁老解释,这说明会背书不是最重要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热爱的,才是最重要的。平淡朴素的一句话,抚慰了多少困在学业中苦苦挣扎的年轻人,也让很多人获得了重新审视生活的动力。

杨澜又请教丁老,「为什么可以在88岁的高龄,还能如此高强度地工作?」丁老思考了一下,「我生活得很单纯。」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告诉面前的杨澜,也告诉镜头之外的普通人,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过分迷恋网络……。

心理学认为,当我们能采纳另一个人的观点、代入另一个人的角色并做出反应,就会产生让人难忘的共鸣。这样的共鸣需要营造出足够的氛围,还需要消除双方的「距离」或者「落差」。杨澜和这些名人一样,具备同样的阅历、能力,但杨澜没有选择现身说法,而是 尽量通过他人之口,展现不同人生路经的更多可能性。

丁老分享应对高强度工作的秘诀

在杨澜看来,人要具备三种能力:了解事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的能力。 了解别人的能力,即为同理心。在访谈中,同理心能发挥作用,更好地展现名人的阅历、学识、眼界、头脑。同时也帮助杨澜更好地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新平台,去发掘、去呈现时代之美。

在【发光吧,大女生】中,杨澜从采访者转变为话题发起人,结合自身经历,代表更多的人去发声,让不同的人在各自境遇下萌生的思考、选择、坚持和超越,都能得到共鸣。杨澜不仅是主持人、话题发起人,还是一个策展人,在访谈中,如同带领观众探秘,有悬念,有危机,有高潮,有结局,时不时有惊艳的「内心戏」场景,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也火星四溅。8期节目观看人次达2亿,话题#发光吧大女生在抖音播放量达8亿。

在【发光吧,大女生】中,杨澜结合自身经历,呈现了更多女性的心声

超高的播放量,背后的秘诀是用普通人熟悉和喜爱的方式,去和名人进行无边界的沟通,这是杨澜拥有的珍稀珍能力,她也在善用自己的这种「超能力」。

借你的光

照我的前路

何为活法?乍一听,是一个宏大的问题。真正的活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接地气、解难题的。正如杨澜所说的,「在虚假中呈现真实,在浮躁中呈现深刻,在碎片中呈现完整,在戾气中呈现理性与善意。在这里看到一些‘活法’和 ‘想法’。」哪怕这些活法与想法,会带着刺。

「怕老吗?」杨澜这样问64岁的惠英红。换做别人,大概会有出言不逊的嫌疑。但杨澜问出这样的问题,反倒自然和熨贴。果然,惠英红语气诚恳,「谁不怕老?」随即,惠英红又感慨,「人生苦短,不要想着以后会怎么样。」简单的话语却给出了如何看待人生的小秘诀。

惠英红分享和「怕老」和解的心路历程

不同代际、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活法。而活法也可以借鉴和参考。借别人的光来照亮自己的人生路,未尝不是幸事、乐事。

惠英红还谈到了自己和妈妈两个人患病的的经历。惠英红患有抑郁症,妈妈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惠英红一开始不知道妈妈患病,常常因为妈妈的怪异举动 发脾气。再次谈到这些,惠英红红眼眶湿润,声音哽咽。我们终将面对家人和自己的生老病死,两人言谈之间就给了我们很好的生命教育。

杨澜引用【论语】中的话告诉我们: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时代异常喧嚣,而杨澜希望:「 静水深流,我们一起去触摸一些持久有力量,对心灵有慰籍,对未来有启发的东西。 」「杨澜对话」既有大处着眼的恢弘视野,又有小处着手的温暖关怀,带给我们很多启发。目前刚刚播出七期,累计看播人数已突破2086万。丁肇中先生「88岁依然能应对高强度工作的秘诀」,抖音点赞11万,播放量高达1235万。

节目爆火出圈,对杨澜而言是寻常事。远的有当年的【正大综艺】,近的有她主持的【杨澜访谈录-亚运特辑】,特别是杨澜与谢震业、与小萨马兰奇的对话,都成为热点。

短跑运动员谢震业在杨澜的节目中道出许多心声

曾经的资深传统媒体人很多已经销声匿迹,而杨澜 通过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让自身的能量得到更大的发挥,让生活和生命的智慧在人和人之间分享、传递,在如今的时代里更加难得。

一方面,杨澜坚持自己所积累和所代表的公信力。正像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都要经过严格的「事实核查」一样,杨澜也坚持和把握着这些「传统」的原则,力求严谨。另一方面,她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杨澜站在一块黑板前,和著名的数学家丘成桐聊起卡拉比猜想时,丘成桐用一根竹子来深入浅出地解释深奥的理论研究,杨澜听得津津有味,好像是一块吸收知识的海绵。两个人旋即又聊起了【红楼梦】对于丘成桐的影响……这是【杨澜读书】在 4·23读书日合作特别节目【听见书的声音】,通过读书系列节目,杨澜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为人们提供系统的精神营养餐。

杨澜访谈特别节目:【听见书的声音】

正如由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发起的名人名家知识活动「大有学问」想传达的:何为学问?如何传播「学问」背后的价值观?随着越来越多的各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作家、名人在抖音进行直播,发布短视频去分享自己的故事、经历、知识,很多网友们的困惑在交流中得到解答、焦虑得到抚慰。

如果说人和人相互支撑,也是一种活法,那么杨澜和更多的名人利用抖音直播平台努力创造和经营着这样的生态,带给我们多角度的思考、多维度的探索、多方面的尝试。而通过直播中的互动和短视频的留言,普通人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故事,正在补充、丰富着这种生态。

杨澜访谈录特别节目:【杨澜访谈录-亚运特辑】

很多人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这些节目所创造的则是更加立体的三维精神世界,让人们获得了看世界的更多视角和更多维度。 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发展,让每个人都不再是孤岛,构建了无数花园分岔小径般的人际互动和情感网络。在这里,普通人能够更多地与时代链接,每个人看到的活法更加多元缤纷,感受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大,得到的疗愈与支撑也越来越有力。

策划丨 三联.CREATIVE

监制 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 丨方禾

作者 吴楠

排版 丨熊清

图片来源 丨抖音、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实验室】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