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忽必烈希望走遍天下的马可·波罗告诉他一些关于城市的元素与规则,以此在自己的头脑中搭建起一座「样板之城」。但是马可·波罗说,城市中包含了众多不确定、不合常理和不讲逻辑的构成,想象、偶然和机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难从中找到共同规律,他只能讲述一座座城市具体的面貌。
1995年,在【看不见的城市】出版二十多年后,设计出央视「大裤衩」的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提出了 「广普城市」(Generic City)的概念。所谓「广普城市」,和【看不见的城市】中忽必烈追求的「样板之城」接近,它意味着去中心、去历史,只求实用的包罗万象的城市模态。库哈斯认为,从1980年代开始,「广普城市」在亚洲、欧洲、 澳洲和非洲各地般拔地而起,它可以不断扩展,可以推倒重来,因此它日新月异又单调无味。
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只有2亿;三十年后,有整整5亿人离开家乡、迁入城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面积扩大了四倍有余,水泥沥青覆盖的区域与瑞典领土面积相当。中国用三十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路途,高速的发展和高度的现代化,塑造了众多千篇一律的「广普城市」。高度同质化的城市景观背后,不仅是对本土性和独特性不由分说的抹平擦除,更是对地方叙事与个体梦想的选择性遗忘。
陆庆屹【罗甸的春天】,2022年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这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下半场。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历程,城镇化进程下半场的开启,意味着向大城市的单向流动大幅减速。这也同时意味着,小城的故事将在未来有更多机会得到讲述和倾听。
2022年,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共同开启了城市共创项目「小城之春」。 在第一季中,14位共创人分别进入作为他人和自己故乡的小城,呈现对小城的全新理解和叙述。由此衍生的短片和三场落地展览不仅呈现出参差多态的城市图景,更从情感和个体经历溯源,带领我们重新观看小城。
联合国开发署在【2021/2022 年人类发展报告】将我们当下的时代定性为「不确定的年代」。在过去的两年里,无论是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还是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都 用带 有辨识度、烟火气和生活感的具体瞬间,抵抗我们习以为常 的千城一面的景观、效率惊人的建设和尺幅巨大的事物。 这些流量时代里转瞬即逝的沸点,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时代的奔腾里小城带来的心灵抚慰。
2024年春天,「小城之春」第二季开启。我们邀请到15位(组)共创人——班宇、陈彧凡、陈彧君、程新皓、段建伟、耿军、顾桃、胡尹萍、罗宇杰、苗文翻译局、佘海晴、孙晓枫、伍伟、袁野、张尕怂、朱岚清。身为导演、作家、艺术家、音乐人,他们不仅以文字、绘画、音乐、影像勾勒着小城有别于「广普城市」的独特面孔,更以植物为标尺、铁路为尺度,丈量着身体与空间、个体与地方的比例。在他们的实践和创作中,劳动成为两代人情感连接的纽带,语言成为大山与世界彼此共振的频率,小城和世界共享着同一套时间,也在时代和历史的夹缝中,展露出各自的困境。
从东北的鹤岗到广东汕头澄海,从河南中牟到云南滇越铁路,这些小城的故事有具体的出发点与开端,但指向的并非一时一地的过往、经历或回忆,而是在大时代与大变革的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兴衰、群体命运和关系流变。
6月29日,作为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的前序活动,「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将于河南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开幕,敬请关注「三联生活周刊」视频号预约直播,以及本文文末招募信息,线上线下参与活动。与展览同期,我们将于三联新媒体平台呈现13集系列短片。
在这个充斥着千城一面的不确定时代,当我们再度望向小城,我们想要追寻的不仅是未尽的梦想、怅然若失的乡愁,更是充满差异性和根源感的个体价值: 究竟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在极速变化的流量时代,我们想要坚持和守护的又是什么?
文|王菲宇
故乡是永恒的主题
也是呼吸的所在
作家莫言曾经说,遍翻文学史和上下五千年,在英雄豪杰和文人骚客的诗篇里,「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英雄豪杰的故乡情融铸成历史,文人墨客的故乡情吟诵成诗篇,对于所有华夏子孙而言,「故乡」是「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结,一个命定的归宿,一个渴望中的、或现实中的最后的表演舞台」。
故乡鹤岗是电影导演耿军所有故事发生的舞台。因为远低于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和五位数就能买下一套房,这个北方的小城一度是热搜的常客。但耿军拍下的却是这座小城热搜之外的面孔:煤矿产业见证过辉煌,也经历了沉寂,曾经的塌陷区的小路上,承载着一群人的回忆。
在耿军的电影和现实的世界里,鹤岗的生活节奏都比大城市慢很多拍,身处这样的节奏里,人也显得舒展一些。在鹤岗,耿军有一群合作超过二十余年的演员,他们生长于此、生活于此,都有着典型的寒带面孔,也都有着寒冷地区特有的幽默感。 耿军说,人在寒冷的时候要找暖和的地方, 他的电影记录下生活的局部,也定格了小城里一个个的情感坐标。
电影【东北虎】的最后,章宇饰演的主人公有一段独白。妈妈背着他去诊所打针,走两分钟要歇一歇,他试着自己走,没走几步就倒在雪地里,妈妈试图拉他起来,但已经没有力气了。这段独白源自耿军自己的经历。那条通往小诊所的路是耿军和伙伴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拍摄【青年】【诗与病的旅程】的取景地。小路附近是塌陷区,2015年就都拆平了。耿军也是后知后觉发现,在拍电影的过程中,自己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突飞猛进的改造过程。「这里新陈代谢的速度太快了,也让我的很多拍摄变成了‘抢救式拍摄’。」
耿军,纪录片【诗与病的旅程】,2010年
在小说作者班宇的故乡沈阳,劳动公园里身着奇装异服跳舞的老年人,一度成为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竞相捕捉的热点。在网络猎奇的目光之外,公园始终承载着沈阳人的公共生活,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在上世纪90年代,劳动公园里的游玩项目随着时代和流行不断变化。时兴滑旱冰的时候,公园里就建了旱冰场,旱冰轮的巨大声响每天在公园的上空盘旋。公园里的一块区域曾经被开辟成露天游泳池,这个细节被班宇写到了自己的小说里。
公园是北方的四季最早显露出来的地方。每个公园有那么相对集中固定的一群人,非常默契地组成了一个乐队。这也被班宇写到了小说里:「压着嗓子唱苏联歌曲,三句一停,气力不足,但歌儿还是好,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我坐在台阶上,点了棵烟,想象着走在结冰的浑河上,浓云蔽日,老马只剩一把骨头,鬓毛覆雪,确有几分忧愁。」 班宇说,这 座城市的底色里曾经有冷、硬、不易融化的特质,像河流里春天开化但底层仍然顽固的冰,但当水位上升,太阳照射着漫涣开来的水,才发现这里跟别的地方早已没有太大区别。
劳动公园里发生的故事被班宇写进了小说
来源:视觉中国
对很多人来说,知晓西北根源音乐人张尕怂,是因为2020年时的视频。他当时困在甘肃白银靖远县的家里,闲来弹琴抒发骚情,几首歌在社交媒体上反馈不错。今年他买了驴回来,买驴的故事也被拍成了视频。他的妈妈对他买驴表示不解,张尕怂就把这个对话也写进了歌里:「买个驴娃子腊月二十八,妈妈说没个正形每天想这个啥,多少年不务地,家里又没草没料,你买个驴干啥?」
张尕怂说,所有的西北乡村的人,家里都养过驴。张尕怂说,小时候听到驴叫,就感到一种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驴是某种故乡的意象。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机械化的普及,和很多同时代的民俗和传统一样,驴也被大家忘记了。把驴买回来,村子里的人都在议论;将驴写进歌里,驴也成为了明星。 他觉得,自己创造了一个灵感,也在快速前进的时代里追回了某种故乡。
对于张尕怂来说,驴是某种故乡的意象
视频静帧
纪录片导演顾桃顾出生在呼伦贝尔,大兴安岭的林区。成年后,他离开大兴安岭,先后去了哈尔滨和呼和浩特学画画。都说25岁到35岁是人生最宝贵的年龄,但很长时间以来,顾桃都觉得自己在虚度青春。他搞过装潢设计、做过壁画、拍了很多自己都不喜欢的照片,总是感觉迷茫、彷徨。「北漂」的时候,顾桃住在一个地下室里,晚上听着各种管道里的水声,他安慰自己,那是森林里的潺潺流水声。
32岁那年的大年初二,顾桃开车去了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名叫「敖鲁古雅」的驯鹿部落——在鄂温克语里,意思是「杨树茂盛的地方」。离开故乡久了,再回到家乡,喝到这里的水,看到森林里树的影子、奔跑的野鹿、天空中的云彩和飞鸟,顾桃突然就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呼吸。「人一有呼吸,就顺畅了。」
35岁那年,顾桃从北京回到大兴安岭。从35岁到53岁,顾桃进行了跟踪式的纪录片拍摄,完成了「鄂温克三部曲」——【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这些创作始终聚焦关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近二十年的跨度里,顾桃的拍摄方式在变化,时代也在变化。小孩长大了,大人变老了,老人走了。最初顾桃拍摄的那几户猎民最终都下山了,纪录片里手足无措的雨果成了新的驯鹿人。 2022年的夏天,顾桃收到了玛利亚·索去世的消息,大兴安岭的山林彻底成为了回不去的故土。
顾桃,纪录片【柳霞的太阳】,2023年
提到「故乡」,艺术家段建伟觉得,很难言明到底是哪一个具体的城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河南许昌和郑州度过。这段生活经历,让段建伟的画作中始终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气息。
从1980年代开始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段建伟始画的就是农民。在他的画中,背景基本为一块纯色,人物的脚下踩着乡间的土路,远方似乎是夯土的断墙,又似乎是蜿蜒的山峦。平淡的、世俗生活中的日常景色和几乎无法辨认的表情,成为段建伟描绘的主体。
不断有人问段建伟,为什么画农民?在【回望乡土】里,他用一个画面解释了这一不断重复的提问:「迎面一个农民伸出右手接过我递过去的一根烟。生命的本质几乎就写在这张脸上。他笑着,我迅速被他感染着。这种生命的活力我在别处见过,在一棵树身上,一个湿漉漉的土坡上,一两声鸣叫中,一个动作中,一句省略了的话语中,鲜活自然,直接而有力。」画了四十多年农民,段建伟现在回头看,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乡村的样貌,改变了每一个人,尤其是农民。他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段建伟觉得,这些归隐在时光里的变化用语言和文字也许无法准确捕捉,而绘画恰恰可以填补这一空缺。
段建伟,布面油画【篮子】,2023年
在艺术家袁野看来,当代人始终处在频繁的迁徙与移动中,虽然没有对家乡的执着眷恋,但每一片所生活过的土地都可能成为故土,也会有突如其来的乡愁时刻。柳絮飘起的时候她会想起小时候的南京,看见月季和喜鹊就觉得是现在生活的北京。城市不仅是分离的实体,也是人类以外动植物的重要活动场所。模糊不清、杂乱蔓生的消极空间和城市边界,亦蕴含着自然形构更动态城市的可能。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植物。来到河南中牟,路边的西瓜、大片的麦田、茂盛的槐树,这些植物成为留在袁野记忆里浓墨重彩的印象。【中牟植物见闻】里既有槐木、月季、二球悬铃木这样的观赏植物,也有小麦、西瓜、石榴这些具有中原特色的的经济作物。它们有的早已成为历史的见证与证明、家国情感的象征,有的则隐喻着人类命运,并且与人类仍然保持着动态交互关系。以植物为载体, 袁野通过资料搜集和阅读、以多媒介的形式,呈现出植物与地方的深度关联,也照亮了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相互塑造的过往、当下和未来。
袁野,摄影【中牟植物见闻】,2024年
家不仅是温暖的庇护所
也是情感
和
文化
的交
汇
点
2014年春节刚过,艺术家伍伟开着一辆车,载着全部家当,从老家河南郑州前往北京 。那一年,他33岁,做了人生中第一个个展。从艺术中心之外一头扎进艺术圈,伍伟参展、做作品,最多的时候一年参加了二十多个展览。他用麻绳、皮毛和纸,实验出千变万化的材料,将这些原始的、粗犷的、彰显着生命力的形态,融入城市生活场景。
此次回到河南中牟参与【小城之春2】展览,回到自己的故乡,伍伟的这些兼具怀旧与实验的作品模拟了一个虚拟的家庭场景。五斗橱、床头柜、冰箱……这些作似乎是每一个家庭里都使用过的物件,但在新的材料和语境里,与生活和记忆保持了审慎的距离。 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物件,不仅呼应着艺术家本人的成长、从中原到首都的迁徙和逐梦,也映射着每一个普通家庭与个体在过去三十年的回忆和蜕变。
伍伟,装置【夹缝】,2021年
正如文学研究者克里斯汀·奥贝尔(Kristin Aubel)在她名为「家园政治」的理论中的阐述, 「家」的概念虽然通常与温暖、安全和个人庇护所联系在一起,但本质上却与更广泛的社会动态交织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绝不是中立的、私人的。「它是内部与外部、私人与公共,以及建筑形式、情感纽带和文化想象在家园政治中交汇的地方。」
在福建莆田长大,艺术家陈彧君、陈彧凡兄弟记忆里的「家」,首先是一栋老宅子的模样。那是一间有七、八个天井的老宅,里面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到了夏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饭菜摆到院子里面。陈彧君说,福建文化很看重「根」和「厝」。「我们有一种理解,人无论是身前身后都要有住的地方,所以 ‘厝’像是一种根源性的所在,是家庭的汇聚点。 」
成为艺术家后,「家」的概念成为陈彧君和陈彧凡创作的起点。在他们的创作里,有故乡的桂圆树枝,也有童年老屋的记忆。身处福建闽中南地区,「下南洋」的历史带来了关于异乡的想象,也让「家」的概念在更大的时空维度上得到了延伸和讲述,更与华人的聚合和离散、个体与族群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 「大家会一直觉得陈彧君陈彧凡是两个背着家乡行走的艺术家,我觉得这是因为从我们内心上,我们出发需要一个根据地,而家园,就是我们最初的根据地。」
陈彧凡,装置【厝】
陈彧君,绘画【错屋】
艺术家朱岚清是在长大后前往北京读书,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从福建东山岛到北京,相隔2200公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都会问一句,你来自哪里?
东山岛是一座位于福建漳州市南端的岛屿。在朱岚清儿时的记忆里,生活在东山岛,人们不喜欢记路名,常常以「榕树下」、「公园旁」、「大市场」这样的方式指代。长大以后,榕树不在了,公园被拆了,大市场也日益凋敝。 朱岚清说,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常让离家的人患上失忆症,而她决定用图像来「对抗」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变化。
从陆地出发,经过「八尺门」,再回到东山岛,当她用相机去记录这一切的时候,不像是一个本地人,反而是用一种外来者的视角再重新发现自己的家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注意到百亿新城。在童年的相册里,这个海边的度假村有着意气风发的样貌,而如今,和无数个烂尾的地产一样,百亿新城如同伤疤一样留在那里,提示着这个海滨小城壮志未酬的未竟梦想。
朱岚清,摄影【百亿新城】
如果说东山岛的百亿新城指向拥抱一切梦想和可能的1990年代,那么汕头的公元胶片厂指向的则是白手起家、雄心勃发的1950年代。1949年,公元胶片厂创始人林希之在简陋的实验室研制出中国第一张原始氯素纸。1953年,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成立。它的身上凝聚着无数个「第一」: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张照相纸、第一卷黑白胶卷、第一张印刷制版片。在世纪之交,汕头公元胶片厂退出了历史舞台。2023年,艺术家、策展人孙晓枫在位于汕头的半日美术馆落地了公元胶片厂的保护调研成果展览。
作为在汕头澄海出生长大的艺术家,孙晓枫从1990年代就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目光对准潮汕地区的玩具制造业。这里有「玩具之都」之称,改革开放后,几乎家家户户开始制造玩具。玩具生产是记件结算、算分算厘,在孙晓枫看来,这铸就了今天潮汕人现实又务实的性格。传统潮汕是宗族关系盘根错节的江湖社会,而作为最早下南洋、闯荡到世界各地的他们,骨子里又有着海盗般的向海性。 因而在公元胶片厂的过往和故事里,不仅凝聚着时代的号角,也汇聚着潮汕人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更承续了潮汕这片土地千百年信奉的志于道、游于艺的人生家园理想。
公元胶片厂生产车间现场(约1980年代)
供图:公元胶片厂
在与世界的对话里
重新找回小城的
时间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设置为四大经济特区,四年之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确立。无论是莆田、东山岛还是汕头澄海,这些沿海小城曾经站在与世界接轨的最前线。它们今日的面貌里,不仅有快速现代化留下的相似痕迹,更有各自土壤生发出的不同印记。
艺术家佘海晴的家乡在广东顺德。在1980年代,这里诞生了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也用锤子和凿子敲打出中国第一台双开门电冰箱。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电饭煲、电风扇……人们使用的家电都是从这座小城里走出。生长在这个以制造业起家的小城,对劳动和价值的观察和思考融汇入佘海晴的艺术创作中。在作品【钻石玫瑰】中,数百朵水钻覆盖的人造玫瑰安插在不同的环境当中。 人工制造的「玫瑰」象征制造业的发展,而闪亮的「钻石」代表着价值的符号。 在物资无限发达的时代,我们如何重新关注到总是默默无闻的劳动,又如何为这些劳动和付出计算出合理的价值?
佘海晴,装置【钻石玫瑰】
「胡小芳」是艺术家胡尹萍虚构的身份,一次回老家的经历,让她看到长期住在四川小镇的母亲在不断编织手工毛线帽子用以打发时间,并且等待外部公司来廉价收购。「妈妈织了一大麻袋的帽子,我开始觉得这个事情不对,她的时间被廉价地收割掉了。」
回到北京后,胡尹萍委托同学假扮来自法国公司的中国CEO「小芳」,去收购母亲的帽子。为了让母亲在这项手工劳作中不那么费力,胡尹萍选择了「绿色」这一被公认是保护眼睛的颜色,作为给母亲订单中帽子的颜色。仅在2016年一年中,母亲就交出了100多顶编织的绿色帽子。
这些手织的帽子在北京的艺术空间被展览。小镇上和母亲一样用编织打发时间的普通阿姨也加入进来。2018年,胡尹萍把阿姨们的帽子带到巴黎做了一个展览,也让绿帽子抵达爱尔兰,参加了当地的活动。
看到自己做的东西到达了国外,无论是自己的妈妈还是小镇里的其他阿姨们都信心倍增。在胡尹萍眼中,原本走在时代队尾的妈妈,也因为这份工作学会了上网、微信、网上银行等现代沟通方式。寄快递时,妈妈不再写爸爸的名字,而是会信心满满地填上自己的。「小芳」虽然没有在物质上给予阿姨们很大的帮助,但却给她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支点, 她们虽然依然身处四川小镇,精神却得以到达更遥远、丰富的世界。
胡尹萍,织物【「联合国」】
「小城」与「世界」并不构成逻辑上严丝合缝的二元对立,却常常被视作一对语义概念上的两极。 这种遥远与并峙一方面彰显了时代发展节奏的不均与延迟,另一方面则提示我们,即便在如今这个时空感被科技发展无限削弱的年代,因地理和信息的闭塞造就的差异依旧牢固。
四年前,当建筑师罗宇杰第一次来到山西陵川县浙水村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败的情形。浙水村在明清时是车马驿站,遗留的古建筑记载了曾经的辉煌。随着城市化的席卷,年轻人纷纷去往城市。当时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还未贯通,大山里的浙水村像是不为人知的明珠。村子里唯一的学校,当时只剩下3名学生。在罗宇杰看来,人是建筑的养料,老的建筑没有人住,建筑也因此荒废。
作为建筑师,罗宇杰也一直在思考,建筑可以给人带来什么改变?可以给一个村子带来什么?他觉得,人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而决定在浙水村里建一座书屋。参考了当地的建筑传统,他建筑结构固定在原本的岩石壁上,另一面用木头做成了书架。靠内侧可以放书,靠外侧可供孩子席坐阅读。书屋正对着学校, 罗宇杰觉得,建一座书屋也就是建造了一间容纳人文的公共空间。 在其中玩耍阅读的孩子可能无法立刻理解书屋对于乡村的意义,但人文的启蒙最终会影响到孩子,也影响到村子里的其他人。
罗宇杰在浙水村里建了一座书屋
摄影:袁潇雪
与建筑的衰败、生活方式的消亡相对,语言的衰落发生在时代浪潮席卷小城的时刻,也在小城通往世界的路途里形成掣肘。兴趣小组苗文翻译局的成立,正是因为捕捉到苗语地区语言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罅隙。「互联网」、「麻辣烫」、「快递」、「高铁站」……这些现代生活里的概念,该如何被传递给苗语母语者?语言不通的表象下,是小地方难以融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的大困境, 苗文翻译局所尝试的,不仅是跨越语言的边界,更是跨越发展的时差、填平认知的沟壑。
苗文翻译局试图在苗族文化和现代生活间架起桥梁
供图:苗文翻译局
2019年,艺术家程新皓从昆明开始,沿着1910年修建的滇越铁路徒步走向中越边界。这条铁路是云南省最早的现代道路,它连接了云南腹地的省城昆明和越南的港口城市海防。因为这条铁路的修建,曾经云南和外界之间旷日持久、危机重重的马帮旅行,突然变成了在车厢之内的、三日能够抵达终点的铁道之旅。
「前现代的云南人是如何感知时间的?是太阳有没有升起,还是鸡有没有叫?」在程新皓看来,火车带来了新的时间,甚至带来了一种新的身体感知,带来一种新的可能在这个土地上存在的方式。曾经的那些黎明和拂晓被一声又一声的闹钟替代。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因为铁路、公路和其他的媒介,曾经大山腹地的云南人,也逐渐进入这种生活方式,与世界共享同一套时间。
在沿着滇越铁路行进的途中,每隔一公里,艺术家都捡拾一块砟石放进背囊,并相应地拍摄一段视频。就这样,449公里的路程最终转化为449块石头的重量。这些沉甸甸的石头使得公里、海拔、温度这些抽象的度量和计数重新变为具体的、可感知的身体感受。沿着铁路不断负重前行的身体,指向的不仅是对前现代感知方式的回溯,更是一个飞速发展时代下对小城命运与未来的追问: 与奔腾的时代同频共振的过程里,是否一定要切断与过往的关联?与世界对话的同时,要怎样保留自己的语言?
程新皓,书籍【来自铁路的二十四封邮件】,2023年
「小城之春」 第二季展览
展期: 2024.6.29-2024.10.8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
策展人: 崔灿灿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 贾冬婷
出品方: 三联人文城市
主办方: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
中牟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顾桃·纪录片放映会
时间: 2024.6.29, 14:00-15:30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聚汇礼堂
放映影片: 【雨果的假期】【柳霞的太阳】
「小城之春」展览开幕沙龙
小城是我们未尽的梦想
时间: 2024.6.29, 15:30-18:30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聚汇礼堂
嘉宾(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鸿宇|第一季共创人代表
崔灿灿|展览策展人
段建伟|共创人代表
顾 桃|共创人代表
胡尹萍|共创人代表
袁 野|共创人代表
主持:
贾冬婷|「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
以上两场活动招募
招募人数: 100人
报名方式: 前往"城市家City+"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您的姓名+电话+参与活动原因】,最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短信/电话通知为准
策展人&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
策展人,写作者。作为当今艺术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策展人,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有上百场,涵盖艺术、建筑、设计和电影等。
贾冬婷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专注建筑&城市报道,2020年起,策划三联人文城市奖及人文城市季。
联合发起人
共创人
班宇
@ 辽宁沈阳
小说作家
陈彧凡
@ 福建莆田
艺术家
陈彧君
@ 福建莆田
艺术家
程新皓
@ 云南滇越铁路沿线
艺术家
段建伟
@ 河南许昌
艺术家
耿军
@ 黑龙江鹤岗
导演
顾桃
@ 内蒙古希拉穆仁
导演
胡尹萍
@ 四川泸州
艺术家
罗宇杰
@ 山西浙水
建筑师
苗文翻译局
@ 苗语地区
兴趣小组
佘海晴
@ 广东佛山
艺术家
孙晓枫
@ 广东汕头
艺术家
伍伟
@ 河南郑州
艺术家
袁野
@ 河南中牟
艺术家
张尕怂
@ 甘肃靖远
西北根源音乐人
朱岚清
@ 福建东山岛
艺术家
「小城之春」项目团队
联合发起人: 崔灿灿、贾冬婷
策展人: 崔灿灿
展览统筹: 宋洋、袁潇雪
展览执行: 俞冰如、吴小霜、吴佩珊
视频出品: 贾冬婷
视频监制: 王菲宇
视频统筹: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雷妮、张秋雨、蒋瑞华
活动统筹: 潘鸿
内容传播: 王菲宇、俞冰如、
蒋瑞华、吴佩珊
视觉设计: anotherdesign
三联人文风土季
活动一览
6月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
展期: 2024.6.29-2024.10.8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
「我们生活在这里」摄影项目分享沙龙
时间:
2024.6.30,16:00-18:00
地点: 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一层
分享嘉宾: 张景翔
7月
「吃了冇?」 大孟社区Mapping工作坊
时间:
2024.7.20-7.30
地点: 中牟县大孟社区
发起人: 何志森
讨论嘉宾: 项飙、段志鹏、Pol Fite Matamoros
9月
三联人文风土跨界论坛
人文风土实践沙龙
「吃了冇?」工作坊沙龙
嘉宾:何志森
有趣城市工作坊
共创音乐项目:古乐新声
嘉宾:回声当代乐团
共创舞蹈剧场:沿着河走
嘉宾:二高表演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