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疯狂扩张的咖啡市场下,为什么是Manner逼疯了打工人?

2024-06-25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6月20-21日,著名咖啡连锁品牌Manner coffee被连续爆出3起店员与顾客发生冲突的事件。随后,有关Manner员工工作时长和咖啡店行业生态的话题,引起社交媒体热议。

Manner是上海出生的小而美咖啡品牌的代表,对标的是独立咖啡馆,用半自动咖啡机,但单品价格区间在15~20元,且「自带杯减5块」,以极致性价比为Manner累积了一大批铁杆粉丝。开店头三年,Manner只开了三家店。但2018年,获8000万投资后,此后,经过不同轮次的投资,到2023年,Manner门店数量新增513家,总量突破1200家。

这次发生冲突事件的上海威海路716号店,算是Manner的一家老店。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告诉本刊,其实忙成这家店这样的咖啡馆,在全国都很少见。王振东1981年出生在上海市静安区,2003年开始接触咖啡行业。他开过连锁咖啡品牌,做过咖啡培训,投过几个咖啡品牌,也是静安区人大代表。

他告诉我们, 作为这几年扩张最快的咖啡品牌之一,Manner外显的冲突,其实是在这几年资本介入咖啡品牌后,整个咖啡行业图景在发生快速变化的背景中产生的。

以下是王振东的讲述。

记者|驳静

Manner的特点在于高性价比。它的品质是对标独立咖啡馆,使用半自动咖啡机,这是它的品牌调性,也是它产品差异化所在。 千店以上规模的,现在只有Manner还在用半自动咖啡机,非常稀有,除了Manner,目前另外唯一还在用半自动的知名连锁品牌,只有Costa。

用半自动咖啡机是为了保证品质,但这些年星巴克和瑞幸,都在昆山搞了工厂,它们的咖啡都在变好喝,Manner的出品优势就被弱化了。 并且半自动还有缺点,它的出品品质依赖咖啡师的素质,素质好,能将咖啡品质做得更好,万一咖啡师操作失误,会导致品质较大波动,现在它开店多,这种风险就会变大。

然后看价格。瑞幸的咖啡原来12~15元一杯,而Manner的咖啡价格区间是18~20元,按最低值算,一杯只多了三块钱。 不过Manner的调性要比瑞幸好多了,在上海,你拿杯Manner,人家觉得你是有点咖啡品位的,你拿杯瑞幸,人家觉得你单纯想省钱,这是Manner的品牌溢价。 但现在瑞幸、库迪卖到过9块9一杯,相当Manner贵了一倍。这个时候,价格优势又弱化了。

这样一来,Manner性和价两项都被弱化了,怎么去重塑竞争力,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Manner和星巴克一样,原来都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做店,玩得挺快乐的,没想过去做下沉市场。 看上去是瑞幸是第一个发现了下沉市场的新大陆,但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可能还知道上岛咖啡、迪欧咖啡这几个品牌,它们原来就在下沉市场做。 只是说,到了新咖啡馆兴起的新时代,大家起初都只盯着大城市。等到它们也发现这个市场,它就降维打击,把上岛、迪欧赶走了。

【眼泪女王】剧照

现在小县城,甚至一些乡镇,现在都有星巴克了。说实话,我一开始觉得星巴克去做下沉市场,一杯咖啡那么贵,会有人买吗。 结果星巴克说他们在下沉市场生意挺好的,甚至于有些店的日子比在上海还好过。

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叫作「体制内强度」,那个团队根据公积金年报整理出一个地方体制内人员(包含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缴存公积金人数占当地全部缴存人数的比重,发现比如西部一些省份和上海广州,在这方面的数据差异特别大。我的意思是,有些省市的经济结构和一二线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

咖啡店经济活跃的一线城市,服务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员工,一杯咖啡就是一杯饮料,喝完就结束了。 但在下沉市场之后,城市节奏和主要服务人群都变了,他们的消费者在喝咖啡的时候就需要很多附加值,比如对空间有一定要求,还有社交属性,他们愿意花一点时间在里边,大家去聊一聊咖啡,或者坐下来歇歇脚。

Manner也开到三线城市去了,它跟星巴克的共同点是,都不开放加盟,只做直营店。但像瑞幸、库迪这些品牌,都做加盟。加盟店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原来开咖啡店去做过小城市。小地方的生意逻辑是这样的,朋友知道你开了店,会去店里充卡,充个5千、1万很随便的,基本上他们会觉得这点钱的人情必须要给,不给自己都没面子。 意思是,你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加盟商,然后把这个城市包给他,有点像找地头蛇,他得在当地一呼百应,说白了争夺的就是社交圈,这是真正的「私域流量」。

【黑暗荣耀】剧照

那Manner只做直营,在小城市就很难干。当然星巴克为什么能做,因为它店大,品牌影响力不一样,所以能扎得下去。

我们说做一个咖啡品牌,会先把单店模型打造好。一家店多少平米,用几个人,多少固定资产投入,预计营收多少,把这个单店模型弄好之后,可以去告诉资本,我接下来准备开多少家这样的店,会达到多少营收规模,估值多少,咖啡品牌基本都是这么说故事的。

Manner肯定也有自己的模型,但是当外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是上面说的价格战和竞争对手咖啡品质的提升——这种情况下,这个模型在执行的时候可能就变形了。 这是Manner上海威海路店出现咖啡师与顾客冲突的大背景。

整个咖啡行业在中国,我个人感觉是从2008北京奥运会以后开始高速发展。 到2012年前后,整个市场开始成型,当时也是星巴克最好的时候。到2016年,我们那时还在说,星巴克在中国卖得最贵。星巴克的人自己后来出来解释说,因为中国人喜欢坐着喝咖啡,说你们需要城市第三空间,我提供的这些空间不是免费,所以咖啡在中国卖得贵。那时候星巴克对咖啡也有定价权,一旦宣布涨价,媒体要当作个事儿去报道。

【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但瑞幸一来,首先它把门店规模缩小了,又大量应用数字化方式来营运和管理,减少门店基层管理人员,虽然总部IT人员增加了,但成本还是降低了,定价自然能降低。 这个故事是说得圆的。瑞幸把价格打到15块左右,一下子就让消费者觉得,哦,咖啡其实也能卖十几块钱。

到2018年,瑞幸出现后,整个资本市场开始高度关注咖啡赛道,中国自创品牌就开始在资本加持下快速发展。当时不管是市场表现,还是资本的热情,在咖啡行业都是史无前例的。你去查当时的新闻,有单店估值一个亿的,一个亿什么概念?你这个店你要怎么挣钱才能把这一个亿还上。

库迪打价格战,一杯咖啡甚至能卖到9块9,真是无底线。用一杯拿铁举例,原料成本在6块钱左右,剩下4块钱是毛利,不去算水电、房租、人工和设备折旧,40%的毛利率也是远远不够的,餐饮行业毛利都要做到60%~70%的毛利,净利才能保本。

所以瑞幸和库迪,它必须要做什么? 一定要跑量。但单店营收是有天花板的,所以跑量是跑什么,就是多开店。 战略上,能形成规模效应。另外现在都做线上营销,花在投流上的成本,也要有足够多的门店去承接。

从目前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是咖啡馆扩张的好时机,但星巴克、库迪、 瑞幸和Manner这几家都还在扩张。还有很多茶饮品牌也在往咖啡赛道上转,蜜雪冰城、茶颜悦色,还有茶百道都做了咖啡品牌。还有快餐类,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两家,干啥的都想往咖啡行业里插一脚,连李宁都开了咖啡馆。便利蜂也做过,但项目已经暴雷暴掉了。2019年创立的挪瓦咖啡,也开了近2000家。 所以现在咖啡赛道挤满了玩家,完全供给过剩,或者说得客气点,阶段性供给过剩。包括上海,咖啡馆密度全球第一,咖啡馆总量也是全球第一。

在这种市场里,真忙成像Manner这样子的店,其实在全国都很少。

现在咖啡品牌扩张,不是为了占领市场,纯粹是一种对抗性扩张,为了把别人熬死。现在我们咖啡市场渗透率很高了,2021年有个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是, 月收入5万以上的人群咖啡渗透率高达85%,月收入5千以下的人群渗透率也有42% ,我相信到2024年这个数据只会更高。所以咖啡人群真的基本开发完了。这就是中国速度。

但中国的咖啡消耗量很不均衡的。我们喝咖啡的主要人群,除了跟学历与收入有关,还看圈层。 一个大学生,如果进了工厂打螺丝,而不是进了写字楼,那他一个月到手有七八千,也宁可喝奶茶,不喝咖啡。

【爱上查美乐】剧照

有时候我们会去一些城市给一些领导讲咖啡市场,我会跟他们说,判断你们城市的咖啡市场好不好做,就看两个,一看商业地产出租率,二看个人所得税收入。 如果个税收不上多少钱,商业地产出租率还很低,你发展咖啡产业,你卖给鬼去。

喜茶真金白银给Seesaw投了一个亿,全部投给零售这一块,效果不如预期。我们自己的公司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再投咖啡品牌项目了,之前投的,去年前年花了不少钱想要去救,但就像无底洞,投越多,亏越多。后来我们就转去做供应链了,比如投咖啡里的调味品,玫瑰提取液、人参提取液等等,是做调味咖啡需要的原料,有点像李锦记,你炒盘菜你总得加油盐酱醋。

说到这里,可以多说几句。 中国人特别喜欢调味的咖啡,你看酱香拿铁都有人喝。前段时间星巴克还做了什么红烧肉咖啡。但这些都说明,我们就是喜欢追求各种风味。 瑞幸奠定行业地位,跟它在产品上的创新力有很大关系,那种独立咖啡馆,也都有一些风味特调。现在水果美式也很流行。

我们中国人的口味就是喜欢多样和变化,不仅是咖啡,整个餐饮行业都是这个特点。 包括我们喜欢的欧包,都是带馅儿的。老外吃面包,他是吃「馒头」,我们吃面包是吃「包子」,里边都得带馅儿。

【玫瑰的故事】剧照

如今各个地方开始地域性文化开始与咖啡融合。 你去成都喝咖啡,用盖碗茶的茶杯,旁边他还真的给你配个烤过的辣椒。上次我去金华,它那边有梅干菜拿铁。另外就是咖啡和茶的融合。这些融合可能绝大部分都不靠谱,但是有可能会跑出一些单品来,现在是一个试错过程。

最后我想说,我仍然觉得价格战这个事儿挺没逻辑的,因为价格战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定价权,但咖啡这个行业你不可能形成一个垄断市场,餐饮行业没有一个品牌是能垄断市场的。 我比较期待价格战告一段落之后,可能「一鲸落万物生」的感觉就要出来了。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