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看了令人窒息的中小学生「厕所社交」,我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抑郁了

2024-04-09情感

教育最大的失败,是父母用蛮力卷孩子,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可压力最后往往变成病历。

富书作者: 柳絮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最近关于「 厕所社交 」的话题,上了热搜。

何为厕所社交?

指学校不允许学生出教室,不允许离开座位,上厕所都须老师允许,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在厕所进行社交。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压力,长此以往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严重阻碍。

诚如北大心理学家徐凯文所说:「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了我这里。」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恐惧、焦虑强行转移给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节奏里稳步前行,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内卷大潮中的孩子,容易压抑成伤

中科院心理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这样触目惊心的比率和上升率,让人不得不深思,为什么近几年有那么多孩子的精神会被压垮?我们的教育问题又出在哪里?

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像是被上紧了发条,争分夺秒都在学习,被安排,直到耗尽他们的能量与活力。

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孩子被逼疯、被成魔是注定的悲剧。

孩子的世界只剩学习,成绩作为孩子唯一的评判,是对人性的摧残,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解放日报】栏目里曾讲了20个青少年抑郁休学的故事。

这些孩子曾就读于名校,原本有无限的可能。可后来他们变得焦躁不安,悲观厌世。

父母把他们送进青少年抑郁训练营,在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这些孩子道出了这些年的委屈与无奈。

19岁的韩青,大到学习,小到生活,细化到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都遵照妈妈的指示。

而韩青的渴求,妈妈却视而不见,妈妈所有的「为你好」让韩青压得喘不过气,一心只想逃离。

13岁的谭谈,曾读于北京重点中学,是同学眼里的「完美人设」,成绩优异,博览群书。

她在歌剧和舞蹈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是舞台上那种闪闪发光的女主。

她却说:「因为母亲,我没有童年,她是名校的博士后,踌躇满志却有很多遗憾,我就是她消除遗憾的工具。」

生活中她没有自己,被安排、被选择,是母亲的 提线木偶

还有一位男孩,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中考前一个月情绪失控,向母亲哭诉:「如果爸爸再看着我做数学题,我一个字也写不下去了……」

在男孩父亲看来,考不上清华北大,就是社会渣滓,容不得孩子半点松懈。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说:「学习不能讲竞争,我们现在过度的竞争,失去了对教育的初心。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最后的学习成绩。」

在密不透风的学习环境里,他们为分数而争,为成绩而搏,很难有自己的价值感和体验感。

他们俨然成了学习的机器,习惯了所有的委屈和隐忍,让自己在学习中煎熬。

可一旦成绩不尽如人意,孩子内心的焦虑又没有找到突破口,他们只能不断向内攻击,最后压抑成伤。

焦虑式养娃,消耗孩子的能量

曾看过一个综艺节目。

凌晨5:30,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爸爸就催女儿起床早读,女儿因昨晚熬夜学习到11点,实在太困乏,乞求爸爸让她再睡一会儿。

可爸爸不为所动,责备孩子现在不吃学习的苦,迟早会吃生活的苦。

孩子明明才四年级,却被要求学习五年级的课程。

别的孩子假期可疯玩,她除了学校作业,还要完成爸爸准备的大量练习。

小女孩看上去一脸沉闷,没有半点笑容,整个人也是无精打采的,处于低能量状态。

焦虑的家庭,只能养出低能量的孩子;

焦虑式养娃,是一场灾难。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让孩子优秀,就只有鸡娃一条路吗?」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教育从来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因人而异的私人定制。」

的确,学习不是一步登天,也很难一蹴而就,它更像是一场以生命为终点的修行。

这使我想起表妹桃子的故事。

从小学开始,只要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小姨从不让她参加,所以她几乎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即便是假期,也只能宅在家里学习。

初中时,老师反映「桃子有点内向,不合群」,小姨不以为意,认为孩子没那么矫情,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高中时,表妹变得越来越沉默,成了同学眼中的「另类」。

因为同学说长了虎牙,她再也没露过齿,不管我们如何开导都于事无补;

和同桌闹了点小矛盾,一整天心神不宁,好像犯了什么弥天大罪,各种焦虑自责;

体育课,老师训斥跑得太慢,她哭得稀里哗啦,任凭班主任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

小姨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抽出更多时间陪表妹运动,带表妹旅游,还帮表妹报了喜欢的舞蹈班。

小姨也不再纠结桃子的成绩,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看书、听音乐,和小姐妹喝下午茶。

自此,表妹脸上的笑容才逐渐多了起来,偶尔还会和我们开上一两句玩笑。

北大教授刘擎说:「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逼着孩子在单一的教育赛道上内卷,只能逞一时之胜。

人生是一望无际的旷野,而不是逼仄的轨道。

放弃无用的焦虑,保持松弛感,提高孩子的能量,让孩子在自己的时空里稳步前进,才能赢得更广阔的未来。

帮孩子建立连接,走出心理困境

教育内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父母挟裹着前进,生怕落后于人。

孩子只能在家和学校来回移动,没有自主空间,没法和真切的生活去连接。

可一个孩子要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的是连接。

这些链接是他们价值感的来源,也是情绪和压力的发泄出口。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感知孩子的内心,帮孩子建立连接,走出心理困境。

1、与自己连接

纪录片【零零后】的男孩池亦洋是个问题小孩,不仅有暴力倾向,成绩也是一塌糊涂。

可父母没有让他死啃书本,而是引导他进入感兴趣的领域。

后来,他因为喜爱运动,成为一名出色的橄榄球队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喜好和潜力。

盲目内卷,你终会一败涂地,发现自己,你才能走出新路。

与其让孩子在不擅长的领域煎熬,不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理解和尊重,让孩子在自己的赛道上砥砺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

2、与伙伴连接

现在的孩子,没日没夜地卷学习,很少有同伴交往。

我女儿班上有四十多个同学,和我们同小区的就住了五个。可偏偏,一个暑假,居然碰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有几次,我给两位同学的家长发微信,找个时间一起约玩。回复都是:最近补课,抽不出时间哈。

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 」指出,人除了生存和安全后的第3层次需要,就是归属的需要。

人作为群居动物,本能地想要亲近他人( 其中就包括伙伴 ),并希望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被接纳和认可。

而同伴关系的缺失,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情绪和压力就无处释放,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问题。

多给孩子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同伴的互动中汲取能量,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3、与自然连接

艾默生曾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亲近自然,是对生命最好的修复和滋养。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绿色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还有一项美国研究证实,缺少绿色空间等城市环境因素,会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而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即便出去旅游,多半不会选择有山有水的大自然。

带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去奔跑,去运动,去感受清风明月,去感受湖光山色,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美国教育家金·约翰·培根发出强烈呼吁:

「把孩子所需要的轻松环境还给他们,让他们重新与真正的自我,属于他们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把他们从我们成人充满压力与紧张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教育最大的失败,是父母用蛮力卷孩子,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可压力最后往往变成病历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一时快慢得失,而是耐力和持久力,并赢得最终的胜利。

将孩子放置在适合他们的成长环境中,以更舒适和放松的状态去实现自我成长。

点个 在看 ,愿每个孩子都能安顿好自己,做自己的主角。

【屏蔽力】总印量1.5万册,库存仅剩1000册,售出3个版权:繁体版+韩国版+越南版

作者简介: 柳絮 富书作者 一个人‬要想成功, 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 富书第4本新书 【屏蔽力】正在热销中, 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 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责编:青允,排版:闵晶,校对:闻溪、夏梦之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创业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