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咯咯、fufu
编辑 / KY主创们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可以说是:成也一句话,败也一句话。
心理治疗师Patrick J. Carnes (1997) 指出,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是存在一些默认的基本假设的。 ——我们默认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安全的、值得信任的。
而当信任我们的人需要我们的安慰时,就是ta们把脆弱暴露给我们,相信我们会给ta们安全回应的时刻。
它是关系加深的机会,也可能成为关系被破坏的风险。 符合人际基本假设的回应能让两个人的距离更近;反之则会让对方筑起心墙、提高防御。
因此,学会正确的安慰方法回应对方,是我们能为所爱之人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件能够提升关系满意度的小事。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学会「不踩雷」。来看看那些「越描越黑」「火上浇油」的错误示范:
1.指责
我好难过,今天面试失败了
谁让你之前不好好准备呢?
2.评价/批判(judge)
最近压力很大,在努力争取升职,很怕领导不选我。
你又不聪明,不可能多有出息,别为难自己了。
3.否认(对方的感受)
你说的话已经伤害到我了,我现在很难过。
你不是一个这么容易被伤害的人,你就是想把错推给我。
4.弱化(对方的感受)(minimizing)
他跟我分手了,好痛苦。
不就是失恋吗,他也没多好啊,别想了
5.转移焦点(把关注对方转移成了关注自己)
我丢工作了。
啊呀没事的,我之前失业一年,也能活下来。
这五种「反向安慰」,正是最典型的、错误回应他人负面情绪的方式。
那么,积极、有效、正确地回应方式是什么呢?来看今天的文章。
学会「确认(Validation)」,
才能建立起稳固的信任
这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确认
(Validation)
这个心理沟通方式。
确认 (Validation) 指的是, 对一个人的内部体验表示了解和接受,不论是什么样的体验,也不论自己是否认可对方的这种内部体验。 至少,我们承认这种内在体验——对方有理由、有权利感受到这个体验 (Hall, 2014; Roemer et al., 2008) 。
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确认」: 「你有这种感觉是正常/合理的。」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承认了对方的感受有存在的合理性。
「确认」也是和另一个人建立心理连接的起点。 它虽然简单,却可以极大提升对方对你的信任,让对方有更强的动力,愿意让你走进ta的内在世界。
在亲密关系中,看见彼此的内在世界至关重要。它能让我们真正理解对方的人格机制、应对风格 (coping style) 等,减少因为对于行为表现的解读造成双方误解的情况。
两个人很相爱、有强烈的激情,却完全看不到对方的内心世界的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这样的关系就容易因为对彼此的误解而错过,或者在激情散去后、找不到继续维系亲密感的方式。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只是因为信任不够。 信任不只是相信对方的人品和道德,更是相信对方能够接纳自己的阴暗面、相信对方能够回应好自己的脆弱、相信自己不会被对方评价、相信对方愿意被自己需要等等。
那些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试探、伪装,本质都是信任的建立不足。「你有这种感觉是正常/合理的。」 这句话,代表了你愿意尝试理解对方,而不急于反对。 这样的「确认」方式,可以在很多个微小时刻,帮助你们把这种信任建立起来。
图片来源:电影【克里斯托弗·罗宾】
当我们不认同他人的情绪感受时,
更加要先做到「确认」
自己的内心体验得到确认,是我们一种近乎本能的需求。无论自己的感受被赞同与否,我们都希望它至少能被看到。我们希望自己的情绪被感受到,被允许存在。
当获得来自他人的确认时,人们会有一种「我可以这样想/这样觉得」,以及「我的情感是有权存在的」的感受。
而当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得不到他人的确认时,ta们会对自我的感受产生怀疑,陷入迷茫困惑,甚至否认自己的内心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不认同对方的感受时,我们更加要先确认对方的感受。 先告诉对方,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并且我能够感受到你的感觉存在的合理性。此时,对方的情绪会得到安抚。
而在此之后,你再去讨论你是否认同这种感受,或者提出一些建议,对方才会更有可能接受。
如果没有确认,就直接开始评判,会让对方产生「你根本没有理解我的尝试」,而出现愤怒、委屈、被伤害的情绪,并在行为上「以牙还牙」,也拒绝做出理解你的尝试。
图片来源:电影【心灵捕手】
比如说,你其实希望你的朋友离开渣男,如果你先确认:
「两个人相处这么久了,确实会舍不得,你有这种感受是正常/合理的」,
再去表达你认为ta值得更好的,应该果断分手,对方会更有可能认真思索你的建议。
但如果你说:
「我真不明白一个渣男有什么好舍不得的」,
对方更有可能从内心对你关闭一扇门,未来减少向你吐露心声。
在这个例子中,前者是「先确认再提意见」的做法,后者是「不确认」的做法。 特别要跟大家强调,如果你真的关心对方的感受,希望帮助ta,请在谈论自己是否接纳和认同ta的想法之前,先去确认ta的感受是合理的 ——这会给你们后续的沟通带来好的基础。
对方会感受到自己是被聆听和看见的,这会使ta的情绪得到安抚和平复,ta也有更大可能会以你的行为作为「示范」,学着同样来聆听和理解你。
临床心理学家Shannon Kolakowski指出, 在关系中如果能使用「确认」的沟通方式,即便你们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确认来让对方感受到你对ta这个人的爱与支持。
我们同样 需要来自自己的情感确认
01
自我的情感确认
是自我身份认同建立的前提
当一个人不能去确认自我的内心体验时,ta们会产生一种与自我间的「异化感」 (Hall, 2012) ,这使得ta们不能建立起稳定和健全的自我身份 (Self-Identity) 。这种感受打个比方说,就是:「我与真实的自己之间,像是隔了一堵毛玻璃」。
不确认自己的感受,不认为每种内心感受都是有理由存在的,会让人陷入对自己情感/情绪的不满,进而带来自我批判、自我厌恶,产生进一步的负面情绪。
02
自我确认能提高我们的自尊水平
在确认中,我们反复感受到自己的体验是正当的、它的存在是被允许的。这实际上会慢慢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值得、自己有权利,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03
自我确认能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当一个人的内心体验无法得到确认时,人们会变得抑郁和失望,甚至放弃流露情感,强行将它们压抑在心中 (Krauseet al., 2003) 。
在得不到自我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两件事:
1.否认这种情感体验的存在;
2.逃避去辨别这种情感是什么。
Barrett (2016) 的研究发现,这是因为 当情绪发生时,你需要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承认它的出现,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反应。
缺乏自我确认的人,有时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在这种混沌中又可能出现不良的反应,例如上头闹脾气。
我们该如何进行「确认」?
辩证行为疗法的创始人Marsha Linehan提出了「确认」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专注于当下
在面对不论是你自己,还是他人的激烈情绪时,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你全部的注意力交予这个当下。
放下其他事情,赶走多余思绪,去倾听ta的声音,即便ta甚至无法叙述自己经历了什么,只能宣泄自己的情绪。那你也能够做到在ta痛哭时静静陪伴在旁。
在这个纯粹的陪伴和倾听的阶段,你需要压抑你关于这个话题,或者对ta的体验的评判,也暂时把你的建议、帮助和改善对方处境的冲动都放在一旁。
这个时间是只属于ta的,你要关心的只是ta此时此 刻的感受。
第二步:真诚的反馈
「你有这个感受是正常/合理的」,是「确认」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当然不是唯一一种。
「你可以有这个感觉」
「我能理解你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觉得你有这样的想法没问题」
「You have very good reason to feel this way」
……
凡是能代表你觉得ta的感受有合理性的句子,都可以作为「确认」的方式。
举例来说,一个给予自己的反馈可能是:「我感觉到很愤怒、很受伤,我有理由这样觉得,我应该这样觉得」。
而一个给予他人的反馈中则表达为:「我能明白,你现在有这个感觉很正常/合理」。
图片来源:电影【这该死的一见倾心】
当然我们不是出于敷衍而这样说,而是真的能够明白。如果你不明白的话, 可以尝试着站在ta的角度,以ta的性格和经历出发,去看待此刻的ta。 比如,ta是不是有过类似这个情景的创伤,ta是不是一个极容易受到他人负面评价影响的人。
我们的人格特质——我们是悲观还是乐观,外向还是内向,等等;以及我们的经历,都会影响到我们对同一件事不同的反应。考虑到对方和自己的差异,从ta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给出真诚的确认反馈。
但一定要留意,正常/合理化ta的情感并不等同于刻意弱化这种情感。
正常/合理不代表这种痛苦就是微不足道的,正常/合理代表着存在的合理性,绝不代表这种痛苦的程度就是轻微的。
我们要让对方感受到ta的感受有理由存在,同时我们也很尊重ta的痛苦。
以上,「确认」这种积极的安慰方式,你学会了吗?如果你身边也有不能「有效安慰」自己或他人的朋友,那就 转发 给ta,让ta一起get这句简单的心理安抚吧~
今日互动
你的安慰方式正确吗?
你有被「确认」吗?
References:
[1] Barrett, F. (2016). Are You in Despair?That’s Good. The NY times.
[2]Hall, K. (2012). Understanding Validation: A Way to Communicate Acceptance. Psychology Today.
[3]Hall, K. (2014). Self-Validation: Learn to accept your internal experience and build your identity. Psychology Today.
[4]Krause, E. D., Mendelson, T., & Lynch, T. R. (2003). Childhood emotional invalidation and adul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inhibition. Child abuse & neglect, 27 (2), 199-213.
[5]Roemer, L., Orsillo, S. M., & Salters-Pedneault, K. (2008). Efficacy of an acceptance-based behavior therapy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Evaluation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6 (6), 1083.
本文关键词:安慰、确认、亲密关系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 ,给自己来一个「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