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无法接受别人的付出,是因为你没有被好好爱过!

2024-03-01情感

如果你在感情里,总是习惯先付出,害怕亏欠别人,但凡别人对自己好点,给自己买了点小礼物,就恨不得立即买价值一样的东西还回去,或者对方稍微为自己做了一点事,你也觉得不行,一定要想办法平衡回去,那说明你小时候可能没有被好好爱过。

因为只有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她才会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回应爱,也才不知道怎么去接住别人的付出和爱,于是她就会习惯性地先付出、先讨好。

在认知心理学上,我们认为一个人人格的成因与家庭环境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我们对异性的最初认知,是根据我们对家庭中异性成员的印象决定。所以如果一个女孩,她在童年时期没有和父亲形成可靠的依恋关系,那她长大后,可能就会更重视在亲密关系中展示自己的女性特质,下意识地讨好、取悦对方,无法恰如其分地去爱一个人。

我之前有个朋友,她小时候跟她爸爸的关系就是比较糟糕的,每次当她想要跟其他小孩一样跟她爸爸撒娇的时候,她爸爸都会很冷漠地对待她,慢慢地这就在她的潜意识里,埋下一个错误的信念,那就是「我不好,我不配得到爸爸的爱,我需要不停地去讨好他,我才可能得到爱。」

于是长大后,她在选择对象时,要么就是反复爱上跟她爸爸一样冷漠、回避、自私的男人,不停地在感情里付出、讨好,努力给对方展现出自己的利他属性;要么就是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正常的人,但只要对方对她有所回馈,她就会感到恐惧,不知所措,然后做出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行为来搞砸这段关系。

所以很多时候,你谈不好恋爱,觉得自己眼瞎,遇不到一个好人,或者说无法维持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恐惧别人为自己付出,觉得自己不配被爱,其实是因为你在早年间没有被自己的异性父母好好爱过,没有跟他们形成稳定、可靠的依恋关系,导致你无法很好地获得性心理认同。

那这时候,可能别人 多给你一点点 你就会恐惧、害怕 因为你对这种关系模式是陌生的,你在早年间,跟异性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习得的就是这种「不配被爱」的感觉和相处模式,你很怕这个爱会突然消失,所以你才会反复在亲密关系中不断付出,不断被消耗、不断受伤害。

但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恐惧和不配得感,是由于我们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造成的一种错误认知,并不是我们本身不值得爱。那我们要怎么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打破这种循环呢?

答案就是学会与原生家庭分离。 就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总是在无意识地沿用过去那套旧的关系模式?哪怕心里明明知道这是错误的,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但我们就是会下意识去沿用,原因就在于这是我们对父母无意识的忠诚。

通过爱上跟异性父母相似的人,试图去感化他们,改变他们,仿佛一旦成功,就相当于扭转了时空,我就可以改变父母,拯救过去的那个自己。

但事实上,人是很难被改变的,你改变不了你的父亲,也改变不了你的母亲,所以不必去强求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从此刻开始,有意识地将自我与父母分离开来,避免继续被他们影响。

当然与父母进行心理分离,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内疚感,尤其是当我们看到父母过得并不好的时候,就会更加难以跟父母分离,并且在分离时,内疚感也会更强。

就比如,小时候看到妈妈过得很苦,就经常幻想着长大后一定好好好挣钱,带她脱离苦海,但实际上,如果你真的这么做,反而是对父母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因为 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觉得自己比父母厉害,必须对他们负起责任。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课题分离」,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难题要面对,当他没有意识到自我问题的存在,你所期待的改变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可以去拯救父母,改变父母的时候,可能在父母眼里,这是另一种攻击和打压。

明白吗?如果你真的想让他们过得好,就应该先学会拯救自己,而不是把他们的苦难带到自己身上,只有你越来越好,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拯救父母,一家人处于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