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煌煌五千年文明史,历史人物群星璀璨、典籍卷册汗牛充栋、文物遗存浩若烟海,被公认为历史绵延最完整、也最重视历史书写。但在某些方面,却也是对文明成果最浪费的。
当一个时代过去,另一时代继起,往往鼎故革新,前代的伟大创造常常因此被摧毁,或被如同摧毁式地「改造」。人们主观上也对前代遗存失去兴趣。特别是建筑领域,中国的历朝历代素无客观鉴赏前人建筑的习惯。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指出:「在隋、唐建设之际,没有对秦、汉旧物加以重视或保护。北宋之对唐建,明、清之对宋、元遗构,亦并未知爱惜。重修古建,均以本时代手法,擅易其形式内容,不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近代以来尤甚,传统建筑全面失宠,广受追捧的都是西式建筑。
是时候跳出这种怪圈了。中国建筑之美不断被重新发现,「中国味儿」的建筑话语体系正被重新构建。
未竟之梦,梁思成的遗憾
随着西风东渐,从晚清起,城市里就开始盛行「西式洋房」,而中式建筑则被认为是陈腐的、土气的。精美的中式建筑,开始被舶来的西式建筑取代。
新中国建国后,建筑学家开始了对「建筑民族性」进行大胆尝试,传统的「大屋顶」在建筑界引起广泛的争鸣,继而不断推陈出新,当时仿古建筑一度风行一时,遍布全国。
大屋顶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之一,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但是与普通建筑相比,仿古建筑的成本高出许多,这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很快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对建筑业「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的批判,中式风格建筑的探索戛然而止。
此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建筑设计、教学与研究中,始终强调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试图建立与西方相抗衡的中国建筑话语体系。他的实践和梦想,也因那场批判运动而止步,留下诸多遗憾。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梁陈方案」没被采纳。1950年2月,建筑学家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了一份关于新北京建设的规划,主张保护北京古城风貌,新市区移到复兴门外月坛以西、公主坟一带,新行政中心东连旧城,西接新市区的生活、商业、服务区,南向莲花池和丰台铁路交通汇合,将形成北京的第二条中轴线。
历史没有沿着「梁陈方案」的方向前行,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 梁陈方案」在保护历史建筑、葆有和发挥中式建筑的美学价值等方面深具前瞻性。但现实的发展另有一番轻重缓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入,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摇摇欲坠的 古建筑、敝旧的故居 老宅纷纷被拆掉,其中就包括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古都风貌中混杂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
中式建筑成为非主流,英式、法式、德式、美式、地中海式等各种西式建筑轮番流行,中国也成为西方设计师的试炼场,中华大地上崛起一座座西式地标。
今天,西式建筑和现代建筑已越来越多,但古城还是应该留有一些东方韵味,特别是应该保护好那些木结构建筑。回首漫长的中华 文明史与建筑史会发现,中国建筑史的关键词是:木头。木构技艺,在一代代的演进中,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营造体系。木结构以及其他传统建筑技法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重新寻访和发现,中国建筑之美
但对中国建筑的深刻认知不会与生俱来,往往是真正了解西方之后,才会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如此,1924年,两人远赴费城,在美国接受系统的西方建筑学教育。
学成归来后,他们开始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与保护。
当时有日本学者断言「唐及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日本奈良才有。」这种狂妄的论调,让梁思成很不服气,他一直坚信在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可是,从1932年到1937年,他和营造社的同事们访遍全国,都没有找到一座宋辽以前的建筑物。
直到他发现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1937年,梁思成、莫宗江、林徽因、纪玉堂一行四人到佛光寺调查、测绘。梁思成发现,佛光寺当时非常破败,但正殿仍魁伟整饬,还是唐大中年间的原物。除了建筑形制的特点清晰可辨外,梁间还有唐代的墨迹题名。殿内尚存唐代塑像三十余尊,唐壁画一小横幅。佛光寺成为梁思成实地寻访到的唯一的唐代木构殿宇,被誉为「国内古建筑的第一瑰宝」。
事实上,因为保存不力,不仅唐代的建筑没有留存,甚至宋代的建筑留存至今的也极少,摩尼殿属于难得的幸存者。
摩尼殿位于河北正定,是隆兴寺现存诸建筑中最大最重要的。摩尼殿的平面呈十字形,每面都有朝向前方的「歇山」,就像紫禁城的角楼,这种式样在宋画里常见,而在遗存建筑中却已很罕见。
河北省隆兴寺摩尼殿
从独乐寺、西大寺,到摩尼殿、佛光寺,再到广济寺、应县木塔……梁思成根据西方建筑科学的研究方法,从 1932 年到 1941 年的十年期间,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共调查了2700多处古建筑,足迹遍及190个县市,为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搜罗了充足的资料。
当时梁思成罹患脊椎软骨硬化病,又处在抗战期间极度艰苦的环境中,但他 根据这些第一手的资料, 在多病的妻子林徽因和莫宗江、卢绳等人的协助下,于宜宾的小山村李庄完成了巨著【中国建筑史】。
此前,除了北宋末年的【营造法式】和雍正年间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建筑的书。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梳理了中国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总结出中式建筑的话语体系。
中国的单座建筑,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下面有台子,中间有木构屋身,上面有屋顶。几座这样的单体建筑,就组成了庭院。这种结构的房屋,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的铜器上就可以看到。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大屋顶」,早在【诗经】里就被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样漂亮的句子描绘过。
西方的建筑像西方油画一样,单个看或精美或宏大或复杂,但是一览无遗,缺乏层次和曲折,容易被迅速看完。但中国的建筑设计则像中国的画卷,特别像是很长的手卷一步步徐徐展开,最后看到高潮,意味深长,余味袅袅。
例如故宫,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型「手卷」里。时间流逝的同时,空间也在「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表面上虽有些雷同,但随着移步换景,景色、轮廓、光影、线条不断地改变着,通过远比西方建筑更大胆的配色,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次第而出,千变万化。
故宫
这样的建筑长卷,甚至可以延伸得更长,比如北京城的纵向中轴线:由永定门发端,经前门、天安门,再到神武门和景山,终结于鼓楼,一路上的建筑风格统一,轩峻壮丽,共同构成一幅长达7.8公里的「长卷」!
点击观看视频【建筑里的中国】
传统文化,融入建筑与生活
而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筑探访的「长卷」则是万里长征。他们通过脚下的「梁林之路」,为中国建筑构建了完整的话语体系。在「梁林之路」的80年后,又有一批热爱中国建筑的人重走「梁林之路」,重温中国建筑话语,赓续千古文脉。
2023年夏秋之交,中建智地一行20余人,历时38天,行迹8000余公里,横跨北京、西安、五台山、敦煌等地,沿着梁林的脚步,溯源佛光寺、南禅寺,寻访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领略莫高窟壁画的盛唐气象。
中建智地一行的建筑溯源之旅
万里采风的养分加上苦心孤诣的长时间酝酿,盛唐的规制、法式、气韵由此融入北京国贤府的产品设计中。
北京国贤府
这些建筑模拟了唐代大明宫的形制,设置了巨大的府门,高度是九米,气势极度恢弘;穿过这个府门就来到正殿,皆遵循唐风建筑的比例和尺度;接下来的庑殿顶,整个屋檐和屋身的比例是1:1,采用了榫卯结构,构成了整个建筑的骨相之美;而皮相之美体现在每个细节中,鸱吻、飞檐、斗拱极尽精美与还原,处处体现唐风。
国贤府复刻了唐代建筑的「苍、雄、伟、逸」四大特点:「苍」是指整个屋顶非常厚重;「雄」是指斗拱极为硕大;「伟」指整个墙的体系魁伟巍峨;「逸」指鸱吻、飞檐以及纹样等细节灵动俊逸。甚至还吸纳唐代壁画的精华,把彩色壁画绘制在国贤府的墙壁上。因此,北京的国贤府被视为当代唐风建筑的集大成者。
而当北京中建宸园项目锚定「宋风」时,摩尼殿便成为了传统建筑溯源之旅的重要一站。中建智地团队专程前往摩尼殿,对这个现存东方建筑罕见珍例进行考察学习。
名为宸园,顾名思义就是想在望京这么繁华的地方,造一个城市山水园林。步入园内, 御道 漫步 、 林溪听泉、叠石境逸、游鱼戏水…几步一景,皆有宋画的画意,共同构成了一幅长长的山水「长卷」。
宸园
宸园建筑设计承袭宋代的【营造法式】。院门形制则来自于【清明上河图】,保留了宋代的古韵。院子里有一温泉,夜深时,会感受到「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的雅韵。宋画的精华「轻、简、雅、逸」被提炼到建筑上,细节中处处体现文化新意。
宸园整体上则取意宋代「西园雅集」的意境。当年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今天,当世的教授、企业家、官员等各路精英,也在宸园雅集宴饮,追慕大宋风华。
中国建筑是流动的「手卷」,宸园就是一幅幅典丽精工的宋画,国贤府则表现出气象万千的盛唐风华,中建智地副总经理王琼将其总结为:「把东方的苍老变成风华正茂。」
自2020年起,身为央企的中建智地就开始以文化传新的方式,坚持走文化地产之路,让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留下来、传下去。通过旗下的宸系、府系两大高端产品系,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建筑语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现中国建筑之美。
中建智地不仅是中国建筑话语的实践者,也是坚定的倡导者。4月21日,中建智地于地标建筑水立方,举办中国人居领域首场文化地产品牌发布会。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刘畅,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著名主持人赵普等建筑和文化界嘉宾莅临现场,共襄盛举。三联媒体矩阵同步直播,共有500万+人次观众在线观看。
中建智地文化地产品牌发布会现场,濮存昕与吴玉霞联袂奉献精彩演出
「身为央企,中建智地有责任,也有能力和意愿,扛起文化复兴的大旗。」中建智地董事、总经理吴国强诚恳地说道。未来中建智地将在古建保护、中国传统建筑学研、文化场景创新等方面继续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建筑与生活之中。
钱文忠的探讨更加深入,他现场发问:「是否像GDP增长倍数那样,我们的幸福感也成倍增长了?」中国为了实现现代化,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失去了很多传统。他认为,失去优秀传统的锚点,我们无法行稳;优秀传统文化,是超越性的宝贵资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需要新的呈现或者表述,而建筑永远是阐释文化和呈现文化的最具象、最具温情的手段。
中建智地用建筑话语,让国人真正对居住空间产生精神共鸣与文化认同,共同推动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其建筑实践不仅局限于北京,而是将在全国铺开。吴国强希冀:「未来,中华大地的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乃至多个地标是中式建筑,希望有一天中式建筑能够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建筑的美,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点击观看视频【传新更美的中国】
建筑是传承文明的最重要语汇之一,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还能展示民族的形象,更可以塑造我们民族的气质。当中国建筑之美被更多国人领略到,我们势将对我们的民族更自信、对未来更从容。
策划丨
三联.CREATIVE
监制丨 路瑞海
微信编辑丨 方禾
作者丨 方禾
设计排版丨 cc
图片来源丨 视觉中国、中建智地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