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好像越来越看不懂中文了......
例如下面这几个词语:
芭比Q了、蓝瘦香菇、尊嘟假嘟、豹豹猫猫、偷感很重......
乍一看,真的一头雾水。
随机组合的中英文、五花八门的谐音梗,都给如今的中文带来一种奇妙的体验:
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知道是啥意思。
明明大家都是中国人,但沟通时还需要依赖「翻译」。
然而更吊诡的是。
尽管我们的生活被眼花缭乱的流行语塞满,但真想要精准表达时,很多人反而不会说了。
有网友说,因为网络冲浪太多,每次想表达什么,都只想得到「离谱」「笑死」「大无语」「破防了」。
身体里的情感不论多强烈,最终都只能化作沉默,堵在嗓子里。
「高中大概是我文化素养的巅峰。」
然而不只这位网友,如今有越来越多人的中文都开始退化了。
这两天在网上刷到一个帖子。
一个网友po出一张落日的照片,提问该如何形容照片中的氛围感。
评论区的一个高赞回答说:
小学生:太阳的余温洒了出去。
中学生:炙热退去,金色却更加浓郁。
大学生:哎呀妈呀,这也太美了。
社会人士:yyds(永远滴神)。
这个评论,精准地概括了国人说话现状:
用词越发简陋,语言能力逐步退化。
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因为爱刷短视频,语言系统被网络用语高度接管:
开心就是「哈哈哈」「xswl」;
难过就是「我emo了」;
表达赞美说「yyds」「绝绝子」;
表达感谢说「栓Q」;
感觉无语会说「我真的会谢」。
开口闭口都要加一句:「家人们谁懂啊!」
这些话日常说说,倒也罢了。
可一旦说多了,等到要正经表达时就成了有口难言的「哑巴」。
脑子里支零破碎的网络流行语,根本拼不出一句逻辑完整,情绪到位的话。
好不容易挤出一两句,也总觉得「少点文化,上不了台面」。
还记得之前疫情时,日本在给中国捐赠的物资包上写着: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然而我们中国网友在评论区留下的回应则是:
「赞」「奥利给」「加油」。
也难怪有人吐槽:
「我们急着抛弃的传统文化,全被日本学去了。」
这种语言匮乏的现象,如今统一被大家叫做:
「文字失语症」。
值得庆幸的是。
有不少患上「文字失语症」的人,自发组成了互助组织。
大家会把自己有口难言的事情发在网上,征求网友们来做自己的「高级嘴替」。
最近在翻看大家的留言时,十点君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咱们的中文,真的太美了!
例如,同样是描绘落日,有人会说「夕阳余晖」,有人则说「落日熔金」。
图片源自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
当看到天空中层叠的云朵时,有人只想到了棉花糖。
有人则说出了「天上鱼鳞般,晒谷不用翻。」
图片 源自 豆瓣 「文字失语者 互助联盟」
有人时隔多年,又吃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美食,却怎么都尝不出当年的味道。
这种心情,被一句「终不似,少年游」精准戳中。
图片 源自 豆瓣 「文字失语者 互助联盟」
也有人拍下了桥洞下的两种人生:
一边是一群年轻人朝气蓬勃地慢跑,另一边则是一个老人独自吹着萨克斯。
网友的一句「时光两端,各自美丽」,为这个画面再添些温柔的弧光。
图片 源自 豆瓣 「文字失语者 互助联盟」
十点君明白,在当下疲于奔波的日常里,传统文化远不如网络流行语来得有趣。
只是别忘了。
我们作为人,永远有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需求。
「666」「破防了」「无语子」很难完全概括我们复杂的情感。
而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
当年老祖宗们凝练的智慧与情感,放在今天依然是适用的。
就像十点君多年前,曾和重要朋友长期分隔两地。
尽管理性知道「聚散终有时」,但感性上却不免为未来担心。
害怕相聚的时间太少,也害怕长期的分别会让人心越离越远。
这种复杂的心情,一直像团浓雾笼罩着我的心,却又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
直到有一天,我翻到了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句诗: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那瞬间心情豁然开朗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记得。
之前有人在网上提问:
「中国成语,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说:
「成语,让我们在说话和写作的时候,随时可以插入超链接。」
超链接,特指成语背后的典故与寓意。
随即就有网友举例:
「我悬梁刺股,终于金榜题名,却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职场,最终丢盔卸甲,倦鸟知还。」
这句话对我们自然不难。
但凡换个外国友人,恐怕就要两眼一黑。
因为单看字面意思,根本不知道是啥意思。
同时,还有网友提出:
「引用典故,说白了就是我们如今的玩梗。」
这句话对错与否,咱们稍后再说。
但中国人爱玩梗,确实由来已久。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谐音梗。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个经典片段。
当时,和珅请一群人吃饭,唯独纪晓岚迟到。
和珅便私下叫人牵来一条狗,想等会儿羞辱纪晓岚。
等纪晓岚到了后,和珅便指着门前的狗问:
「哎呀,纪侍郎这是何物啊?是狼(侍郎)还是狗啊?」
纪晓岚马上觉察到自己被讽刺了,于是回嘴:
「和尚书,这是狼是狗,你要看尾巴,下拖的是狼,上竖(尚书)的是狗。」
这时一旁的御史大人帮腔:
「狼吃肉,狗吃粪,这个东西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啊。」
纪晓岚见状,依旧不落下风:
「御史大人言有不当,狼固然吃肉,但是狗也不是不吃。
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啊!」
话已至此,屋子里笑声一片,无人不佩服纪晓岚的机智才华。
但古人玩梗,不止是抖个机灵,往往都有更深的寓意。
例如,古人诉说情谊习惯含蓄,所以常爱「借物喻人」。
写暧昧会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
写思念会说:「燕草如碧丝(思),秦桑低绿枝(知)。」(李白【春思】)
写别离会说:「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除了诗词外,典故在名著中更是比比皆是。
像曹雪芹就是个藏典高手。
【红楼梦】中的许多名字,都暗藏了他们的命运: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一本「家亡血史」。
「元迎探惜」四姐妹,都有着「原应叹息」的青春年华。
同时,【红楼梦】的故事开篇是由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四人,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
若把四人的姓氏连在一起读,就会知晓【红楼梦】的结局:
真(甄)假(贾)难(冷)留(刘)。
(【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再回头来看看我们如今的热梗。
同样是谐音,芭比Q了,是英文BBQ的直译,原意是「烧烤」。
如今衍生出的含义为「完蛋了」。
同样是藏「典故」,新型「成语」人艰不拆,取自林宥嘉【说谎】的歌词: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暗指「人生艰难,大家应该互相包容扶持」。
相信大家不难看出:
如今大部分的网络热梗比起古人的典故,太简单粗暴了。
尽管都是创造新语言,但不论是用语的美感、寓意还是深度,二者都相差甚远。
【光明日报】曾说:
「典故,往往提供了众所周知的正面榜样或价值观念。
其中包含的情绪共鸣或道理,是可以跨时代传承的。
但网络热梗更多时候只是种谈资,起到助兴的效果,却很难传承文化。」
当然啦,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新词」。
还记得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吗?
陕西省村民周正龙声称自己拍到了华南虎的照片。
结果后来被中科院专家证实「照片作假」。
「正龙拍虎」由此而生。
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了利益做假,被揭穿后还死不承认。」
由于「华南虎事件」的影响力大,社会的认知度高。
「正龙拍虎」被称为「新生代词语」优秀代表。
至于这类优秀的「新型成语」是否能继续传承着我们的文化,我们只需:
顺其自然。
正如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所说:
「语言的形成是一场大浪淘沙,现在网络上的新成语能否流传,要看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还记得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吗?
当时,羽生结弦蝉联男子花滑的冠军,成为66年来达成此举的第一人。
而央视解说员陈滢的一句点评,引发了全日本的热议: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短短16个字,就完美概括了羽生结弦在赛场上的风范。
引得日本网友纷纷赞叹:
「中文真的太美了,能简短精美地说出复杂的含义。」
的确如此。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总是会一次次地被咱们中文的翻译惊艳到。
曾有一段中文翻译,在网上很红:
那段话若直译为:
在这世界上,我爱三样东西:
太阳、月亮和你。
太阳代表早晨,月亮代表晚上,而你代表永远。
但若用古文翻译,则变为: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又或者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句:
让生活像夏天的花朵一样美丽,像秋天的落叶一般死去。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
被郑振铎翻译成: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还有电影【怦然心动】中最经典的一段台词: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原文直译
不过比起正文,翻译中最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标题。
既要简短,又要有意境美。
像经典爱情电影【魂断蓝桥】,若直译就会变成【滑铁卢桥】。
仿佛是个纪录片名,毫无美感。
又或者是讲不伦恋的电影【洛丽塔】,则被翻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
取自苏轼写的一首诗,是关于一位80岁老汉迎取18岁小妾的故事。
还有电影【廊桥遗梦】,讲述的是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若用英文直译,则是【麦迪逊的桥】。
冰冷乏味,丝毫体现不出电影中的遗憾心绪。
记得董卿曾说过:
「因为时间有限,我几乎从不重读其他的书。
除了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字面上的极简,背后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共鸣却千古共通。
在不同年纪读,也会有不同的感触。」
「字面极简,却意蕴万千」,便是咱们中文的博大精深。
或许,传统文化算不上我们如今生活的「必需品」,却可以是精神世界的「高级滋养品」。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的课文【最后一课】吗?
里面曾有一段话: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语言,意味着文化的传承。丢失语言的文明,很快就会被同质化。
点个 【在看】 吧,愿中文之美能绵延不绝。
你是否也觉得自己的词汇越来越匮乏了呢?又曾在什么时候被中文震撼过呢?欢迎来评论区和十点君聊聊自己的故事。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