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多件作品在评论、通讯、新媒体、新闻研究等多个类别获奖。
一些人会认为,人民日报作品能得中国新闻奖,因为它是人民日报的,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有些题材,确实如此。但并非所有的人民日报获奖作品都是以题材取胜。
比如,【同行1800多公里,跟着货车司机跑长途】这篇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获奖作品,就是人民日报的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记者一路与货车司机同吃同住、交流,同行1800多公里,历时46个小时,围绕货车司机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深挖细采、以细腻笔触和真挚情感记述亲身体验。
【同行1800多公里,跟着货车司机跑长途】作品,人民日报报道版面
人民日报的获奖作品都有哪些特点?给其他媒体参评中国新闻奖哪些启示?
开展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旨在展示新闻战线的工作成效,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厚植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凝聚强大舆论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多件作品在评论、通讯、新媒体、新闻研究等多个类别获奖,这是受众和评委会的肯定,也是近年来人民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新闻舆论工作改进创新的重要体现。
这些获奖作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不同角度、以多元表达展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跨媒介传播突出成效,为推动媒体深融发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提供参考借鉴。笔者结合人民日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就改进和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分享几点思考。
要突出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报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充分发挥新闻战线排头兵作用,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将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系列重点专题新闻报道「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开栏于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在【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连续推出5篇深度报道。系列报道采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金句+文字稿件」的组合形式,在【人民日报】头版精心编排、精美呈现。社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反复审改打磨稿件;8个主要采编部门全力投入,相关地方分社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报道。 5篇报道被各网站和新媒体平台首页首屏转载,仅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阅读量就超过7000万。
这组报道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根本原因在于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宝库中挖掘思想资源,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场景和非凡历程。在谋篇布局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立意破题,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厚人民情怀,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事实证明,全力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点和起点。
要 着力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评论理论优势
在长期探索和历史沉淀中,人民日报在重大主题宣传上形成了任仲平、任理轩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政论品牌,也成为历年中国新闻奖高度肯定的品牌。获得特别奖的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砺奋进绘写壮美画卷】,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推出,全景回望新时代十年的不凡历程,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经推出立即形成传播声势, 仅在新浪微博平台,相关话题合计阅读量超1.2亿。
获得一等奖的任理轩文章 有着特殊写作背景。2022年4月、5月,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我国发展面临着国内外许多压力和挑战,社会上又有不少杂音噪音。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风险挑战,成为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澄清认识误区、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奋斗精神,人民日报从习近平总书记「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这一重大论断中找到论点,组织力量撰写刊发任理轩文章。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展现坚定战略定力和高度自觉自信,写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发挥了举旗定向的重要作用。
金字招牌是需要用心血和汗水来铸就的。这些品牌是人民日报评论、理论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得益于众多编辑记者经年累月打磨沉淀,以其高远立意、宏阔视野、深刻论述、生动表达,赢得广泛而长期的社会关注。写作团队集中在一起,凝聚智慧,反复讨论框架,确定提纲,明确写作方向。然后分工合作,各自负责撰写相应的内容,最后又有人统稿把关,反复炼字炼句,最终拿出了这盘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今后,人民日报将继续用好评论、理论传统优势,完善重要政论品牌生产机制,在守正创新中更好发挥定向、定调、定心的舆论引领作用。
要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近年来,人民日报「报刊网端微屏」齐发力,在牢牢把握内容建设这个根本的基础上,拓展平台建设,强化技术赋能,探索合作机制,构建融合传播矩阵和立体传播网络。人民日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不少融媒体精品力作。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栏目独家策划推出的23期「习主席的国礼故事」原创系列融媒报道,精选20余件习近平主席在外事场合获赠或送出的珍贵国礼,将博大精深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寓于一个个故事中,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内涵。其中,多数国礼系首次对外公开报道。报道采用「原创文稿+国礼图片+朗读音频+短视频」的融合形式,相关微博话题登上热搜榜首位,每期报道均实现海外落地。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制作推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入选「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中央媒体)」,产品用国际化的表达、人格化的视角、大开大合的视觉语言,将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结合,还原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向全世界生动展现了大党大国的光辉形象。作品采用12种外国语传播,全网覆盖受众超10亿人次,形成对外传播强大声势,引发海内外共鸣共情。这些富有匠心和巧思的融媒产品,既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又创造了主流话语国际传播的全新范式。这与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分不开的。今后,人民日报将进一步以融媒思维做好主题宣传,倾心打造传播新形态、新语态、新业态,以更多现象级爆款产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截图
要着力践行「四力」要求, 加强新闻舆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培养新闻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很多获奖作品都是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深入基层一线蹲出来、跑出来的。
获奖作品【同行1800多公里,跟着货车司机跑长途】就是一篇践行「四力」要求的深度调查报道。1700多万货车司机的权益保障问题,党中央关心、全社会关切。围绕这一问题,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精心策划组织,指导记者开展体验式采访,一路与货车司机同吃同住、交流交心,由山西临汾驶向广东佛山,同行1800多公里,历时46个小时。紧紧围绕货车司机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记者深挖细采,以细腻笔触和真挚情感记述亲身体验。报道刊发后,引起相关部委和地方关注,助力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
人民网「跟着总书记看中国」融媒体系列报道,组织编辑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10年来的考察调研足迹,深入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现场、社区家庭,沉浸式、蹲点式采访拍摄,制作系列微纪录片31期,推出图文报道100多篇。
事实证明,好文风离不开好作风,好记者与好报道相互成就。人民日报一贯对记者深入一线抓「活鱼」的采访作风充分肯定,通过多种方式激励编辑记者开展体验式、行进式采访。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践行「四力」要求为抓手,培养更多专家型记者,争取涌现更多「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精品力作。(作者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
本文权转载自「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原标题: 人 民日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揭秘
主编:刘娟
编辑:李磊
值班编辑:蒋婷婷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