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游戏

正面典型宣传别太离谱

2024-05-20游戏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本意是做正面典型宣传,稍有不慎却变成了「低级红」,不仅没有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反而败光了好感。

除此之外,传不开、 叫不响、难「破圈」,也是 正面典 型宣传容易出现的问题。

正面典型宣传为何做不好?怎样破解?

「只要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话用在正面典型宣传上也很合适。

「五一」节前夕,某地一中学副校长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的信息引发网友关注与讨论。在对这位副校长的「事迹」描述中,他以校为家,一心想着学生,几乎无暇顾及家庭,其妻因过度操劳和营养不足两度面临流产。文章一出,网友「炸锅」,几乎一边倒地表示质疑。

想来这位副校长也是委屈的。省五一劳动奖章是颇具分量的荣誉,他能够获评应该是优秀的,文章中所写的事儿应该也是真的,报道的本意大抵也是为了表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但就因为没有掌握好表达的「度」,生生让一个正面典型变成了「低级红」,败了好感。

类似这种表述「失度」的情况,在正面典型报道中屡见不鲜。这也是正面典型报道传不开、叫不响、难「破圈」的重要原因。

回望【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报道,它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感人肺腑的叙述,深深地触动着一代代读者的内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反观现在,像这样有影响力、被叫得上名儿来的报道越来越罕见了。究其原因,大抵在于宣传的尺度、方式等把握不当。

无限拔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正面典型报道落入一种窠臼,就是对典型形象过度美化、无限拔高,特别是人物报道,常常把人物塑造得「高大上」「伟光正」,简直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瑕疵和不足,以显示其「不凡」。且不说这种表现手法是否让报道失真,其塑造出来的形象首先就和受众「割裂」——受众是人,典型是神,不在同一个世界,根本不可能产生共情。

长期推出过度美化式报道,也让正面典型越来越没有个性,变得扁平化、脸谱化,缺乏人情味儿。即使宣传了,也少有人看;即使看过了,也记不住;即使留下点印象,也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可敬而不可亲,可爱而不可学。

浮于表面。 与过度美化相对的,是不达真义。一些采访图省事,走马观花看表象、道听途说当事实,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借助网络手段甚至人工智能,随便整吧整吧就出一篇报道,不能深入事件内里,不能走近人物内心,所推出的报道虚浮、宽泛、空洞,甚至脱离现实。这样的报道既不客观也不深刻,很难触达受众心理,甚至有可能随着「后真相」的到来而「翻车」。

制造冲突。 就像微短剧的内容「秘诀」在于反转,许多正面典型报道也在刻意制造冲突。就像前面这位副校长的事迹报道,将一心想着学生和顾不上孕妻写在一起,目的就是通过对比表现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只不过这种对比在网友们看来是违背人性、挑战伦理、贩卖苦难,所以被质疑、被吐槽。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手法几乎普遍应用于正面典型报道中,比如为突出当前成就而过度贬低过去工作;为凸显帮扶人的大仁大爱而矮化或苦难化帮扶对象;为强调扶贫人的贡献而只写当地之穷之落后而忽略发展潜力与优势。这种刻意表现「冲突」的方式是报道「失度」的重要原因。

价值落伍。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思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些报道的立足点、价值点还停留在过去,说的是老话,表达的是老观点,传达的是落后于时代的价值观,如果再加上采访不扎实,不能自圆其说,那么报道就是「四面漏风」,被质疑、被反驳、被攻击再正常不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琼瑶剧盛行,「爱情至上」的价值观让观众涕泗横流,如今却只剩被吐槽「毁三观」。输出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就是输出谬误,即使出于善意,最终带来的也是「低级红」「高级黑」。

很多人觉得正面典型好写,事实上真要写好并不容易。把握好报道的「度」,让报道传得开、叫得响、能「破圈」,是需要下笨功夫的。比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采细挖新闻事实、用情打磨宣传稿件,确保典型立体个性有人味儿、报道有血有肉有温度,如此才能激发受众「看先进、学先进」的热情,达到引领社会好风气的效果。

真实呈现,理性赞誉。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读者是否信服,取决于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否可靠。做正面典型报道尤其需要注重表达的真实,深入采访,字斟句酌,避免任何形式的夸大或美化,尽量客观翔实还原事件或事迹真相,中正理性表达典型的精神特质和道德价值。

善意宣传, 全面关怀。 楷模人物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楷模,把楷模首先当成普通人,而不是圣人更不是神,是做好正面宣传的第一步。报道中不能忽视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正当需求,不宜塑造「完美形象」,否则无论对楷模本身还是对公众来说,都是一种道德绑架。比如宣传热爱工作的典型,也应适当关注其业余生活、兴趣爱好等,而不能塑造一个「工作机器」。这样既能让典型更鲜活,也能更「接近」受众,引发共鸣。

站稳立场,避免功利。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的许多报道都过于浮躁和功利了。抓典型功利、写稿子浮躁、引流量焦虑,于是当有一个正面典型不期然出现时,就想拼命抓住、快速出稿子、内容造爆点。这种方式或许可能获得一时的流量,但实际的宣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正面典型往往有很强的相似性,如何在相似中找出个性,需要媒体下「绣花功夫」,而这首先要从拒绝通稿做起——发通稿是正面报道脸谱化的原因之一,让人审美疲劳。

说到底,做宣传就得用心用情,对于媒体人来说,一篇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典型报道是不可能感动大众的。而一篇粗制滥造应付公事的典型报道,就很容易离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鲁萱 黄九东

本文图片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

主编:刘娟

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